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活力促教研 幸福花开满蓉城

版次:A03    作者:来源:    2025年01月13日

□ 通讯员 孙有财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加强机制创新,指导、发动各地和学校深化育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更新教育理念,转变育人方式,坚决扭转片面应试教育倾向,切实提高育人水平,就必须加大教研力度。教研是一所学校的生命,能切实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增强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桂阳县通过大力开展教研,促进教师们的教学教研,还能提升课堂质量。经过实践,逐步形成特色,可以归纳为“12233”教研模式。

“1”是建立一种评价机制。要想马儿跑,就要让马儿吃得饱。如果一个学校的教研没有一个评价机制与之对应,可能很难让马儿跑起来。全县要求学校依据培养目标,立足办学理念和学生发展需要,尊重教研组、备课组教师的智慧,制定了《xx中学教研成果奖励方案》,通过教代会讨论通过。将教师的教研成果与学校的职称晋级、岗位异动、年终评优、教师节表彰等各方面结合起来,形成强大的合力,提振学校教研动力,形成人人抓教研的局面。

“2”是精细两项教学常规。一是要求学校全力抓好教师的教学常规,常规出效益,常规出特色。我们将从教师的教案、作业的批改、听课的节数、教学反思的数量、辅导学生的情况等方面进行检查,县教育局将半年检查一次,形成一查一通报,形成特色的常规通报。将存在的问题反馈给学校,学校将落实情况反馈给教育局。二是抓好教师上课的质量。县教育局要求行政人员、年级管理人员、教研组长实行推门听课,将教师上课的情况、备课的情况、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研,看是否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生本课堂教学模式。

“2”是创新教师两大培训。一是培养教师自我学习的能力。2023年4月夏智伦厅长在“我们向双峰学什么”中明确提出了阅读教育工程。我们也应该培养教师的阅读教育,各学校都给教师配置了《班主任之友》《人民教育》《湖南教育》等管理书籍,每一个科目的教师配置《课程标准》《评价体系》等专业书籍。通过让教师的学习,学校将采取不同的形式开展读书分享会、试题讲评比赛、高考题的模拟出题比赛等来提升教师读书的效果。二是请进来走出去。2022年,县教育局积极邀请专家10余人,各学校邀请优秀校友来校举办讲座、分享会。各学校还组织各年级各学科的老师参加了各部门组织的新高考、新教材等培训。如桂阳三中2022年共派出350余人次参加了各级各类培训、交流学习等。

“3”是抓好教师三类课型。全县各学校将充分利用特色的师资力量,将开展名师教师的精品课、骨干教师的示范课、青年教师的汇报课。引导广大教师深入研究课程教材内容和课堂教学规律,创新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鼓励指导每个教师积极参与各级课型比赛。通过优课展示交流活动,开展教学说课评课,示范带动广大教师变革教与学方式,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克服单纯教师讲学生听、教知识学知识等现象,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提问、自主探究。

“3”是充分利用三大平台。县级教研人数、编制的有限,限制了教研的发展,为了充分调动各学校的教研力度,我们将充分利用上级平台。一是充分利用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平台,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与学科之间的融合。学校将开展录播课、微课、信息化课件等评比,同时学校将利用信息技术将各备课的教案、常规、试卷等进行分类汇总,实行有效的传承。二是充分利用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在线集体备课大赛平台,提升教师精准上课,实现高效课堂。三是充分利用名师网络工作室等名师工作室平台。一个名师工作室能够带动一个学科,能够影响一个区域,成就许多名师。如桂阳三中学校将充分利用湖南省高中语文曾伟平名师工作室的强大功能,实行送教下乡、开发精品课、教研的线上研讨、线下的培训等,涌现出许多的骨干教师。通过平台的使用,积极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等新技术与教师队伍建设的融合,加快形成新技术助推教师队伍建设的新路径和新模式。

(作者系桂阳县第三中学党委委员、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