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小鱼粉 带动大产业

版次:A02    作者:来源:    2023年06月22日

□ 郴州日报·今日郴州客户端全媒体记者 黄婧雯

6月19日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走遍中国》栏目以《非遗新传——水火交融》为题,报道了郴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就有栖凤渡鱼粉。栖凤渡鱼粉制作技艺,正是苏仙区的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近日,记者在郴州长卷文化旅游度假区见到了吴安英。她是栖凤渡鱼粉制作技艺项目的传承人。

“你这样太快了,要慢一点。”75岁的吴安英边说边向游客示范。只见她力道均匀地转动,石磨中,雪白的米浆就一滴滴流出。在她眼里,煮一碗正宗鱼粉,离不开本地大米、西河的水、栖凤渡养的鱼,更重要的是,由祖传秘方组成的汤底。

经吴安英的手,刚煮好的雪白鱼粉滑进红色的汤里,码好新鲜鱼肉,辅之以豆油、茶油。这样的一碗粉,鲜香爽辣,令人难忘。要煮出这样的一碗鱼粉,背后的“灵魂步骤”一个也不能少——有备粉、熬汤、煮粉三大步骤,泡米、磨浆、蒸粉、调味等十六道程序。

如今,鲜香爽辣的鱼粉在郴州街头随处可见,抚慰了不少郴州人的胃。其中,“凤楚鱼粉”的大名,在街头无人不晓。

湖南凤楚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于2012年1月创立了栖凤渡鱼粉制作技艺工坊,依托湖南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栖凤渡鱼粉制作技艺,开发研制出栖凤渡鱼粉系列产品,建立了栖凤渡鱼粉历史展厅、鱼粉制作体验基地,形成了以鱼粉产品加工、原材料种养殖、非遗研学体验、乡村特色旅游于一体的文旅综合产业园,带动附近群众就业增收、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苏仙区栖凤渡镇岗脚村村民谭马花就是一个好例子。4年前,谭马花的丈夫因鼻癌去世,留下两个年幼的女儿。吴安英免费给当地村民进行技能培训时,谭马花积极参加。进入湖南凤楚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工作后,谭马花每月工资达2300元,两个女儿每月有700元的低保费。2020年,她还清了丈夫因病遗留的债务。

目前,栖凤渡鱼粉制作技艺工坊每年还为湖南、广东等地栖凤渡鱼粉美食店输送优质鱼粉师1000余人,带动了近5000名农户增收。2021年,瓦灶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达29000元,比2016年增加12000元;村集体收入达23万元,比2016年增加1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