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林邑粮仓

——我市保障粮食安全工作综述

版次:A04    作者:来源:    2025年10月17日

       桂阳县“稻香千年·桂阳开镰”2025年桂阳香米新稻开镰仪式现场


       生平米业优质产品


       粮库稻谷满仓


       “2025湘粮中国行·佛山站”粮食产销洽谈会项目合作签约仪式现场


       郴粮机日产700吨大米成套自动碾米工程


□ 郴州日报·今日郴州客户端全媒体记者 谭洁

金秋九月,天高气爽。桂阳县赵家村的国家级绿色水稻原粮基地,宛如一幅铺展在山间的壮丽画卷:晚稻正值灌浆期,稻穗沉甸甸地低垂,金黄的谷粒饱满成串。微风拂过,稻浪翻滚,呈现出一派丰收在望的喜人景象。

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

近年来,我市粮食播种面积持续稳定在473万亩以上,粮食产量稳固在187万吨以上;水稻播种面积基本维持在350万亩以上,约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73%;稻谷产量保持在140万吨以上,约占粮食总产的74%。至2024年,粮食产量突破190万吨,其中稻谷面积达356.22亩,产量为153.42万吨。安仁、桂阳、永兴及宜章四县作为产粮大县,持续为我市“藏粮于地”战略夯实基础。

近年来,我市致力于打造“一桌郴州饭”,围绕“一袋米、一挂面、一壶油、一碗米粉、一套高端智能粮机”展开系列工作,通过补链、强链、延链等多措并举,积极探索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全市粮食生产稳步推进,市场供应充足,运行总体平稳,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挑战的能力不断增强,粮食形势总体向好,粮食安全保障水平显著提升。一批“郴”字号粮油产品和粮机设备相继走出郴州、走出湖南,积极融入大湾区,拓展国内外市场。

政策护航,粮油产业高质量发展

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乃“国之大者”。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基在于耕地。郴州作为粮食产销平衡区,同时也是典型的山地丘陵地带,全域水面稀缺,山地丘陵面积约占其总面积的四分之三。

基于此,我市对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给予了高度重视。2025年,全市共召开15次专题会议,深入研究和部署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工作;正式签发了《郴州市2025年度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工作要点及任务分工》,明确了耕地保护、粮食生产、稳产保供等十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并对粮食播种面积、产量指标等进行了细化分解,为高质量保障粮食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分管领导广泛开展基层调研的基础上,成功构建了“四级书记”齐抓共管粮食生产的工作格局。

10月13日,桂阳县“稻香千年·桂阳开镰”2025年桂阳香米新稻开镰仪式在樟市镇赵家村举行。来自全省各地的粮食专家及粮食企业负责人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了桂阳县倾力打造的区域公用品牌“桂阳香米”诞生的历史性时刻。

现场,数台“郴字号”大型收割机并驾齐驱,嵌入连绵的金黄稻浪中,同步高效作业。轰鸣的机械与翻滚的稻穗交相辉映,生动诠释了“科技赋能农业”的理念。

“桂阳香稻有故事、有香味、有产量!”湖南省粮食经济科技学会会长石少龙对“桂阳香米”赞不绝口:“这是50多万亩高标准农田、舂陵江的清澈水源和烟田的肥沃土壤共同赋予我们的宝贵馈赠!”

这一幕正是我市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巩固和提升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粮食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的生动实践。

遏制基本农田“非粮化”!我市重拳出击,强化耕地抛荒整治力度,顺利完成一批无法复耕复种图斑的复核举证工作。同时,组建了南岭现代种业研究院和南岭柑橘研究院,4个水稻新品种顺利通过国家级审定。安仁县成功创建油菜大面积单产整建制推进县,资兴市成功创建玉米大面积单产整建制推进县,桂阳县则成功实施大豆单产提升工程和规模主体增产行动。

在政策的有力护航下,我市不仅稳固了粮食安全的“底盘”,更为一批深耕粮油领域的企业和公共品牌的迅速崛起营造了良好的“制度温室”。

在我国大米市场的激烈竞争中,生平米业历经24年的不懈努力,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答卷,成功实现了业绩的翻倍增长,并跻身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的行列,书写了区域品牌向全国市场突围的“郴州范本”。

诞生于1967年的湖南郴州粮油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郴粮机”),历经岁月洗礼,一路逆袭,跻身全球大米加工机械细分领域的前三强,市场占有率稳居全国首位。从最初的简易碾米机起步,如今公司产品已覆盖粮食仓储烘干及清理、去石、碾磨、分级、包装的全流程智能化生产线。产品历经数十代迭代升级,成功突破了国内在粮食加工、储藏、干燥等关键装备智造领域的“卡脖子”技术难题,累计获得200多项国家专利,其中发明专利就有20余项。

在郴粮机、农夫机电等龙头企业的引领下,全市规模以上农机制造企业已增至11家。从建立智能化生产线到拓展建设5G智慧工厂,农机制造的智能化、数字化转型正在深度赋能我市粮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与此同时,我市锚定目标,着力做强一批“郴”字号粮油产品。通过强化裕湘面业、生平米业、欧阳海米业等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郴粮机走出湖南、走向全国乃至海外。此外,梯次培育中丰油脂、永兴高泽、佳禾米业、临武瑞禾、汝城旭丰、桂东富氧田源、安仁鑫亮等粮油加工企业。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74家粮油加工入统企业,其中包括4家国家级龙头企业、16家省级龙头企业;涵盖3家国家级放心粮油企业、4家省级放心粮油企业、3个区域公用品牌、1个“中国好粮油”产品和10个“湖南好粮油”产品。

