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禾县
版次:A03 作者:来源: 2024年03月18日
郴州日报·今日郴州客户端讯(通讯员 邓和明 李桥生 李林真)3月13日,笔者走进嘉禾县珠泉镇富硒村的大米加工厂,碾米机正在轰隆隆地运转,几名工作人员有条不紊地忙碌着。
“订单比较多,我们正在加紧生产,今天生产了1吨多大米。”富硒村党总支部书记欧阳文柏介绍,富硒村曾是省级贫困村,2017年成功脱贫。脱贫之前,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仅5万余元,到2023年村集体经济年收入30余万元。
富硒村富硒土壤分布广泛,含硒量高于0.4mg/kg,水田资源丰富,适合大规模种植富硒水稻。欧阳文柏介绍,多年来,富硒村积极探索强村富民路径,最终把目光定格在“硒”上,决定充分发挥“硒”这一宝贵资源优势,做好“富硒大米”这一金字招牌。
金字招牌该如何打造?富硒村以党建为引领,把经济联合社当成致富的重要抓手,以该社的名义向银行贷款200万元,并成功申请到市委组织部扶持资金100万元,解决了富硒大米产业发展的资金问题。同时,该村积极响应抛荒治理政策,将160余亩荒田重新利用起来,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将1000余亩水田承包给村里的种植大户,打造富硒大米产业发展的第一个链条。
富硒村凝聚党员合力,号召党员积极投身富硒大米产业建设,育秧棚、稻田、大米加工基地等场所,时常能够看见党员奔波忙碌的身影。
2023年底,大米加工基地建成并投入使用。至此,从育秧到销售的产业全链条基本打通,该产业项目正式进入到生产盈利阶段。
“过去我从来没有接触过这类设备,操作大米加工机器对于我来说有一定难度。”欧阳文柏表示,为了能尽快掌握大米加工机器的操作流程,他多次向厂家技术人员请教学习,现在已经成为了一名熟练的操作手,有时还能独立维修机器的小故障。
富硒大米产业不仅增加了富硒村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还解决了20余名村民的就业问题,让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富硒村一组村民欧阳福斌对此深有感触:“家中有老人孩子需要照顾,我无法外出务工,村里产业发展起来以后,我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既赚了钱又不耽误照顾家人,真好。”
“有了富硒大米产业的加持,村集体经济今年收入预计40余万元。”一粒粒刚脱壳的富硒大米从生产线上输送出来,欧阳文柏信心十足,“我们还将充分开发利用‘硒’这一宝贵资源,在延链、补链、强链上下功夫,培育壮大富硒产业,做好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的后半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