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把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的核心要义

版次:A03    作者:来源:    2025年10月18日

□ 孙佑民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开放的思想体系,不断吸收、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创新成果。

新征程呼唤创新理论

创新理论源于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也服务于实践。2022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之年。2021年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历史任务,2022年召开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个全新的时代课题,迫切需要体现时代特征、顺应时代要求的创新理论指导。《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是开放的思想体系的一部分,当然也是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新实践需要创新理论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变革和伟大实践。新实践要求推动理论创新。《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与第一至四卷一脉相承,一线贯通。“脉”即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线”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为主线。《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是对治党治国经验的总结,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是中国共产党如何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指导和行动指南。

新发展检验创新理论

理论的正确性需要通过实践验证,在实践中动态调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与发展新质生产力之间形成了完整的有效闭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第二个百年(即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奋斗目标。实现目标的手段方法路径是走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走高质量发展路子;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步步推进、环环相扣,构成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的理论逻辑。

新动能锻造创新理论

创新理论为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提供方法和方向,预见趋势,减少盲目性。创新理论的优秀品质体现在,理论自身在丰富的社会实践中不断得到检验提升发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坚持问题导向、运用系统思维,发现短板、薄弱环节,解决问题,为现代化强国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提升七种能力,即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

(作者系中共郴州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