未来图景,粮食储备规范化

仓廪实,天下安。

要持续提升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稳产保供能力,作为粮食生产大市,郴州将“国家储备粮源基地建设”的执行情况纳入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的核心内容,并出台了全市“国家储备粮源基地”建设行动方案。该方案计划用5年时间,依托全市17个粮食生产示范片区,打造优质粮源集群,建设100万亩国家储备粮源基地,确保每年9万吨国家储备粮源在市内收储,并为粤港澳大湾区每年提供5万吨以上稳定优质的国家储备粮源。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郴州市粮食和物资储备中心项目(一期工程)现场依旧机器轰鸣,施工人员不畏秋老虎的炙热,干劲十足,加班加点抢抓工期。该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9.8公顷,总建筑面积3.8公顷,作为对我市粮食安全和物资保障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重点民生工程,其主体工程已圆满完成,预计明年可实现粮食装仓。

我市以“国家储备粮源基地”建设为基石,积极规划重大项目建设,以粮食仓储设施新建类、提质改造升级类、优化布局类以及应急完善类为重点,加快推进粮食储备的科技化和规范化水平。

从实施6个绿色仓储提升项目,到北湖、汝城、桂阳、宜章等地计划新建仓容14.2万吨;从苏仙、安仁、嘉禾等地的骨干粮库仓容升级改造,到资兴“小散旧”仓容的整合集并……损耗率持续降低,富含“藏粮于技”内涵的高标准智慧粮仓正逐步从规划蓝图变为触手可及的实体。

与此同时,我市修订完善了《郴州市粮食应急预案》,明确了生平米业、欧阳海米业等10家市级粮食应急保障企业,布局了172个粮食应急供应网点、29家应急加工企业、51家应急储运企业,基本构建了涵盖储运、加工、配送、供应等全链条的粮食应急保障体系。

我市还制定了新一轮市级储备粮管理办法,印发了市本级储备粮油轮换计划,突出“人防+技防”相结合,实行周盘点、月巡查、季核查、年考核等现场监管措施,采取遵章守法“例行查”、薄弱环节“突击查”、问题整改“重点查”等方式,严格执行全省政策性粮食监管信息化要求,实现了政策性粮食智能监管的全覆盖。

此外,统筹推进智能粮食管理系统的升级改造,圆满完成了政策性粮食承储库点的升级改造任务,完成率达到100%。信息系统已覆盖19个库点,新建仓内视频监控89个,新建粮温粮情检测系统27套。

制度筑基,为压实主体责任提供了根本性的制度遵循。为充分调动市场主体收储粮食的积极性,优化粮食储备调节机制,我市紧密跟随市县政策性储备收购及轮换的节奏,推行“市级部署、县级统筹、企业落实”的工作模式。指导各地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储备订单实施方案,明确粮食收购价格、质量标准及奖补方式,确保农民销售“明白粮”。同时,适当提升优质稻储备比例,有效延伸储备企业的“销售链”。

截至2025年,全市12家国有粮食收储企业与种粮大户、合作社签订政府储备订单意向协议共计36份,涉及稻谷总量达2.2万吨。地方粮储企业依托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向农民提供“五代”服务,显著减少产后损失。目前,全市已建成规模完善、功能齐全的粮食产后服务中心73家,其中包括36个省级“优质粮油工程”粮食产后服务体系项目,实现了全市产粮大县的全覆盖,并辐射至粮食主产区域。

加快推进,“郴”字号粮油出湘融湾

走出去,天地宽。面积5.6万平方公里的粤港澳大湾区,常住人口超过8600万,成为餐饮消费的巨大市场。

自贸区郴州片区在广东以外首个试点湘粤港“跨境一锁”通关模式,货物运输效率提升50%以上;创新“全程提单”海铁联运模式,清关时间由15~45天压缩至2~7天,运输成本降低15%,为郴州优质粮油产品进入大湾区餐桌打通了“硬通道”。

我市以此为契机,积极构建点对点直供通道,借助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依托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配送郴州分中心,整合冷链专线资源,优化郴州至广州、深圳的冷链运输流程,实现粮油产品从加工到湾区商超的全程控温运输,确保8小时内直达核心市场。

10月14日,由我市承办的“2025湘粮中国行·佛山站”粮食产销洽谈会在佛山启幕。本次活动通过产销座谈、展示展销、企业推介、签约合作等多种形式,成功搭建起郴州与粤港澳大湾区粮油产业深度协作的桥梁。郴佛两地正式签订中长期粮油产销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洽谈会现场促成20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并签约“结对子”,总签约金额突破2.6亿元。

这一系列务实成果,不仅让安仁生平大米、桂阳香米、嘉禾富硒米、桂东高山冷水米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郴”字号粮油品牌成功走进大湾区千家万户,更以扎实成效推动“湘粮出湘”战略落地落实,为构建区域粮食安全协同保障体系注入了强劲的郴州力量。

结合“2025湘粮中国行·佛山站”粮食产销洽谈会,我市指导并鼓励辖区种粮大户与外省尤其是粤港澳大湾区主动签订销售合同,积极推进“郴粮入粤”。2025年,全市25家粮油加工企业共签订20.26万吨经营性产销订单,生平大米销往广东佛山、东莞、中山等地累计3.47万吨,桂阳香米累计销往深圳、东莞等地1.1万吨。

保障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紧绷粮食安全的“责任弦”,筑牢粮食储备的“压舱石”,我市在粮食安全保障方面的努力,不仅体现在稳产保供和智慧仓储的奋力拼搏上,更展现在人与土地、科技与生态、传统与未来之间的深刻对话上。

当科技创新的种子播撒在希望的田野,制度创新的养分滋养着产业的根系,郴州人的饭碗不仅端得更稳、装得更满,也必将在优质化、多元化的发展中,呈现出更加丰富的时代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