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贫困到振兴的蝶变

——临武县麦市镇上庄村驻村工作队推进乡村振兴纪实

版次:A03    作者:来源:    2025年05月23日

□ 通讯员 李元芳

临武县麦市镇上庄村曾基础薄弱、产业匮乏、耕地稀少、群众收入不高。全村6个自然村中,4个不通公路,2个仅有20世纪80年代修建的简易土泥路,集体经济发展严重受限。然而,在2018年至2025年这八年间,临武县公安局一级警长雷建球作为驻村帮扶干部,与乡亲们共同书写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壮丽篇章。

驻村帮扶:打通乡村发展“脉络”

上庄村位于临武县北面,占地3300亩,其中耕地370亩,含水田290亩、旱土80亩。全村有314户1112人,脱贫人口33户111人,监测户6户17人。

“要想富,先修路。”初到村里,面对泥泞的山路,驻村工作队决心解决村民出行难题。在他们的努力下,村级公路得以拓宽,两座大桥顺利建成,村民出行难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2025年5月15日,上庄村迎来重要时刻——通村公路扩宽工程竣工。老党员周同生激动地对驻村队长雷建球说:“雷书记,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啊!以前我们路窄出行不便,去县城、镇上还得绕道琶溪村,现在琶溪人去县城都走我们上庄村的公路了。”

8年来,驻村工作队白天走村入户收集民情,夜晚商讨帮扶举措,累计为村里争取项目资金600余万元。他们围绕群众需求,改善升级村级基础设施,美化亮化村容村貌,拓宽道路,新建党群服务中心和文化广场,解决了水、路、电、网等民生难题。雷建球和队员们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倾听民意、以实干赢得民心,推动上庄村从省级贫困村蜕变为美丽乡村。

党建引领: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党建强不强,关键看“领头雁”。驻村工作队到任后,将夯实党建工作作为固本强基工程,推动选优配强村级干部队伍,促进强村富民。

多年来,驻村工作队协助村里深入开展村“两委”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严格执行“三会一课”、“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主题党日等制度,常态化引导党员干部凝心聚力、牢记初心使命。同时,在端午、中秋、春节等节日,联合村委走访困难党员和困难群众,让群众感受到党的温暖。

在驻村工作队的引领下,村里党员发挥“头雁效应”,自觉投身乡村治理,贯彻执行“村务联席会议”“四议两公开”“一事一议”等制度,建立村级“小微权力清单”“监督责任清单”,推动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如今,上庄村公共事务、公益事业健康发展,村容村貌绿化、美化、净化,村民关系和谐,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有效提升,满意度不断提高。上庄村连续五年被县委和镇党委评为优秀党支部,多年来保持“零上访”纪录,构建了共识、共为、共治、共享的乡村基层治理综合体系。

发展产业:结出致富“金果”

初夏时节,上庄村黄桃基地一片生机勃勃,翠绿的叶子下藏着一个个即将成熟的黄桃,村民们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对于村民来说,致富是硬道理,而抓产业求发展是关键。

近年来,驻村工作队经过调研和多方了解,引进黄桃种植项目,每年能为30多户脱贫群众增收3000元到5000元不等。同时,为壮大集体经济,工作队积极争取省级帮扶资金,帮助村里建成三个光伏电站,每年为村集体经济稳定增收10多万元,实现了集体经济从无到有。

阳光下,屋顶的光伏板熠熠生辉,村民笑着说:“晒着太阳也能挣钱,闲置屋顶变成了‘金屋顶’!”

此外,工作队协助村里抓好粮食生产、耕地抛荒治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近年来,引进了两个种粮大户,把荒废几十年的农田创建成连片百亩的水稻示范田,促进了脱贫人口稳定就业。同时,利用上庄村与铸造大镇嘉禾县塘村镇相连的区位优势,输送村里闲置劳动力,就近解决大批村民稳定就业。村民人均纯收入逐年增加,从2020年的11820元增长到2025年的17073元。

如今的上庄村,屋舍整齐、道路平整、丰收在望、乡村和美、村民幸福,一幅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正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