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心归处

——北湖区深入推进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侧记

版次:A01    作者:来源:    2025年11月18日

□郴州日报·今日郴州客户端全媒体记者 曾西林 通讯员 雷婉婧 包晓佳 龙生

山水寄情,绿自有语。你的多彩,总在潺潺绿水中呈现。

近年来,北湖区聚焦“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绿色发展”主题,深入推进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大力探索“两山”转换新路径,为郴州打造绿水青山样板区、绿色转型示范区、普惠发展先行区贡献了北湖力量。

首善之区展现出首善之为,绿色根基持续夯实,绿色动能不断蓄积,绿色产业加快崛起。

2019年至今,北湖区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全国试点项目经验被水利部推广,西河流域治理经验在全省推介,北湖不夜天获评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仰天湖大草原景区获评“省级旅游度假区”,四清湖获评“湖南省美丽河湖”。

系统施治

北湖区保和瑶族乡月峰瑶族村,土坡河穿村而过。

60岁的村民曾天明对过去记忆犹新,那时的土坡河就是一条窄垄沟,一次洪灾冲毁了河边4栋民房。

北湖区实施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项目,对土坡河月峰村段进行综合整治,整治河道岸坡3.52km,清淤4000余立方米,新建跌水拦沙坎34处,改造水坝7处。

“现在,水清河畅,再不用担惊受怕了!”曾天明激动地说。

碧塘河上游,太山里水库大坝在高山深谷间巍巍屹立。

太山里水库建设,高边坡,陡边坡,且地质条件较差。工程开工时,首批进场6台挖掘机的“老挖手”在近百米高的悬崖峭壁上“探路”,个个惊出一身冷汗。

“作为鲁塘镇集中供水工程的水源工程,太山里水库可解决当地3万余群众的生活用水以及鲁塘石墨产业园工业生产用水。”北湖区水利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鲁塘镇素有“煤炭之乡”“石墨之乡”的美誉。曾经,乱采滥挖导致当地水资源、水生态以及土地资源、植被、地形地貌均遭破坏。

北湖区在坚决遏制乱采滥挖的同时,加大对鲁塘矿区生态系统治理力度,整治鲁塘河等河流,新建太山里水库,对可修复的水毁农田和受煤矸石覆盖农田进行恢复。

还绿于民,绿满北湖。

北湖区仰天湖瑶族乡芙蓉矿区,29万吨历史遗留废弃砷渣简易堆积,环境风险隐患极其突出。

北湖区启动实施芙蓉矿区遗留含砷废渣综合治理项目,消除了芙蓉矿区含砷废渣堆存点对周边水体、土壤、田地的继续污染,可实现区域重金属砷排放量削减约1.326吨/年,累计生态复绿面积约14万平方米。

管好“盛水盆”,护好“盆中水”。

北湖区位于南岭中段骑田岭北麓、湘江支流耒水上游,属南方山丘区地貌,河流水系发达,区内流域面积200km2以上河流有西河、郴江两条。

北湖区全力扛牢“守护好一江碧水”政治责任,久久为功推进河湖系统保护治理,扎实推进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全国试点项目,开展四清河水库水源地保护攻坚战,河湖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河湖生态持续复苏,“一江一湖四水”成为郴州“水立方”的亮丽名片。

向新而行

对于矿山企业来说,开采效率低、尾矿固废处置难是“老大难”问题。

新田岭钨业向新而行,有色即出色。通过应用矿岩智能分拣预抛废、废水综合处理及循环利用、精准智能充填料浆制备控制等先进技术,企业实现了变废为宝,让“老大难”不再难。

“我们在国内首创原矿智能抛废系统,对井下采出的矿石进行预先的抛废,能够做到固废减量化,确保固废无害化的处置。”新田岭钨业生产技术管理部选矿技术专家何军说。

新田岭钨业尾矿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是国家发改委生态文明建设专项资金支持项目,属于国家固体废物资源化综合利用示范工程。

