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新局 闯新路 绘新篇

——写在湘南幼专办学六十四年专科教育十周年之际

版次:A02    作者:来源:    2024年05月28日

□ 郴州日报·今日郴州客户端全媒体记者 肖佩珊 通讯员 王资生 邓伟 邓宜湘 李建华 史凌云

光阴荏苒,岁月峥嵘;春华秋实,桃李天下。

这是一部筚路蓝缕、艰苦奋斗的创业史,是一部辛勤耕耘、硕果累累的奋斗史,更是一部改革创新、自强不息的发展史!

从1960到2024,她披着红叶风采从宜章师范走来,踩着东江浪花的节拍滋润大地、浇灌幼苗,而后在苏仙岭下播种希望、培育英才。办学64年波澜壮阔,升格10年开拓进取,湘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湘南幼专)一次又一次不辱使命、义无反顾地扛起了引领湘南地区学前、小学教育事业发展大旗。

今天,我们在时光的流转中,重拾历史的片段,追寻一代代幼专人勇于担当、敢于超越、沉稳坚毅、克难求进的奋斗足迹。

建校 扎根杏坛 弘教兴邦

“一院两幢房,大家坐一堂。”这句戏谑的话,就是湘南幼专初创时的真实写照。

1960年,一块“湖南省宜章师范学校”的牌匾在宜章县南郊火烧坪枣子园挂了起来。最初,学校只有一块占地11亩的荒地,靠着20余名教职员工肩挑手提建起了两幢两层高的教学楼和一个简易食堂。同年10月,首批150余名学员入校,开启了湖南省宜章师范学校的办学之路。

1987年,学校迎来了首次搬迁和更名,整体搬迁至资兴市唐洞新区办学,更名为湖南省东江师范学校。2008年8月,经郴州市人民政府批准,湖南省东江师范学校与郴州幼儿师范学校合并,组建郴州师范学校。2009年8月,学校搬迁至现校区郴州市南岭大道180号办学。2013年,郴州艺术学校合并至郴州师范学校。

2010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办好学前教育,关系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办好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建设一批幼儿师范专科学校……”

忽如一夜春风来。对于已经有着50年师范学校办学历史的郴州师范学校而言,这是一次不可多得的机遇,社会各界也对进一步抓好全市小学、学前教育充满了热切期盼。一时之间,“升专”成为学校发展的“头等大事”。

历经三年申办创建的辛酸苦辣,2014年3月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4月教育部备案,学校正式升格为专科学校,被命名为“湘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5月28日挂牌,这标志着该校从此告别中专办学体制,彻底融入高等教育体系,成为全日制普通高等师范专科学校。

2014年到2024年,十年奋斗,笃行不怠。站在办学64年专科教育10周年的时代关口,初心、荣光、使命,交织延伸;过去、现在、未来,时空壮丽。

在历经一系列重大改革建设后,湘南幼专综合办学实力、人才培养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升。目前,该校设有学前教育学院、小学教育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4个学院,有全日制在校学生7000余人。在坚守师范传统,保持和强化教师教育相关学科专业优势,为基础教育、学前教育提供优质师资的基础上,学校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既培养“大先生”又培养“大工匠”,增设了数字媒体艺术设计、融媒体技术与运营、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物联网应用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等适应新业态、新发展的新学科、新专业,不断增强学校与地方发展的契合度,努力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立校 顶天立地 学术攀峰

悠悠郴江,奔涌不息,汩汩龙女,暖流氤氲。

五月末的湘南幼专校园内,绿木接天、红花映日,刻着“立德树人 教书育人”的校训石伫立在校园正中心,叫人望之俨然,即之也温。穿过古朴典雅的回廊,踏过树荫密匝的石板,夏蝉鸣趣,仿佛穿透了历史烟云,轻声细语地讲述着湘南幼专办学64年专科教育10周年的青春故事。

新时期,学校继承和发扬长期积淀形成的优良办学传统,树立“励精图治、精准严实”的校风,“爱岗敬业、博学乐教”的教风,“崇真尚美、重能笃行”的学风,并以培养“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本土化、适应乡村教育实际需求的基层教师为己任,构建了具有鲜明师范特色的课程体系。学校是教育部确认的全国幼儿教师“国培计划”项目实施单位,是湖南省教育厅认定的大专层次小学及幼儿园教师培养基地,是郴州市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及骨干教师培训中心。近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湖南省文明校园”“湖南省五四红旗团委”“湖南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湖南省经典诵读特色学校”“湖南省‘国培计划’项目实施工作先进单位”等。

缘起于师范,发展于师范。“对于师范院校来讲,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既是提高教育质量、推动学校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又是面向未来培养一代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战略骨干。”该校党委书记雷明辉说,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路,湘南幼专秉持“一流师资培养一流学生”的理念,不断强化“引培并举”机制,一手抓高层次人才引进,一手抓中青年教师培养。学校现有教职工337人,其中,正、副教授78人,研究生学历教师114人,博士1人,特级教师1人。

