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兴县以“五共”体系激活农村公路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上)
版次:A01 作者:来源: 2025年09月19日
□ 郴州日报·今日郴州客户端全媒体记者 曾林 曾西林 胡刚 许成君 侯岳超 见习生 曹颖
永兴,千年历史汇聚成湘水余波的豪迈流淌在便江水中,白银文化、红色基因、丹霞奇观,无不闪耀着智慧与奇迹。
蜿蜒百里的便江,绚丽多姿的丹霞,让永兴人留恋、自豪。但曾几何时,就在这一幅泼墨山水间,因道路崎岖,出现了景区进不去、群众出不来、产业发展难等一系列民生问题,加上“重建轻管”的沉疴、资金短缺的掣肘、群众参与的淡漠,让碧水丹霞的“生命力”渐显疲态。
当问题的藤蔓愈缠愈紧,永兴县以破题之勇,在乡土间播撒出“共商、共建、共管、共养、共享”的种子。这颗种子落地生根,犹如时光旋涡,悄然在丹崖下、碧水边刻画下崭新的年轮。
“五共”聚力:从“要我建”到“我要建”的民生答卷
时间的指针拨回20年前,当始建于宋代的安陵书院卧波便江,飞檐翘角与对岸的千年古樟隔江相望时,古韵与村郭就成了永兴人的“诗与远方”。
然而,这份宁静与生机在2015年被一建设项目彻底打破。大型机械施工的轰鸣声中,进出安陵书院的唯一通道——书院路,渐渐变得满目疮痍。曾经串联美景的“纽带”成了“梗阻”,黑坦、黄坦、千年古樟等核心景点被“锁进深闺”;热闹的农家乐日渐门可罗雀;锦里村的冰糖橙烂在树上也运不出去,附近群众出行更是开始了长达7年的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无奈!
书院路成了永兴人心中的“堵点”,更是经济发展的“痛点”。
修路!修路!
群众的呼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建议,直达决策层的案头。
民之所盼,政之所往。2021年下半年,为破解发展瓶颈,永兴县从“解困”出发,探索构建共商、共建、共管、共养、共享的“五共”全周期管理体系,推动农村公路向“建管养运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转型,助力城乡融合与产业经济联动。
路怎么建,资金哪里筹,建好之后谁来管?带着一系列问题,永兴县委书记刘朝晖,县长宾心华带队问计于民。
共商时,听民意如汲清泉,让每一条建议都带着泥土的温度;
共建时,聚民力以筑坦途,政策资金和民间资本合力保障;
共管时,守民诺似护珍宝,让公路的每一寸肌理都有人呵护;
共养时,惜民智如存薪火,土办法与新机制共奏劳动的交响;
共享时,惠民生如沐春风,满眼皆是产业兴旺、炊烟袅袅。
于是,永兴县农村公路建设不再是政府的单向奔赴,而是社会贤达的慷慨捐助,沿路群众主动让地、让苗、投工投劳的同台共舞。
2022年4月,总投资290万元的书院路提质改造工程破土动工。
两个月后,一条宽8米,长3.5公里,路面平整,景观宜人的书院路完美呈现,同步修建的青布滩码头与安陵书院、千年古樟相得益彰。
“以前开车走这条路,坑洼得能把人颠起来,晚上更是提心吊胆。”站在新修的书院路旁,便江村村民黄永飞满是感慨。
“书院路的破题,是一张民生答卷,也让我们摸到了‘五共’门道,县里就决定围绕百里便江,全面推动龙华路、观音岩路、铜西路、一线天路等五条路的建设,把便江两岸的景点串联起来,让自然生态和民俗文化完美结合,同时带动城乡融合发展。”永兴县公路建设养护中心主任吕乐群说。
民智破题:从“禁行令”到“彩虹路”的合力突围
永兴县,文化厚重,每年的端午节赛龙舟是永兴人刻在骨子里的传承。每到这一天,去西河口看赛龙舟,吃流水席,是在家的和外出的永兴人共同的乡愁。
铜西路正是一条连接乡愁的必经之路,全长9.21公里,串联起便江街道铜角湾、白头狮、西河口3个行政村,沿线近3万群众世代逐水而居。
然而,它曾经是村民心中的“闹心路”!临水临崖的地形、狭窄的路面、年久失修的路基,被滔滔江水多处掏空,车轮碾过好似在悬崖边“走钢丝”。
2022年以前更是被永兴县交警部门明令禁止客运车辆及校车通行,直接导致铜角湾村幼儿园停办。
2023年,虽争取上级灾毁资金40万元局部修复,但安全隐患依然突出。
“路不通,产业就活不了,日子就富不起来!”西河口村党支部书记韩维东和支部一班人商量:“这条路再不修好,上对不起先人,下对不起孩子!”
