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接访的门开在大街上

汝城县纪委圩场“摆摊”服务群众零距离

版次:A1    作者:来源:    2020年07月02日

郴州日报7月1日讯(全媒体记者 熊建平谭志文 陈卫)“2014年文明变电站扩建,造成山体滑坡,我们村有8亩田被毁坏了,一直没解决,你们管不管?”6月30日,正值汝城县文明瑶族乡赶圩日,文市村老党员罗高荣来到乡纪委信访接待点“摊位”前咨询。

“是你家的稻田吗?”接待他的乡纪委副书记周明华问。“不是我自己的。”“那你为什么投诉呢?”“我是老党员,你们在这里摆摊,我来赶圩,顺便就反映一下。”罗高荣说。“当然管!”周明华耐心地记下老人的诉求,并明确告诉他,7天之内一定回复。

从今年3月开始,汝城县纪委要求乡镇纪检干部走出信访室,每月至少2次到圩场“摆摊”,把接访的门开在大街上,倾听群众呼声,解决群众诉求。

3月23日,文明瑶族乡纪委首次到圩场“摆摊”,姜阳村新屋组村民罗良才反映,村里饮水工程竣工3年,却没有喝上自来水。令他没想到的是,5天之内事情就得到了解决。负责处理此事的乡人大主席范志辉说,罗良才反映的问题原本不大,但是有些基层单位互相“踢皮球”,造成事情久拖不决。

纪委把“摊子”摆到圩场上,对纪检干部也是一场考验。记者注意到,这些群众来访记录中,涉及到举报干部作风方面的非常少,很多都是一些看上去很小的事情,大多数是政策咨询。

今年31岁的朱海东担任纪检监察专干已3年,有一次“摆摊”接访时,有一位村民向他咨询,其妻子有精神疾病,自己为什么没能享受低保?他当场答不上来。“这挑战了我的知识储备。”朱海东说,他专程向民政部门学习了低保准入政策,并给了对方一个满意的答复。“虽然工作量增加了,但是自己的业务能力增强了。”

如今,参加“摆摊”的不仅有纪检干部,还有不少乡镇党委、政府负责人和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

热水镇党委书记曹雄清就多次参与圩场“摆摊”。“村民因为不懂政策心怀怨气是很常见的,处理不好就容易引发上访。”曹雄清说,“我们在‘摆摊’过程中,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答疑解惑,第一时间解决问题,老百姓心气自然就顺了。”

“服务党委中心工作、服务脱贫攻坚大局,是纪检监察部门的重要职责。我们开展‘摆摊’接访,就是要从被动接访到主动接访,把问题和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汝城县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委主任黄凌志说。目前,全县14个乡镇纪委共开展圩场“摆摊”接访90多次,受理群众投诉110件,已解决106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