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A02 作者:来源: 2025年05月20日
□ 李李
近日,湖南省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促进高校毕业生留湘来湘工作,提出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学生实习实践制度”的部署要求,开发募集一批就业见习岗位,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实习实践机会。
湖南将实习实践作为就业服务前移的关键抓手,折射出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战略思维转变。传统就业服务多聚焦于岗位对接的“最后一公里”,而湖南的实践创新在于将服务端口前移至人才能力锻造的“最初一公里”。这种“前置式”培养模式有效破解了“毕业生缺乏实践经验”与“企业用人需求不匹配”的双重困境。
实习实践的价值不仅在于岗位供给,更在于与产业需求的深度对接。湖南的实践创新凸显“因地制宜”的智慧。在工程机械、轨道交通等传统优势产业领域,建立“导师+项目+岗位”三位一体培养体系。面向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打造“虚拟仿真+实岗操作”的沉浸式实践平台。郴州敏锐捕捉到这一趋势,在全省率先构建“五化五联”就业服务体系,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体、高校协同”的立体化实践育人格局,启动“博士进企、产业导师进校、项目进园”工程,首批25名博士深入企业开展技术攻关,9名产业导师将企业前沿技术带入课堂,推动科研成果转化效率提升30%。这种“产业需求引领培养方向”的机制,使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同频共振。
湖南还打造校地协同的创新实践模式,探索出多维度协同育人新路径。在新兴制造业领域,郴州智能科技职业学院与华为共建“鸿蒙智能网联工程师班”,课程体系由华为工程师深度参与设计,实训基地直接引入企业真实生产线。这种“入学即签约、毕业即上岗”的模式,推动实习实践从“教学环节”升级为“价值创造过程”。
留住人才的关键在于营造归属感。郴州深谙此道,通过文化浸润与场景营造,将“他乡”变为“故乡”,在高校招聘会上以山水之美与人文温度打动青年学子;举办“苏仙岭下读好书”“湘昆青年夜校”等活动,打造青年社交与文化体验空间。
湖南通过将政策力度、产业深度、情感温度“三维融合”,走出了一条青年与城市“双向奔赴”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