春风拂园地,众卉竞鲜妍。一批批优秀教师,不仅催生了学校科教研发展上的硕果满枝,更将学校教书育人整体事业推向新的高地。

近10年来,该校共承担了211项省、市厅级科研课题,其中省级课题132项、市级课题42项、校级课题37项,申报项目数稳中求进,逐年攀升;学术论文发表723篇,其中4篇发表在中文核心期刊;编撰教材或学术专著共119本,其中由党委副书记、校长张华主编的《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法律法规》被列为“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李科老师主编的《多媒体课件制作》被评为2023年度湖南省优质教材。党委副书记李国华撰写的学术著作《国语华声说红楼——站在教育立场》被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

在应用类科研成果方面,学校佳音频传,共有实用新型专利10项,省级、市级获奖科研成果16项,其中林青老师获得2023年度第五届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在各类科研竞赛中,学校同样喜讯连连,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竞赛获奖426项,其中由梁娟、李艳旭、石庆丽、廖凤老师组建的教学团队斩获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三等奖,由魏张燕、周佳、王晓芳、罗名清老师组建的教学团队获得2022年“楚怡杯”湖南省职业院校教师职业能力竞赛教学能力比赛高等职业学校专业课程二组三等奖。教师指导学生获奖384项,其中小学教育专业邓致颖和罗雅婷同学在2023年“中银杯”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小学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赛项中脱颖而出,获得国赛一等奖第一名。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走过千山万水,仍需跋山涉水。雷明辉坦言,作为“老师的老师”,学校必须为办好人民满意的师范教育绵绵用力、久久为功。

治校 立德树人 为党育才

“你要写湘幼,就不能只写湘幼,你要写蒙尘风雨中,倔强如初生,满腔热血立德树人,砥砺前行教书育人;你要写青春少年,整齐的课桌和密密麻麻的笔记,知识包裹着岁月,在书页的夹缝中穿行……”

文化是学校的血脉。透过这首湘南幼专学子在学校官微的深情长诗,一幅以文化人、润物无声的生动画面展现在眼前。

办学64年专科教育10周年来,学校浸润于源远流长的湘南文化、成长于“十步之内,必有芳草”的红色热土,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赓续传承红色基因中,紧扣新时代新征程教育使命,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

学校配齐配优了思政教师队伍,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把课堂搬到中国女排郴州竹棚馆、乡村振兴战略实践基地邓家湾村、汝城沙洲“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等地,汲取信仰力量涵育时代新人,以实际行动答好湘南幼专“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时代答卷。截至目前,学校建成了思政“标杆教学团队”1个、思政课示范课堂5个、实践教学基地1个、思政教师研修基地1个,学校成为湖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宣传思想工作专业委员会理事单位,思政育人能力整体提升。无论是思政理论课教学、实践教学,还是学校思政教育手段、措施和效果,都得到了省教育厅思政督导专家们的一致好评。

“学校为学生”是湘南幼专始终秉持的育人理念。学校始终把学生看作学校的主角,在决策中充分尊重学生意愿,征求学生意见,保障学生权益。曾受邀参加“校长接待日”活动的学生代表康惠玲激动地说:“‘校长接待日’已经成为我们学校常态化、长效化的活动,作为学校的一分子,我们深切体会到我们就是学校建设发展的主人,也感受到学校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的浓郁氛围。”

近年来,在办学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学校千方百计优化育人环境,克服重重困难,推动校园改扩建项目破土动工并全面进入实质性施工阶段,为活力实力美丽新幼专建设注入强大动能。体育馆布馆、郴师路道路改造及周边排球场绿化工程、所有学生宿舍空调安装、原教师培训中心旧房改建等一系列项目建设相继完成并投入使用,大大改善了广大师生的学习生活环境。

如今,漫步校园,香樟林立,芳草萋萋,胜景怡然,每一条道路、每一幢建筑、每一个雕塑、每一片花圃……无不折射出学校的精神和品位。

兴校 莘莘学子 明日之师

无论校名如何更迭,师范,是这所学校不变的坚守。“手捧幼苗”的校徽,是该校坚持师范教育特色,“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教育师”的具象表达。木铎金声,滋兰树蕙,一代代湘南幼专人,修身治学,慎思笃行,继往开来。

苏仙区白露塘小学副校长,曾代表郴州走上人民大会堂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王馨乐,自毕业后一直坚守乡村教育一线,只为了做“让农村孩子睁眼看外部世界的‘第一面镜子’”。

“常常有人问我,服务期到了为什么还要继续在乡村教学?为什么还不快点考进城?到底是什么样的精神指引着你前行?这让我想到了母校湘南幼专‘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的教诲,我想尽我所能,带孩子们感知更多的美好,引领他们走出乡村、回报乡村。”这是毕业生王馨乐对校训的理解。

