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志鹏

段海俭

朱社平

曹小锋

邓生红

罗永华

黄桂

陈信添

李细娥

李艳
助人为乐
热心公益捐款20多万元 募资300多万元扶贫济困
李志鹏,宜章县好人协会副会长兼玉溪镇好人分会会长。
李志鹏在担任玉溪镇好人分会会长以来,发展会员达2000多人,成为全县会员数量最多,募集资金最多,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最多的好人军团。
他带领会员积极开展扶贫帮困,与五岭镇的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开展结对帮扶,每年给联系的贫困户分红20万元,帮助53户200余贫困人口顺利脱贫。教育资助贫困学子80多人,共募集捐款捐物300多万元,个人捐款20多万元,他对接帮扶6名贫困学生,每年给予每人2000元的帮扶资金,并承诺帮扶直到大学毕业。
疫情发生以来,李志鹏捐款3万元慰问一线的医生、值班值守人员以及贫困隔离人员。他带领会员到社区网格配合政府发放告知书和走访摸底3000多户居民,发动家人和老师共上门走访1532户/次,发放告知书1738份,发动爱心人士捐赠钱物价值26万余元,为疫情一线工作人员赠送盒饭2000余个,捐赠蔬菜1500公斤。
勇当抗疫先锋 无私捐赠价值30万元防控物资
段海俭,北湖区石盖塘街道石盖塘社区居民。
疫情期间,为保障各单位正常运转,他把公司所有的打印机、电脑、摄像头、打印纸等全部贡献出来,为街道免费提供大型打印机,为无物业管理小区免费赠送体温枪,解决了燃眉之急。为更加高效、安全对流动人员进行体温检测,他自掏腰包预定一台价值近3万元的红外热成像测温仪。提货当天,有企业提出以2000元/天租用该设备,他断然拒绝,一秒也不耽误地把机器免费赠送到北湖区防疫指挥部,并在每天早晚2次对设备使用进行例行巡检,为第三人民医院每日节约医护人员10余人次。同时,还买了30多台门磁设备提供给下湄桥等街道,以便对需要居家隔离的人员进行全方位管控。
截至目前,他已向城区各单位捐赠、提供防控设备价值近30万元。
见义勇为
“80后”小伙与花甲老党员 合力勇救四名翻车落水乘客
朱社平,资兴市唐洞街道程水村新丰组村民。
曹小锋,资兴市回龙山瑶族乡柏树村后湾组村民。
2019年3月16日,一车辆意外翻入资兴市秀流公园的人工湖里。事故现场,湖水不停地往车里倒灌,困在车里的4人随时面临着生命危险。曹小锋和朱社平来不及多想,纷纷跳到湖中救人,由于湖水浑浊,没办法直接看清车里的情况,但“时间就是生命”,他们一次次潜水、破门,始终没有放弃,用尽全身力气,经过二十多分钟的努力,终于合力将被困车中的4人救出,并将4人送上了120急救车。确定他们脱离了危险后两人才默默地离开了现场。他们的事迹很快在当地传开,市民纷纷表示要向他们学习,传递社会正能量。
诚实守信
身残志坚拒当贫困户 15年专注做良心豆腐
邓生红,临武县南强镇莲塘村村民。
邓生红因小儿麻痹症造成双腿行走不便,但他克服自身残疾、妻子多病、女儿上学的各种困难,婉拒村里想把他家纳入贫困户,以帮助他渡过难关的好意,坚持自力更生,靠自己的本事努力把这个家撑起来。
15年来,他坚持古法石磨磨豆腐,严守醋水豆腐8道制作工艺,从不偷工减料,匠心做好每一盘豆腐。2020年春节期间,全国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严峻,物价普涨的大环境下,他自购医用口罩,严格按照防疫与卫生要求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一分不涨为乡亲们献上便宜豆腐。同时,为让更多人能吃上好豆腐,他心无私念,在抖音直播醋水豆腐的制作过程,让更多人知晓做法,让醋水豆腐古法制作技艺传得更广、更远。
敬业奉献
携妻带女扎根扶贫村3年 带领村民实现整村脱贫
罗永华,永兴县第五中学政教处主任。
2017年,从事教师职业30年的罗永华主动请缨到永兴县大布江乡偏僻的东坑村担任扶贫第一书记。东坑村有442户1626人,其中103户307人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为了全心全意投入扶贫事业,2018年春节后,他动员妻子放弃她经营20年,年纯收入20万元商铺,把80岁老母安排到妹妹家,带着一岁多的女儿,把“家”搬到了驻村,同他一起开展扶贫工作。罗永华逐户了解致贫原因,分析“穷根”。因户、因人施策,引导就业121人、发展产业22户。2018年、2019年脱贫68户,2020年年底将实现整村脱贫。此外,罗永华和妻子还当起了兼职老师,开办阳光辅导站,招募大学生12人为84名留守儿童提供学习辅导志愿服务。还劝说11名辍学孩子返校,并联系企业捐资助学,扶贫扶智,改善学校条件。疫情期间,罗永华一家更是扎根驻村,组织村支两委、好人协会,为贫困群众解决实际问题120多个,解决产业发展难题60个,义务投工投劳46次,被当地群众誉为最贴心的“扶贫书记”。
