版次:A2 作者:来源: 2019年12月20日
11月27日,汝城县暖水镇东村村的村民朱定华又来扶贫车间上班了。对她来说,能一边照顾家,一边工作,村里再没有比这更好的工作了。一旁正在工作的易翠娥也为扶贫车间竖起大拇指,“小孩不用跟我去地里受苦了,我自己也没那么辛苦。”
这样的好日子,是从市派驻东村村的帮扶责任单位郴州技师学院的扶贫工作队驻村以后开始的。工作队引进了汝城琛航电子有限公司,修缮了破旧的老礼堂,建起扶贫车间,解决了村里30多人在家门口就业的问题。
“工作队和村支两委帮我引荐员工,这方面我没怎么操心。”汝城琛航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何学群说,“我的目标是以后每个月产能要达到500万条,根据发展需要,还要招更多工人。”据统计,每个月,扶贫车间生产的电子零件达120万件,产品对接广东深圳、东莞的贸易企业,销售不愁。今后,工作队还打算将扶贫车间延伸到“1+1”帮扶的北水村,扩大帮扶车间的同时,再增加部分生产专业门类。
除了扶贫车间,工作队在产业发展上也下了大功夫。贫困户何亮平在工作队的引导下发展起肉牛生态养殖产业,2018年底,光出售肉牛的收入就超过20万元。钱袋子鼓了,何亮平越做越有干劲,还打算扩大养殖规模。
在工作队的帮助下,村里依托农业合作社协调引进供港蔬菜种植,2018年,益佳丰农业合作社流转土地300多亩,种植茄子、南瓜等供港蔬菜,每天可安排30余名贫困户就业。郴州技师学院学生食堂向其采购蔬菜上千公斤,长期合作,优先采购,解决了蔬菜销售的难题。“今后,我们还准备支持村里建设药材基地。”郴州技师学院党委委员、组织人事部部长沈宏绩说,“计划在东村村、北水村流转土地。”
产业发展了,基础设施建设也要跟上。郴州技师学院先后针对便民小广场和健身器材安装工程争取资金10万元,为东村村礼堂加固修缮、扶贫车间争取资金15万元,争取帮扶资金5万元购微型太阳能路灯1000盏,为“1+1”帮扶村北水村帮扶资金5万元。如今,东村村通组公路路面硬化了,村组生产生活便道、便民小广场等项目如期完工,广场周边安装了健身器材,村子面貌焕然一新。
“学校自2016年起招收精准扶贫班,充分利用学院优势,开展教育扶贫。”沈宏绩告诉记者,建档立卡贫困生就读能享受免学费政策,还有生活补助。同时,精准扶贫班的学生实行100%推荐就业,从而实现“培训一人、输出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目前,东村村有6名学生在郴州技师学院就读,其中有3名贫困生;“1+1”帮扶村北水村有7名贫困生就读。
□ 郴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婧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