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A01 作者:来源: 2025年11月18日
□ 郴江潮工作室
近日,郴州22个农产品在中部农博会上斩获金奖,“郴品郴味”的成绩单让人振奋。这些奖项既是对郴州农产品品质的肯定,更应成为本地农业从“展品”到“商品”、从“区域特色”到“市场主流”突围的新起点。
此次获奖的农产品涵盖了从永兴冰糖橙、生平大米等传统品类,到富硒大米、高山有机蔬菜等特色产品,甚至包括茶油腐乳、佰牧酸奶等深加工食品。这种“多点开花”的格局,折射出郴州农业的扎实基础:一方面,郴州的山水滋养赋予农产品天然优势,比如富硒土壤让大米有了独特卖点,高山气候成就了蔬菜的鲜嫩口感;另一方面,农人的精细培育和加工企业的技术创新,让“好原料”变成了“好产品”。政府部门的统筹协调更起到了关键作用,通过农博会这样的平台,把分散的优质农产品整合起来“走出去”,既展示了成果,也为乡村振兴攒足了后劲。
金奖固然可喜,但要让“郴品郴味”真正走进千家万户,还有几道坎需要迈过去。
首先是“展会依赖”的隐忧,有的产品可能在展会上拿奖容易,但日常销售渠道不畅通,消费者在超市、电商平台上难觅踪影,最终成了“抽屉里的荣誉”。其次是品牌同质化问题,现在各地都在推“生态”“有机”农产品,如果郴州的产品没有更鲜明的特色和故事,很容易被淹没在同类商品中。再者,区域品牌的管理也很重要,“郴品郴味”是块金字招牌,但如果企业各自为战,甚至出现以次充好的情况,反而会砸了招牌。
要让金奖的价值真正落地,关键在于把品质认可转化为市场认可。政府部门可以联合企业制定更细化的生产规范,比如富硒大米的硒含量范围、蔬菜的农残检测指标,让每一份流向市场的产品都经得起检验。同时,对获奖产品实行动态管理,避免“一奖终身”,倒逼企业持续保持品质。
要持续打通“从展会到餐桌”的路。不能只靠农博会上的订单,还要主动走进超市、社区,拥抱电商直播、社区团购这些新渠道。比如永兴冰糖橙可以和生鲜平台合作,高山蔬菜可以发展“产地直供”模式,让消费者想买就能买到。
要给农产品“讲好故事”。郴州的山水、民俗都是特色,比如可以把富硒大米和当地的农耕文化结合,开发“稻田研学”体验;把茶油腐乳的制作工艺拍成短视频,让消费者不仅能买产品,更能感受到背后的匠心和文化。
说到底,金奖是对过去努力的肯定,更是对未来发展的鞭策。只有把品质优势变成市场优势,让“郴品郴味”从展会上的“明星”变成老百姓餐桌上的“常客”,才能真正让农业产业旺起来,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