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A02 作者:来源: 2024年03月18日
□ 郴州日报·今日郴州客户端全媒体记者 陈骏原野 见习记者 何安航
临武县南强镇两广村地处湘粤两省交界的大山中,由大广(东江、西江)、小广、担杆岭等自然村组成。曾经的两广村“花钱靠借、吃米靠赊、光棍排队”,山上没树,地上没粮,石漠化严重,森林覆盖率不足20%,是当地有名的穷乡僻壤。
如今的两广村,大部分人有车有房,森林覆盖率高达80%,蝶变成了山清水秀的美丽乡村。这些喜人的变化,与两广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欧爱国带领村民主动求变、锐意进取分不开。
路通了,村子才有出路。
1980年,欧爱国高中毕业,回到家乡两广村务农。由于交通闭塞,每次外出都需要走一段曲折的泥巴路,翻越当地海拔最高的大岭头山。“还记得那天下着大雨,我才十几岁。为了把25公斤化肥从供销社挑回家,我一头汗、一脚泥,走了足足3个多小时。”欧爱国说,那次过后,他深刻感受到了家乡的落后。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彻底改变家乡交通不便的痛点。
1982年,欧爱国先后当选为村民组长、村委秘书兼会计。为了让两广村与外界相通,他向时任村党支部书记提议打通出山的公路。
但问题却接踵而来,山下邻村村民的不同意、村民们的不理解、资金不足……尽管困难重重,但欧爱国没有被困难吓跑。他找到老党员欧龙光,没想到两人在修路的问题上一拍即合。
为了让山下邻村村民同意将路连接上山,欧爱国和欧龙光两人想了很多办法。一开始山下邻村村民极力反对,说什么都不同意。“看到这种情况,我们也没办法,只能反复去沟通。”欧爱国说。
路能修了,可是钱从哪里来?欧爱国开始动员村民募集资金,自己家里出大头,就这样才凑够了修路的钱。
电通了,村子才有发展。
路修通了之后,生活也一天天地好了起来。但是看见村里家家户户都还在点煤油灯,欧爱国知道,如果一直没有电,那么两广村就没有发展可言。
因为毗邻广东省清远市,欧爱国便联系了清远清新供电分公司山塘供电所,想从清远市接电。“当时一算账,从山塘接电要36000元,在当年这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欧爱国找到西江自然村的村干部邝孔生商量,希望大广村的东江和西江两个自然村一起接电,不承想又是一盆冷水泼下来。
不愿轻易放弃的欧爱国暗下决心,哪怕都不同意,就算是东江自然村自己想办法,也一定要接上电。
村集体有少量达到采伐要求的经济林,按照政策,采伐后获得的资金可以用于公益事业。他一边联系做苗木生意的老板办理相关手续,一边叫上村民,将268棵树逐一进行编号,再将每棵树的高度、宽度全部测量一遍,按照当时的市场价测算,松树价值4万余元。有了这笔卖松树的钱,东江自然村顺利接上了电。看到东江自然村顺利接上了电,其余几个村子纷纷转变观念,要求接电……
退休了,村里的事还得管。
1991年至今,欧爱国一直担任两广村党支部书记。“我已经把我的初心使命播撒在了两广村的山山水水,把我的忠诚担当播撒在了两广村的田间地头。”欧爱国说。
42年来,欧爱国始终牢记自己的初心使命,带领两广村实现了由弱到强、由穷到富、由乱到治的华丽转身。
尽管欧爱国就要退休了,但他的初心不会“退”。“我会继续以顾问的身份,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乡村振兴美好蓝图,将两广村建设成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欧爱国字字铿锵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