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A04 作者:来源: 2025年08月28日
参赛作者:陈玥阳(湘南学院附属小学)
指导老师:肖 红(湘南学院附属小学)
妈妈告诉我,蔡伦是桂阳人,他发明了造纸术。在桂阳城内,至今完好地保留着蔡伦井的遗迹。经她这么一说,我早已心驰神往,探访蔡伦井的急切心情油然而生。
蔡伦井地处宝岭山下,县城之南,掩藏于高楼大厦之中。如果不是身临其境,很难知晓它竟与一个伟大的名字紧紧相连。它也是县城目前有关蔡伦的主要遗存之一,稀有而珍贵。该井青石围栏,深度18.3米,直径0.9米。井边用麻石铺面,长宽各3.9米。古井波纹不兴,静水深流。泉水冬暖夏凉,清澈明澄,倒映着蓝天白云,也仿佛倒映着蔡伦当年那一袭青衣的身影。
据说蔡伦的故居就在水井旁边,他小时候常在这里玩耍打闹。这口井曾经滋养了他的生命。井台上有一座石臼,凹痕深深,清晰可见,恰似蔡伦凝思时微微蹙起的眉峰。我不知道,此时的他是否在酝酿那个注定改变人类书写历史的造纸术?虽然他的造纸术最终是在洛阳问世,但我想,这纯净的泉水,这灵动的石臼,一定浸润和启发了他那颗善于发现、勇于创新的心灵,催生了一个伟大梦想的萌芽。
蔡伦造纸术发明之前,文字是沉重的。古人用竹简写字,又笨又麻烦,放慢了文明传播的脚步。后世因有蔡伦的造纸术,人们书写的方式和认知维度发生了根本改变,让文字得以千古流芳,思想可以自由飞翔。由井及人,想到蔡伦为世界文明进步作出的巨大贡献,我和妈妈不禁弯下腰身,以表达对这位“纸圣”的崇敬之心。
妈妈见我游兴正浓,又带着我走访了位于城东的造纸小作坊。老师傅们依然坚持古法造纸的传统工艺,执着又专注地重复着那些老工序,像在打捞岁月里的故事。他们俯身纸槽,用灵巧的双手,将树皮、麻头等原料捣烂、蒸煮……然后把一层层湿润的纸膜铺开晾干,变成一张张薄如蝉翼的纸。这仿佛是蔡伦造纸术发明过程的生动复盘,经过若干工序后破茧成蝶,创造奇迹。面对这些古拙的器具和平凡的人物,我有一种穿越了时空的感觉,而蔡伦,就是这些师傅中的一员,他们在创造奇迹的同时,也让世界完成了华丽的转身。
随后,我们还参观了城西工业园,以蔡伦命名的“蔡伦造纸厂”就坐落在园区内。这座现代化的造纸厂,正用高科技延续着蔡伦造纸的千年技艺。传统与现代在这里完美交融,就像蔡伦井的泉水,源远流长,不断滋养着古郡人的文化血脉和心灵,续写着蔡伦精神的当代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