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五载水墨绘春秋

——记民间书画艺人郭有春

版次:A03县域    作者:来源:    2024年12月09日

□ 通讯员 扶秀玲 黄玉娟 朱琳

“最近正在创作一个国画系列,主题是‘金秋’。”近日,桂东县沙田镇贝溪村“农民画家”郭有春,展出了一幅金黄稻田间青瓦白墙民居房掩映其中的乡村记忆画作。

郭有春家住桂东县沙田镇贝溪村圪岭组。55年来,他边耕作边潜心钻研字画,从一个地道的农民,成长为乡亲邻里有口皆碑的民间书画艺人。

回溯青年时期,物资匮乏、生活艰苦,大多数人都在为解决温饱问题而奔波,郭有春却萌生了一个书画梦想。

尽管农活繁重,郭有春依然会利用休息时间练习书画。他从素描、速写和工笔重彩入手,自学了山水、花鸟、人物及走兽,主攻花鸟技法,兼工带写。

“我最初是临摹挂历、电视上的场景。”郭有春告诉笔者,最初画画是为了放松心情,缓解劳作后身体的疲惫。

经过长期坚持,笔耕不辍,探索实践,汲取古今营养,不断丰富自己的书画基础,郭有春终自成一体,游艺于画卷。50多年来,郭有春创作的书画作品1000余幅,内容大多取材于身边的花草虫鱼、飞禽走兽、重峦叠嶂。

为了更好地把这份爱好延续下去,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郭有春成立了自己的书画工作室。

走入工作室,仿佛置身于山水间,每幅画都充满着大自然的生命气息,让观者身临其境。郭有春的作品并不只是简单线条与光影的组合,还记录了其生命轨迹的变化,抒发了其对家乡、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小院的四周被花草、农田环绕,空气中弥漫着泥土与水墨的混合气息。在这里生活,简单而纯粹。”郭有春谈起现在的生活,感到非常满意。

在贝溪村这个宁静的小山村里,没有喧嚣和浮躁,郭有春对书画纯粹的热爱,吸引着村内外众多书画爱好者慕名而至。

“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这句话与郭有春的创作日常再贴切不过。身边的大自然、生活中的点滴美好都是他的创作灵感,当下的感受也融入了他的画卷之中。

在花鸟画《燕舞图》中,那灵动的燕子似要破纸而出,身姿矫健,羽尾轻扬,于花枝间穿梭嬉戏,每一根线条都勾勒出生机,每一抹色彩都晕染着蓬勃朝气,仿佛能听见燕语在耳边呢喃。郭有春的画作,因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受到了远方藏友的喜爱。

“来自北京、浙江、陕西的游客来桂东旅游,看到满意的作品就会买回去。”提到自己的画作被大家欣赏认同,郭有春感到非常开心。

对郭有春来说,这些作品就像是一只只传递文化的信鸽,从大山深处飞向繁华的都市。“这种快乐,是我与书画之间最纯粹的情感交流。”郭有春满意地说。

如今,已经85岁高龄的郭有春依旧笔耕不辍,每天都坚持画画,用优美的线条和丰富的色彩诠释内心的情感与审美,他用一生诠释了什么是对梦想的坚守,什么是在平凡中创造不凡。

郭有春的故事就像一幅永恒的画卷,激励着乡里邻居于乡土文化里深植梦想,用手中之笔绘就乡村新貌,让传统艺术的火种照亮文化传承的璀璨征途,汇聚成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