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A03 作者:来源: 2025年10月22日
□ 通讯员 雷婉婷 黄玲艳
在临武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有一位教师陈国根和一支特殊的“金牌战队”。七年来,陈国根始终如一地带领着一批又一批学生钻研技能、奋战竞赛。他们没有神秘的武器,有的只是日夜的苦练和无限的匠心。从市赛、省赛到闯入世界舞台,他们一路披荆斩棘,凭借一枚枚闪亮的奖牌,实现了人生的“逆袭”。
在科技班的课堂上,陈国根全神贯注地为学生讲解影视制作与法律实务的融合应用。通过生动案例,他将抽象的法律条文转化为可视化动画,引导学生既掌握镜头语言与剪辑节奏的专业技巧,又精准理解法律条款的内涵。
陈国根老家在山西,2014年,他从湘南学院毕业后,先后在湘南学院广播电视新闻中心、郴州市理工职业技术学校任职。怀着扎根基层、以知识改变贫困学子命运的初心,2018年,他毅然放弃城市的优越条件,来到临武县投身教育事业。2020年,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政策的陆续出台,职业教育迎来改革与发展的春风,这进一步坚定了陈国根“教育扶贫”的信念。
初入职业教育行业,在带队竞赛方面毫无经验的陈国根从任教的班级挑选10名对影视制作感兴趣的学生组建兴趣小组,带领学生踏上为期30天、争分夺秒的紧张备赛之路。首次带队出征,30天废寝忘食地冲刺,换来的却是市赛二等奖。成绩虽不理想,但却点燃了他们决不服输的斗志。
为了打造一支能打硬仗、永不言弃的“战队”,陈国根创新了一套独特的“动态适配”管理机制。
陈国根认为,科技班的管理核心是“动态适配”,在学生准入环节,采用“自愿报名+阶梯考核”的双向选择机制:第一阶段,通过基础测试筛选有潜力的学生;第二阶段,设置为期两周的体验营,让学生真实感受备赛强度。最终留下的都是真正有意愿且能适应节奏的学生,如此,也从源头减少了学生“中途放弃”的概率。
严格的选拔只是第一步,日复一日的艰苦训练才是真正的淬炼。备赛期间,每天从清晨6时到凌晨2时,陈国根都全程陪伴。他的这份执着,深深感染了每一位学生。“陈老师有责任感,做事有条理,能力出众,从不拖拉。每当我们遇到挫折、感到迷茫时,他都会耐心答疑,鼓励我们决不轻言放弃。”学生雷晓玉说。
汗水终会折射出光芒。7年来,陈国根带领的“战队”累计获奖100余次。2024年更是捷报频传:获“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融媒体赛项总决赛银牌,3人获得金砖国家C级技能护照;在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法律实务赛项中斩获铜奖。这些沉甸甸的荣誉,为学生们换来了通往大学的“金钥匙”。
去年,学生邝鑫豪通过比赛获得了免试读大学的机会,现在是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的一名学生。对他而言,这绝对是职中生涯最宝贵的收获。而这个资格,不仅仅是一张大学的“入场券”,它更凝结了他和陈国根及整个团队整整3年的汗水、泪水和信念。
陈国根表示,希望他们能够走出科技班,走出工作室,不仅能够拿到晋升证书,还能把学到的技能变成自己的“饭碗”。
从一个人到一支“战队”,陈国根用坚守与匠心,真正做到了“以技能改变人生”。
“陈国根是我校教师队伍的‘标杆人物’。他身上最可贵的,是那份‘把平凡岗位当战场,把学生成长当使命’的执着,这种‘俯下身做事、沉下心育人’的精神,早已成为全校教师学习的榜样。”临武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校务委员苏鑫表示,学校将持续为像陈国根这样的教育者搭建舞台,让“以匠心育匠人”的理念在校园落地生根,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职业教育实现人生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