传承教之美,共继师之德。无数像王馨乐一样的湘南幼专人始终将校训精神记在心头,将无悔奉献写进心间。他们一支粉笔、两袖微尘、三尺讲台、四季耕耘,用知识托举起莘莘学子的明天,书写与时代同步伐的教育篇章,歌颂与人民齐奋进的教师礼赞。

张梦洁,湘南幼专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1998年出生的她,现在已经是安仁县仁北幼儿园副园长,在校和工作期间获得的获奖证书垒起来有厚厚的一摞,她说:“感谢学校在我们上学期间,就给了我们很多实习、实践、竞赛的机会,为我们的职业成长预铺了舞台。”

史柏琼,艺术设计学院毕业生,现为南宁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在读研究生。她说:“最初,湘南幼专并不是我高考择校的最优选择,我是带着落榜的失意进入学校的,但是老师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指导,学校浓厚的求学氛围让我心中重燃追梦的火焰。我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研究生毕业后回到母校,以今日之学成就更多的明日之师。”

励教兴邦,弦歌不辍,虽几经变革,三易其址,然人文渊薮,学脉相承。雷明辉表示,教师教育是学校的立校之本,也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学校要立足师范院校根本职责,大力培养乐教适教善教的“四有”好老师,在幼专学子内心种下“大国良师”的种子。据不完全统计,办学至今,学校已为社会培养小学教师4万余名,幼儿园教师3万余名,其他专业毕业生1万余名,为全市的基础教育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人才培养上,学校积极引导鼓励学生通过自学考试、成人高考及专升本考试提升学历,并为学生参加学历提升考试开辟绿色通道,提供全程服务。据统计,该校学生考试通过率达90%以上,获得感大幅增强。此外,学校还为学生1+X证书考取提供途径,先后组织教师资格证笔试面试考试、英语等级考试、汉语应用能力考试8场以上,校内考生达6000余人次。

青衿作歌,俊采星驰。从湘南幼专毕业的学生,拥有“上手快、适应好、后劲足”等显著优势,不论是步入职场还是继续深造,都能大放异彩。

强校 勇立潮头 时代担当

“崇智尚美,立德树人,为人类开创未来……”一代代师生唱着这同一首歌,迎来办学64年专科教育10周年。

一年树谷,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胸怀百年大计,十年仅是序章!

湘南幼专将加快“推进一流幼专建设”和“创建本科院校”作为奋斗目标。在此之前,学校第二次党员大会已经描绘出了“一起向未来”的宏伟蓝图:

确立发展目标——全面建成活力实力美丽新幼专。

制定发展思路——立足湘南,面向湖南,辐射中西南,致力于建设区域性、师范类、教学型的高等专科学校,努力办成同类学校省内一流、全国知名的学校。

明确具体抓手——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学科建设为支撑,做强教育类专业,做精艺术类专业,做优服务类专业,突出幼儿教师教育特色,坚持走内涵发展、特色办学的道路。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前进方向,新作为谱写新时代宏伟篇章。

再出发,既要有志不改、道不变的坚定担当,也要有一往无前、风雨无阻的意志保障。向未来,湘南幼专正不断提升学校治理水平,持续提高办学基础条件,着力培育鲜明办学特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切实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今年4月17日,对湘南幼专来说,又是一个载入史册的日子。当天,由湘南幼专牵头的郴州市“学前教育联盟”、郴州市“强师计划”中小学教师培养培训联盟正式成立。

这既代表着学校迈入进步更快、发展更好的新的历史阶段,更意味着郴州学前及中小学教育事业打通了校校(园)合作的“肠梗阻”,凝聚了高质量发展的合力,校企合作新高地渐趋成形,将为郴州教育事业带来新一轮腾飞。

此前,由湘南幼专投资80余万元支持附属幼儿园建成的郴州首个公办托育班,正式运营后因专业技术支持到位,托育照护理念到位,托育场所条件到位,家长反响良好,广受社会好评,有效助力郴州市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建设。

还有在对2023年“中银杯”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获奖学生的指导中;在第二届湖南旅发大会志愿服务团队中;在福泉社区及乡村振兴战略帮扶队伍中;在郴州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上皆不乏彰显“湘幼担当”新作为的身影。

今天的湘南幼专,从历史深处走来,不惧山高水远,向美好未来奔去,脚步行且愈坚。

“学校因城市而兴,是郴州这片热土孕育催生了湘南幼专。我们将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聚焦‘四大定位’,深入推进‘六大新行动’,全面彰显‘七个新担当’,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服务区域经济,引领地方文化,与郴州共生共长,奋力开启一流幼专建设新征程。”雷明辉表示,未来,湘南幼专将如竞发的航船,劈波前行,如葱郁的春树,茁壮成长,成为湘南大地璀璨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