恪守教书匠使命 涵养教育家品格

——记宜章县芙蓉学校党支部书记刘黎明

版次:A02    作者:来源:    2025年06月29日

□ 郴州日报·今日郴州客户端全媒体记者 谭洁 通讯员 杨淑珍

今年45岁的刘黎明,温文尔雅,不急不躁中总是透出一股温柔的力量——那是长期沉浸书卷涵养的独特气质。

躬耕教坛26载,从一线教师到处室主任,从校长到党支部书记,从乡镇到县城,不论职务和岗位如何变化,刘黎明的教育情怀始终不变。作为一名因接受教育、学习知识而改变命运的80后农村子弟,刘黎明更懂得教育是“仁而爱人”的事业。投身这项事业后,他恪守教育初心,践行新时代教育家精神,用爱与智慧托举一个又一个孩子的梦想。

点燃孩子的阅读热情 启智润心

阅读,是刘黎明坚持了半生的习惯。他受益于此,所以极力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习惯。

1999年,从原东江师范毕业后,刘黎明毅然回到家乡宜章县东风乡学校任教。富有书卷气、吹拉弹唱画画打球样样精通的他很快就和学生“打成一片”。

他的语文课因构思精心、设计巧妙、情境导入恰到好处、讲解风格生动有趣,一下子就能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即便教学进度比别的老师快出一倍,孩子们也能欣然接受。

快进度省出的时间,刘黎明用来鼓励孩子们读“闲书”,通过扩增阅读量开拓视野,打开对世界的感知力和观察力。他说,阅读广泛的孩子,往往思维更敏捷,想象力丰富,表达也更清晰,将终身受益。

彼时的农村学校基础薄弱、资源匮乏,除了教材基本找不到课外读物,为此,刘黎明经常将自己读到的好文章诵读给孩子们听,读过的好书用钢板刻印“墨香”,一页页复印装订成册分发给孩子们。

若要学生眼里有星辰,教师心中需先藏山海。那时候,久居深山的刘黎明一旦有去县城的机会,都会自掏腰包买适合孩子们阅读的书籍,自己先读透了,再推荐给他们。

阅读启智润心。这些突破教材界限、在卷帙浩繁中自由探索的体验也为孩子们进入中学后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阅读,不仅能持续拓展知识面,也是最好的放松和休闲方式。”随着年纪与阅历的增长,刘黎明也愈发享受在快节奏的纷繁中每天“手机静音一小时”的静读时光。

恪守教书匠使命 乐教强师

即便走上管理岗位,刘黎明依然坚守教学一线,认真搞好教学常规工作。他常说,作为一名教书匠,要牢牢掌握课堂一线技能,就像庄稼汉永远不能丢了犁田耕地的立身之本。

因教学和管理经验丰富,2024年,刘黎明再次被委以重任,从宜章县七完小调任宜章县芙蓉学校(以下简称“芙蓉学校”)担任党支部书记。

强校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

接手芙蓉学校后,面对90%以上学生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弟或农村留守儿童、90%以上教师是从乡镇学校选聘而来的年轻教师的校情,刘黎明反复思考兴校强校策略。

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大多不自信的状况,他把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放在教育的首位,从学生文明问候、衣着整理、打扫卫生等细微处入手,对学生进行“人”的教育。

“早上好!”

“你真棒!”

每天早晨7时,刘黎明都会穿戴整齐、精神抖擞地出现在校门口,用亲切的笑脸和温柔的问候迎接每一位师生的到来。这种言传身教的感化,让芙蓉学校多数学生都养成了问候教师、穿戴整齐、喜好阅读的习惯。

针对年轻教师教学经验不足、教学方法呆板,刘黎明除了开展常规的青蓝工程外,还实施骨干教师轮流上示范课、定期推门听课的方法,引领他们快速上道。

作为中小学高级教师、市级骨干教师,刘黎明经常上示范课。他深研课标,沉心教案,备课笔记做得工整有序。他巧妙的课案设计、引人入胜的授课方法,让台下听课的年轻教师深受启发。他执教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至今还令大家津津乐道。

推门听课则是老师上课时,他不提前打招呼,扛着小板凳就从教室后门悄悄进入,观察老师的教学设计、课堂讲解,关注学生的听课状态,感受课堂气氛。课后,再及时向老师反馈听课心得,给出改进建议。

“书记的点评,常常让我醍醐灌顶。”95后教师邓素洁说,这种“不期而遇”的精准点拨,像职业成长路上的一盏灯,会促使自己更加细致备课、认真教研。

每学期多节示范课和平时的倾囊相授,让一线年轻教师受教的机会大增,专业素养也随之大幅提升。短短一年时间,芙蓉学校13人在全市基础教育精品课中获奖,2人在全市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获一等奖。

提升教师幸福感 激发活力

作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师有幸福感才能教出健康快乐的学生。

在芙蓉学校,刘黎明致力提升老师的幸福感,努力创建“四声校园”(琅琅读书声、开怀歌唱声、快乐欢笑声、礼貌问候声),为广大教师乐教爱教营造良好环境。

他的手机备忘录上详细备注了110多名教师的生日。每当手机提醒教师过生日时,他都会耐心编写一条真诚的祝福语,伴着清晨的第一缕曙光发送出去。

“下节课,我会去听你的课,不要紧张。”“最近工作或生活上是不是遇到难处了?”……走在校园,偶遇老师,他会主动停下来打招呼。

这些细微的关怀令很多教师深感惊讶和温暖。

“今天的小确幸,是来自领导的关心问候。”

……

很多老师在朋友圈中记录下惊喜和感动。

考虑到学校年轻女教师居多,且大多面临着平衡家庭和育儿的压力,刘黎明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创办了职工之家,并逐渐添置健身器材、报刊书籍,让其成为教师们健身阅读、放松身心的好去处。

“他总是呼吁我们多读书、读好书,从阅读中收获处世智慧;鼓励我们培育一两项运动技能,保持学习新鲜事物的热情。”办公室主任杨淑珍说,“书记有极强的共情能力,总是用温柔的语言说很有力量的话,感染着我们。”

除此之外,他还改进会风,开短会、讲短话,绝不挤占老师的下班时间,让大家有更多精力放在教学上。

“每次他主持会议,都是以表扬开头,点名赞许老师的尽心尽责、竞赛成绩……不分巨细,一切好的改变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让老师备受鼓舞。”副校长王牡丹表示,如今,学校越来越多的老师一改焦虑的状态,不论工作还是生活都多了份松弛感。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从热血青年到睿智中年,长期扎根教育实践的刘黎明就是这样把细腻无声的爱融汇到对教育事业的孜孜追求中,润己泽人、成风化人,用心用情上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善待每一位老师,以实干担当的精神品格涵养胸怀天下的教育格局,为强国建设培养更多筑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