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郴州 绿色发展

版次:A02    作者:来源:    2021年07月22日

        郴州北湖机场试飞现场。(全媒体记者 曹高林 摄)


        沙洲村航拍图 (郴州日报市民记者 郭伟兵 摄)


□ 郴州日报·今日郴州客户端全媒体记者 王路莎

1927年11月,在朱德的召集下,湘南粤北十几个县的党组织的负责人集结一处,召开策划湘南起义的会议。一群热血青年的身影,定格于郴州汝城县,史称“汝城会议”。

就是这群青年人,冲破沉沉黑夜,点燃革命星火,掀起了气壮山河的惊雷巨澜。

两个月后,1928年1月12日,湘南起义第一枪在宜章打响。

湘、粤二十多个县先后发动起义,参加民众上百万人,先后建立了8个县苏维埃政府。

萧克将军后来评价:“历史已经证明,有了湘南起义,才有井冈山的会师,有了井冈山会师才有巩固的井冈山根据地,甚至可以说,才有光辉的井冈山时代。”

郴州,这一个被红色基因浸染的城市,一百年来,穿越重重关山,奋进漫漫征途,书写了改天换地的壮丽史诗。

2020年9月1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瑶族村考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这样的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搞好红色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红色传承,绿色发展。红与绿的融合,已经刻在了郴州发展的骨髓里。

今天的郴州,森林覆盖率达67.94%,市城区连续两年达到了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优良天数比例达94%,环境空气质量稳居全省前列,“生态郴州”日益成为郴州最具影响力的名片。

沿着革命先烈的脚步,遵循总书记的嘱托,当前,郴州正在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全力打造“一极六区”。站在奋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新起点,郴州,再出发!

是“桥头堡”,也是“试验田”, 这是开放创新的郴州

2021年5月21日23时06分,一架中国南方航空空客A320客机平稳降落在郴州北湖机场,这是首架正式降落郴州北湖机场的民航客机,标志着郴州北湖机场实地验证试飞成功。

云飞轻快路,四海任游旋。郴州人的“飞翔梦”即将实现。

从空中俯瞰郴州大地,穿越历史的时空,林邑大地的种种“跨越”同样令人震撼。

抚今追昔,曾经的郴州被崇山密林包裹,“船到郴州止,马到郴州死,人到郴州打摆子”的俗语是戏谑,更是无奈。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随着一代又一代郴州人的努力,郴州已经凭借自己优越的交通优势屹立在中国南方。

全市密布的公路网络,贯穿南北的铁路干线,郴州高铁西站里络绎不绝的旅客,郴州已经迈入了连通粤港澳大湾区和长株潭城市群的“一小时经济圈”。

从市委市政府的决策不难看出,从打造湖南省对接粤港澳重要增长极,到建设开放程度更高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到建设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郴州改革开放,求实创新的步伐从未停步。

粤港澳大湾区与湖南距离近、经济联系紧密,历来是湖南发展开放型经济的重要合作地,是湖南招商引资的重要来源地。

而郴州作为湖南向南开放的“桥头堡”和“南大门”,新增长极建设的“主战场”,理应成为湖南开放崛起、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排头兵”。

如何对接粤港澳大湾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

为此,前期郴州先从两地最大需求、最大互补性优势入手,经充分调研、论证,提出了从“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对标广东沿海开发区营商环境”“提升完善开放平台,打造郴州向南开放新优势”“发挥郴籍人士作用,打造经贸合作的桥梁和纽带”“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休闲旅游目的地”等方面,先行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湖南向南开放新高地。

喜事接连不断。2020年9月21日,国务院正式发布《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郴州片区成为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郴州片区的战略定位是重点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突出湘港澳直通,打造内陆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和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重要平台以及湘粤港澳合作示范区。郴州终于站在改革开放的最前沿。

深耕“试验田”,相信不久的将来,集结区位优势、产业优势、资源禀赋优势与人文环境优势的湖南自贸区郴州片区将披荆斩棘,凭借国家平台谋划郴州发展美好未来。

打破“不可以”,创造新奇迹, 这是转型发展的郴州

奋斗之路从无坦途,我们也走过不少弯路,遭遇过很多挫折。但进取的郴州总能自我革新,总能创造奇迹。

作为一座资源型城市,曾经畸形发展的矿业经济为郴州带来了巨大财富。然而,对资源的过度依赖带来的“繁荣”背后,产能落后,结构单一,增长乏力,安全事故频频发生,郴州自然生态遭遇到严重破坏。

