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加强舆情监测 努力开拓民意调查工作新局面

版次:A3    作者:来源:    2020年11月10日

□ 许毅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民意和民间统计调查工作的重要论述中指出,民意是引导舆论、科学决策的重要方面,我们要从党长期执政的政治高度看待这一问题。

笔者将从民意调查工作的新形势、民意调查工作面临的新挑战及如何做好新时代民调工作进行探讨。

民意调查工作的新形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领导对统计工作作出了一系列安排部署,并专门对民意调查工作作出了重要批示。去年我市组织了幸福感调查、综治民意调查、脱贫攻坚调查、矿博会调查等。民意调查工作越来越受到各方关注。

社情民意调查是党和政府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统计部门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重要内容。民调工作可以充分发挥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沟通联系的桥梁纽带作用,传递党委、政府的关怀,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常规统计调查反映的是关于社会经济现象的客观数据,而民意调查则主要反映的是群众对民生问题的主观感受。尤其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统计工作可以和民调工作更好地结合,更充分发挥监督和监测职能,科学客观地反映党和政府的工作成效。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而高质量发展重点考核的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主观感受,必须借助民意调查这个行之有效的科学手段,进行系统的、专业的、科学的监测和评价,因此,民意调查有蓬勃发展的空间和潜力。

民意调查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新时代信息技术发展给传统民意调查手段带来挑战。虽然有些机构也在尝试过通过短信、新闻客户端、微信及手持终端等方式进行民意调查,但总体而言,民意调查手段创新还不够。加强对新技术的探索,以及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技术手段辅助民意调查的研究已经刻不容缓。

受访者对个人隐私的保护意识提高给民意调查工作带来挑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如今民众对个人隐私保护越来越重视。网络黑客、恶意APP等客观存在,导致了许多人不愿意接受民意调查,问卷拒答率呈逐年增高的态势,导致民意调查工作难度陡升。

外部舆论环境空前复杂给民意调查工作带来挑战。截至2018年6月底,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57.7%,其中10~39岁年轻群体占整体网民的70.8%;固话用户总数呈逐年减少的态势,特别是城镇区域的固话用户数降低及老龄化明显。这些新变化造成传统民意调查依赖固话抽样的样本代表性不够,客观因素导致了民意调查结果失真的可能性。另外,随着网络流言的羊群效应,部分民众容易对主流民意调查结果产生代表性、客观性等方面的质疑。

努力开创民意调查工作的新局面

提高政治站位。统计工作者必须在民调工作中全面贯彻党的执政理念,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以人民为中心,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民调工作中,始终紧紧围绕党和政府决策的指挥棒,把统计民调服务落实到位,更好地发挥“聚百姓智慧,为决策参谋”的重要作用。

狠抓数据质量。民调工作者必须把数据质量放在首位。如果调查过程不规范,结果不公正客观,民调权威就会受到挑战,就会失去党和政府、人民群众的信任。首先要做好现阶段以面访和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为主的传统民意调查方式,对民意调查方案、问卷设计、抽样方法、收集数据和分析数据等具体工作要科学、理性、认真、严谨对待,努力避免民意调查结果失真的可能性。其次,要不断尝试使用互联网及大数据等现代技术手段辅助民意调查工作,积极探索民意调查工作应用新的信息技术,更加重视社交媒体产生的大数据智能分析。再次,在进行民意调查方案设计时,必须考虑精细、科学和深化,让民意调查样本更科学、更具有代表性,不断提升社会公信力。

强化品牌意识。民调品牌建设要在“精”“细”上下功夫,做一个就要成功一个,这样才能维护好民调的品牌。要特别重视民意调查结果的分析研究,努力为各级党委政府提供针对性强、参考价值高的对策和建议。

精准自主选题。自主选题最核心的就是要紧扣党和政府中心工作,如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推进农业现代化等。

加强队伍建设。重点抓好学习和培训,民调工作者要认真学习民意调查先进理论和方法;严格遵守工作纪律和调查纪律,要坚决防止“数字上的腐败”和“以数谋私”现象的发生。

(作者系郴州市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