该项目将新田岭钨业选厂产生的尾矿通过管道输送至湖南华晟创元生产车间,首先进行筛分,分出钨尾矿细砂和微粉两种组分。细砂直接转入细砂库,用作特种砂浆骨料;微粉再加工后,用作水泥混合材和混凝土掺和料。

在鲁塘石墨产业园,以南方石墨(郴州)先进碳材料研究中心为基础,高校院所、企业等组成的区域石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加速推进打造石墨产业化应用示范基地。

与此同时,年产20万吨纳米石墨复合材料生产线正式上线。其中,年产3000吨工业化应用中试基地(桂阳)已经完成第九期中试,可以将微晶石墨剥离到3微米。

为推动石墨产业转型发展,北湖区坚持创新驱动,积极引导企业加强与全国重点科研机构合作,争取引进深圳贝特瑞科技公司深入开展微晶石墨重点研究,鼓励企业建设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通过研发项目孵化和下游应用产品开发,向防腐涂料、导热材料、导电材料、功能增强材料、密封材料等方向延伸。

科技赋能释放了新质生产力,推动了可持续发展。2019年以来,北湖区累计争取省级可持续发展创新项目8个,专项资金880万元。

绿色崛起

在仰天湖大草原策马奔腾,是万千游客的诗和远方。

然而,前世的仰天湖大草原也曾有“痛”,因无序粗放开发,生态破坏严重,游客一度门可罗雀。

北湖区坚持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同步推进,做好封育禁游禁牧,使草原得以休养生息,共修复草皮203亩,渣石地修复21亩,草原覆盖率从2019年的64%提高到现在的91%。同时,引进国内知名旅游企业对景区进行重新规划开发,推动绿色资源向发展财源转换。

保护一方生态,助力一方发展,致富一方百姓。

据统计,目前,仰天湖大草原片区已发展民宿30余家,带动就业创业1500余人次;发展农家乐餐饮门店40余家,带动就业260余人。今年国庆假期,仰天湖大草原景区累计接待游客11.8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1671.4万元。

西河畔,华塘镇茅坪村,老屋绘上彩绘,亭台古色古香,暖暖有人烟。

北湖区农村有35%以上的房屋处于长期闲置状态。

依托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项目,北湖区积极开展“唤醒老屋”行动试点,在保护古建筑古村落和自然生态环境的基础上,盘活闲置资源,引导产业发展,并推动乡村振兴。

西河畔,“水秀宜人、生态典雅”小埠村、“水韵杰灵、峻秀宜业”石山头村、“河湖交融、古韵三合”三合村、“湖光山色、醉美吴山”吴山村……老屋唤醒了,乡愁记住了,冷资产变成了热财富。

“现在,老屋变新屋,老村变新村,整个村子都‘活’起来了。”奔腾的西河水,听见了茅坪村党支部副书记李明的肺腑之言。

从黑色产业向绿色产业转型,由单一的矿业经济向多元化经济转变,“石墨之都”的“变形计”,也是北湖区绿色崛起的生动实践。

北湖区积极实施石墨产业集群、集约发展战略,加快建设鲁塘石墨加工产业园平台,拉长石墨产业链,提高石墨产业质量效益。目前,以南方石墨、昊盈石墨等为龙头,带动了上下游石墨采矿、石墨提纯加工、电池负极材料制备、石墨复合材料制备等相关联企业入驻园区。

2019年国家创新示范区建设以来,北湖区石墨产业累计产值达13.96亿元、税收超6000万元,逐步发展成为郴州产业转型升级的标杆性产业。

北湖区将深耕“水立方”治理模式,进一步筑牢全域水安全屏障;激活“两山”转化动能,进一步打造生态价值实现标杆;聚焦科技赋能升级,进一步构建绿色创新产业体系;做优示范引领文章,进一步提升可持续发展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