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水常流变休闲潮流

版次:A01    作者:来源:    2025年09月19日

□ 郴州日报·今日郴州客户端全媒体记者 戴响晴 通讯员 刘运科

9月的莽山,层林尽染。暮色中的南花溪畔,薄雾如纱,光影交织。孩子们在岸边追逐嬉戏,游客们凭栏远眺,享受着“天然氧吧”的沁人晚风——这幅生动的生态画卷,正是宜章县南花溪沿岸景观提质改造工程的最新答卷。

作为2025年郴州旅游发展大会“八个一”重点项目之一,这条全长117公里的珠江水系支流,正以“碧水常流”的生态底色与“动静相宜”的休闲业态,书写着“天下莽山”文旅融合的新篇章。

资源活化:从“养在深闺”到漂流胜地

南花溪的蜕变,始于对自然禀赋的深度挖掘。

发源于莽山白公坳的南花溪,流经莽山、天塘、黄沙等乡镇,集雨面积达1188平方公里。30万亩原始次生林孕育的清澈水源,为其赢得“高山有好水”的美誉。依托这一优势,当地开发的莽山大峡谷漂流项目,因全程穿越原始林区、水质达到饮用标准,被誉为“矿泉水冲浪”“南方第一漂”。

“皮筏时而冲上浪尖,时而跌入漩涡,两岸还有琵琶谷、龙王潭等喀斯特奇观,瑶族向导的传说故事更添趣味!”广东省佛山市游客陈亦敏回忆起一个月前的漂流体验,仍难掩兴奋。2025年漂流季期间,莽山接待游客量较去年增长10万人次,“生态+探险”的模式让这条“养在深闺”的河流成为游客争相打卡的目的地。

科技赋能:光影里的文旅新表达

“5至10微米的雾滴1到2秒内完全汽化,几乎不打湿衣物,又能降温3℃至5℃。”雾森系统,正是点亮南花溪的“黑科技”。

总投资398.5万元的南花溪沿岸景观提质改造工程近期刚刚完工,覆盖猴王寨景区至森林温泉酒店段1.2公里河谷,以“瑶山仙谷”为核心,融合瑶族非遗、科幻光影与生态夜游,打造出沉浸式文旅新场景。

夜幕降临,柔光与薄雾交织,湘南民居与瑶乡建筑在灯光中勾勒出古朴轮廓。“以前晚上只能待在酒店,现在沿着花溪散步,仿佛走进了童话世界。”长沙摄影爱好者王资连续两晚在此采风,他镜头下的“溪雾朦胧、人行画中”意境图,在社交平台获赞无数。高科技与传统文化的碰撞,让南花溪夜游项目迅速跻身“莽山必体验”榜单。

夜游激活:一条河带火一片区域

“户外座位全满了!”岭南九黎音乐餐厅经营者何晋忙着招呼客人。她的餐厅紧邻南花溪,近期夜间营收显著增长。“以前游客看完日落就返程,现在专门为夜景而来,顺路用餐消费。”何晋的账本,正是南花溪夜游经济带动效应的缩影。

莽山旅游区负责人介绍,项目改造完成后,游客平均停留时间可从以往的1.5天延长至2.5天,夜间消费占比不断攀升。“到时候,白天漂流体验刺激,夜晚沉浸光影梦幻,‘一静一动’让旅游链条更完整。”南花溪,正填补湘南山区夜间消费空白,推动当地由“过境游”向“深度游”转型。

南花溪的蜕变,是宜章“生态优先、文旅融合”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作为旅发大会重点项目,南花溪提质工程不仅美化了生态环境,更构建起“山水林泉、文旅商养”一体化的产业生态。

9月25日,2025年郴州旅发大会将正式启幕。届时,南花溪的“瑶山仙谷”光影秀等活动将精彩亮相。这条曾默默无闻的河流,正以“湘南文旅新动脉”的姿态,串联起莽山国家森林公园、温泉度假酒店、瑶乡民俗村等资源,推动宜章从旅游“过境地”向“目的地”跨越。

奔流不息的南花溪,带着希望与约定,书写着新时代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