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开求职陷阱需多方发力

版次:A02    作者:来源:    2025年07月04日

□ 周慧

又是一年毕业季。当前,各类求职招聘活动火热举办,帮助高校毕业生挖掘求职岗位、拓宽就业渠道。然而,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毕业生求职心切的心理设下骗局。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们普遍涉世未深、社会经验不足,很容易被虚假信息蒙蔽。

一些冒用、伪造相关资质的“黑中介”,常打着介绍工作的幌子,以“轻松拿高薪”“升职加薪快”等为诱饵,使用各种手段骗取求职者钱财。还有一些不法分子常以押金、保证金、办证费、服装费、资料费等名目收费,之后再以各种苛刻的要求迫使求职者自动放弃求职或离岗,已缴纳的费用则借故不退还。对此,求职的毕业生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擦亮识别骗局的“慧眼”:选择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求职时,要查看其是否取得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要通过多种途径了解求职单位的真实情况,多与父母、老师沟通;遇到“活少钱多”“躺平赚钱”等招聘信息,一定要提高警惕,多查多问多防备,避免“踩雷”;不要轻信口头协议,入职前一定要签订劳动合同,尤其要核实清楚涉及个人权益的重点条款。

高校是学子踏向社会前的最后一站,学校应将风险识别、合同解析纳入就业指导必修课,针对求职风险和陷阱开展相应的讲座或培训,增强学生的防范意识和维权意识。与此同时,各校应筛选可靠的招聘信息,在校园招聘会上为毕业生提供更多正规的就业渠道,尽可能让他们少走弯路。

全社会应齐心协力为毕业生安全就业护航。监管部门要进一步规范社会招聘行为,加强网络招聘平台监督,及时发现并取缔有诈骗、传销性质的招聘广告,对违法者加大惩罚力度,让不法分子既付出经济代价,又付出诚信代价。司法机关和公安机关要依照法律规定严肃处理职场诈骗团体和个人,对相关违法行为形成有力震慑。

青年是社会的宝贵财富,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毕业生们要树立正确就业观,坚信“天上不会掉馅饼”,须知捷径常是深渊,脚踏实地方为正道。社会各界要共同发力,营造更加安全的就业环境,让青春在奋斗中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