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出稀贵金属纯度“密码”

——记湖南省南铂新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工程师曾红城

版次:A01    作者:来源:    2025年03月31日

□ 郴州日报·今日郴州客户端全媒体记者 谢韬

“加热温度要控制好,实验数据要详细记录……”3月19日,湖南省南铂新材料有限公司的化学处理室内,该公司副总经理兼工程师曾红城站在实验台前,紧盯着烧瓶中翻滚的溶液,向身旁的技术员强调操作要点。

曾红城是重庆人,2014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应用物理学专业。2016年,他在机缘巧合之下接触到了贵金属行业,成为昆明南铂再生资源技术研究有限公司的一名行业新人,之后历时4年成长为公司技术骨干。其间,曾红城所在团队研发的“铂回收捕集器”,在全球领先的双加压硝酸生产工艺中首次实现铂族金属在线回收。目前,该技术占据了全国同类市场50%以上份额,成为行业标杆。

2018年,瞄准永兴县稀贵金属产业的深厚基础与集群优势,湖南省南铂新材料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落户这座“中国银都”。两年后,曾红城主动请缨来到永兴。“当时,永兴的钌产品以粗钌为主,纯度不高,但可供后续提炼。而钌的纯度直接影响产品价值和市场竞争力。”曾红城的目标明确,打造国内领先的高纯钌生产线,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价值。

项目初期挑战重重。市场上缺乏高纯钌的成套生产设备,工艺参数全凭摸索。团队根据理论方案反复试验,但产品回收率和纯度始终未达预期。

“蒸馏温度偏差1℃,溶液配比误差0.1%,结果便截然不同。”曾红城顶着压力,带领研发团队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尝试了多种技术方法,并与专家及设备厂商深入探讨。通过反复探究、历经多次更改,团队最终开发出使用方便、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的高纯钌生产线,并于2021年底正式投产。

眼下,湖南省南铂新材料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4条高纯钌生产线正全速运转。粗钌经氯化转化为三氯化钌溶液,再通过蒸馏、萃取等工序,最终凝结成高纯度三氯化钌晶体,并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特种化工等领域。“我们生产的三氯化钌晶粒细小均匀,纯度可达99.95%,广受业界好评,有不少客户主动寻求合作。”曾红城自豪地说。

在技术突破的背后,是一支充满活力的年轻团队。该公司30余名员工中,研发人员占比达60%,团队平均年龄不足30岁。“年轻人思维活跃,敢啃‘硬骨头’。”曾红城这样评价团队的核心竞争力。

在曾红城的带领下,研发团队持续攻关新设备与新技术。截至目前,该公司已提交相关技术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其中3项实用新型专利及1项发明专利通过技术转让获得授权,另有3项实用新型专利已获正式授权。

技术研发的推进同样离不开地方支持。2023年,通过当地科技部门申报,曾红城成功入选湖南省“小荷”科技人才专项并获得经费支持;2024年,该公司被备案为第五批湖南省新型研发机构,令他备受鼓舞。“此外,郴州还推出了人才新政52条,涵盖高层次人才引进补贴、技能型人才培育支持、就业创业扶持以及住房保障与子女教育配套服务等,为企业创新提供了坚实后盾。”他坦言。

今年,湖南省南铂新材料有限公司与中南大学达成产学研合作,为研发注入新动能。“我们将不断扩充人才队伍,持续攻克技术难题,为郴州有色金属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曾红城信心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