2008年,郴州抓住金融危机后矿业市场萧条契机,顺势在全市范围内采取包括“休克疗法”在内的一系列措施,实施矿山整顿整合,全市的矿业秩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郴州的有色金属产业,正在摸索中不断前行。

郴州高新区作为郴州园区发展的“老大哥”,一直以来存在大多数企业集中在上游采选、分离和初级加工领域,产品附加值低,产业结构单一,受市场、政策以及环境的影响较大,存在向下游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精深加工领域发展不足等问题。

有差距才有追赶,有升级才有发展,有后劲才有未来。

郴州出台做强优势产业链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全力建设全国重要的有色金属新材料基地,推进有色行业优势产业链的发展。同时,加快有色金属产业转型升级步伐,通过建成全国有色贵金属标准制订中心、全国有色贵金属科研中心、国家有色贵重金属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进一步助推有色金属企业开展高科技产品研发,提升附加值。

2020年12月,郴州正威新材料科技城铜基新材料一期项目正式投产。双方多年“情缘”终结“硕果”。

郴州正威项目的正式投产,对推动郴州产业转型升级具有标杆导向作用。一期项目投产后,将年产10万吨精密铜杆,产值近60亿元。项目全部达产后,将填补湖南铜基新材料空白,延长郴州有色金属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为郴州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在此基础上,郴州将以正威新材料科技城为主体,加大产业链招商力度,引进上下游关联企业,带动全市有色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形成完整的有色产业体系。

立足资源优势,郴州还先后引进了中国五矿、云南锡业、中化集团、中国建材等一批战略投资者。目前,全市有1个国家级高新区、1个国家级综保区、1个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12个省级产业园区,在全省率先实现“一县一园区”总体布局。

极目远眺,郴州将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全力打造“一极六区”,大力实施“六大工程”,打好产业发展攻坚战,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

惟进取者强,惟进取者胜。让解放思想的火焰越烧越旺,让实事求是的根基越扎越牢,让改革创新的活力越来越强,进取的郴州方能永葆思想上的青春活力,打破一个个“不可以”的旧观念,创造一个个“不可能”的新奇迹。

生态“示范区”,旅游“网红点”, 这是温暖美丽的郴州

水绕城,城依山,山傍水。水,是郴州亮丽的名片。

2019年5月6日,国务院批复同意郴州市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其主题就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绿色发展”。

从此,郴州肩负起新的历史使命,誓要蹚出示范区建设的“郴州路子”。

示范区建设以来,全市新增人工造林43.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8%;县级以上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从89.8%增长到95.4%,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从70%增长到92%;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1%;我市荣获“全球绿色低碳领域先锋城市蓝天奖”,城市绿色发展综合指数稳居全省第一。

立足绿色发展,让本来就山川秀美的郴州变得更加迷人。

郴州是一座旅游资源大市,其中161处红色旅游资源遍布在郴州广袤的大地上。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考察郴州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搞好红色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以红色为主题的文化旅游的发展,决不亚于其他任何主题的文化旅游的发展”的殷切期望及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我市打造“一极六区”建设中最具郴州特色的独创性示范区——传承红色基因推进绿色发展示范区。

我市着力做好“红色+绿色+有色+古色+暖色”融合发展文章,高标准高质量推进红色文旅项目,扎实推动莽山—飞天山—东江湖—沙洲区域协同发展,全力打造“湘南红”红色文旅品牌。

行走在郴州大地,一处处生态美景让人心驰神往,一座座美丽乡村让人流连忘返。去年,郴州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让温暖美丽的郴州再次在世人面前精彩亮相。

老百姓心中最温暖的郴州,是清晨第一缕阳光洒下前,人民路上躬身清扫的身影;是炎炎夏日的田间地头,指导农民种植技术的身影;是疫情来临之时,走家串户宣传防控知识的身影;是东江湖畔,流连美景岁月静好的身影……

接下来,郴州还将继续“温暖”下去:落实就业优先政策,推进城乡社保全覆盖,建设健康郴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我们以此创造历史,也必将以此赢得未来。

从2021眺望2049,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部历史长剧的新高潮正在到来,郴州正无比自信地迈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