2024年,沿线村组与企业主联名致信便江街道,承诺村民无偿让地、企业主自筹资金加宽公路。
“群众的急难愁盼,就是我们的攻坚方向!”
刘朝晖将铜西路建设纳入个人为民办实事项目,以“花小钱、办大事、办好事、办实事”为原则,4次前往现场调研、3次召开专题会议、4次在相关会议中研究调度,要求将其打造成“民生路、产业路、旅游路”。
一场“上下同心、共建共享”的修路攻坚战,就此打响。
“思想问题不解决,路就总是不通!”80岁的老党员黄世昌一句话,道出了铜西公路建设的“破题密钥”。当得知公路拓宽需占用自家杂房宅基地时,这位老退伍军人毫不犹豫让出1米多宽土地。
党员段国辉家门前台阶正好在路面拓宽的范围内,他二话不说,抄起锄头就开挖:“路修好了,大家都方便,这比啥都强!”
身兼西河口村龙舟理事会会长的企业家伍柏城和企业家陈外荣听说家乡修路需要捐资时,主动联系另外8位企业家每人捐款18.8万元,凑齐了354万元的公路拓宽资金,并请来施工队伍,在县公路建设养护中心技术员的指导下开挖路基。
黄世昌的“让地”、企业家的捐资、村民主动投工投劳,使永兴县“五共”经验更加生动。
结合“五共”体系实际,永兴县做出“便江街道主导、村组让地让利、企业捐资拓基、国家资金铺路”的决定,职能单位深入田间地头“共商”规划,沿线群众无偿“共建”——全线9.21公里实现零征地补偿,村组让地38000㎡,拆除房屋杂房13栋、围墙及水泥板3100㎡,节省成本近百万元;当地企业主捐资完成路基拓宽;公路部门发挥技术优势,国家项目资金精准投入路面工程。
今年端午节的前一天,铜西路全线贯通,宽6.5米的柏油公路,标有“红、黄、蓝”彩虹标识,让村民们欣喜不已:“我家门口也有彩虹路了!”
路畅人欢:从“交通线”到“路动力”的振兴图景
当晨曦为“彩虹路”镀上金边,满载上学孩童的校车在柏油路上驶过,“五共”理念在沃土下扎下根系,这不仅是公路在山水间的延伸,更是发展动能在乡野间的苏醒。
从“解困”到“振兴”,2022年以来,永兴县连续打通了龙华路、观音岩路、一线天路。
便江街道一线天路修通后,锦里村村民主动配合砍掉近万亩染病柑橘树,支持产业转型;铜西路、书院路、龙华路周边,农家乐、土特产店应景而生。
“路通了,群众心气顺了,工作也好做多了。”便江街道党工委书记曹武南的感慨,是全县干群同心的生动写照。
今年,永兴县出台2025—2028年农村公路“五共”建设养护方案,更多“五共”农村公路正破土而出,为乡村振兴、县域经济发展注入“路动力”。
东部山区七甲乡28名党员示范管护隐患路段,带动群众参与环境整治,完成江口村至龙形市乡6.7公里主干道“白改黑”,建成茶叶、黄桃产业路19公里,带动群众年增收300余万元。
高亭司镇充分调动乡贤和群众的积极性,形成了强大的“五共”建设合力,对全域农村公路进行提质,农村道路面貌焕然一新。
2024年遭受特大洪灾的大布江乡将农村道路重建作为“头号工程”,坚持“五共”理念,召开村民座谈会20余场次,面对面收集群众诉求38条,在向上争资立项的同时,积极发动群众捐资投劳。
“一条路不仅是出行的通道,更是产业的脉动,我们以路破题,使民生实事持续改善,从而激活了县域经济发展的蓬勃动力。”在永兴县副县长范睿看来,路的一头系着民生实事,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他说:“随着全县公路的提质改造,大部分特色农业基地的果蔬通过公路直供县城,中转全国,物流成本降低30%;沿线企业原材料运输时间缩短近半小时,生产效率显著提升。”
从“交通线”到“经济带”,永兴县以公路建设为笔,用2000余公里的路网记录下多彩大地上的发展年轮,书写着民生改善的温暖故事,描绘出产业振兴的蓬勃生机,让“百里便江、百里画廊”的愿景,在城乡共富的实践中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