扶贫路上遇车祸截瘫 醒后第一时间交代扶贫工作
黄桂,桂东县青山乡原党委委员、纪委委员(病休)。
1985年出生的黄桂,2009年大学毕业后就回到了桂东农村工作。2017年,被调任为青山乡纪委书记,驻村指导彩洞村扶贫工作。彩洞村是桂东县境内基础设施条件最差,生活环境最艰苦的偏远山村。黄桂毫不退缩,一头扎进农村。靠着执着的干劲,打开了彩洞村工作开展的新局面。黄桂与扶贫工作队先后争取资金600余万元改善村里的基础设施,实现村组道路硬化15公里,把纯净的山泉水接进家家户户;坚持抓好产业扶贫,大力发展南竹、油茶、玉兰片和中药材种植加工,群众年人均纯收入由2500元增加到7800元,如期脱贫136人。2017年6月,桂东县决定在彩洞村彩洞组建立易地扶贫搬迁联建点。离开世代生产生活的地方,老百姓心中顾虑重重。面对村民的固守思维,黄桂反复挨家挨户地上门解说。在黄桂的牵头努力下,彩洞组联建点15余亩征地任务圆满完成,14户贫困户顺利入住安置房。
天有不测风云。2017年11月18日9时40分,黄桂想在婚假前到驻点联系村把手头的工作落实好,可途中发生车祸,车辆侧翻滚落到30多米深的山涧,坐在副驾驶座位上的黄桂被甩出车外压于车身底下,造成脊柱骨折压迫神经,经诊断为截瘫。“李支书,车上那些扶贫资料全部散落到山林了,你赶紧叫人过来搜集好,不要遗失了,后面的工作暂时要辛苦你们了……”经过数小时的紧急救援,意识逐渐清醒的黄桂被抬上救护车时,第一时间与彩洞村书记李声祥打了电话。
“95后”消防人 5年烈火逆行练就“消防尖兵”
陈信添,郴州支队永兴县消防救援大队沙子江站四级消防士。
2015年9月,18岁的陈信添加入了消防救援队伍,从此踏上了烈火逆行之路。5年来,经历了大大小小近百次的逆行救援。2017年市城区富民市场突发火灾,他与战友从晚上10点一直战斗到第二天中午12点,整整14个小时没有睡觉。2018年,一辆装载23吨液化石油气的槽车在永兴县S212与郴永大道交叉口往西200米处侧翻,地上泄漏出大量柴油,槽车油箱仍在不断往外漏油。他带着班里另外几名老队员在冬天的寒夜里一直战斗了9个多小时。2020年永兴县高亭司永华村山体滑坡,一客运列车侧翻,第二节车厢起火,有大量人员被困。他带领灭火组背着约30公斤的装备在消防车和事故列车之间来回往返4次,建立水枪阵地,堵截火势,成功救出26名被困乘客。
由于身体素质好,加上训练刻苦,下队后就一直是训练标兵。2019年,为了赢得全国首届“火焰蓝”消防救援技能对抗比武,经过长达9个月的集训期,每天高强度训练都在9个小时以上,体重从75公斤跌至67公斤,训练手套磨烂了8双,20出头的他,手上布满了老茧,最终以41秒52毫秒的成绩摘得全国首届“火焰蓝”消防救援技能对抗比武百米障碍救助操冠军,为湖南省消防救援总队取得团体优势立下了汗马功劳。
孝老爱亲
“最美媳妇”十八年如一日 全心全意照顾婆婆
李艳,苏仙区人民法院办公室主任。
工作中,她爱岗敬业,成绩突出,参加工作23年来,共荣获各级表彰52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11次,荣立三等功2次,并荣获全国法院先进个人,她所负责的办公室曾获全省巾帼文明岗。生活中,她孝老爱亲,与婆婆和谐共处,亲如母女。老人今年84岁,患有脑梗和老年痴呆多年,手脚偏瘫,行走不便,生活不能自理。婚后李艳主动承担照顾婆婆的责任。如今,李艳与婆婆已同住18年,她坚持18年如一日,悉心照顾婆婆的饮食起居,让老人老有所享,老有所依,安享晚年,一家人其乐融融,幸福祥和。李艳还热心公益,不但孝顺婆婆,还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还经常到敬老院、福利院开展敬老爱幼活动,帮老人们搞卫生,剪指甲、梳头发;包饺子、做饭给老人们吃,帮助老人们改善伙食。
7旬老人主动不当贫困户 23年不离不弃为家人撑起一片天
李细娥,北湖区安和街道安和村3组村民。
李细娥的母亲现年89岁,自2011年开始,生活不能自理。李细娥每天为其翻身、擦洗,仅护理按摩这一项,每天要做6-7次。李细娥的大儿子于2014年开摩托车摔伤,造成下半身瘫痪,大小便不能自理,李细娥就用便桶接、倒,有时大小便失禁,她还要不辞劳苦地每天清洗、晾晒。小儿子从1997年开始,患精神病,且智力残疾,李细娥23年如一日地每日为他讲故事、讲邻居间的家长里短、人间趣事,为防止走失,做事带在身边,外出带在身边,将其照顾得无微不至。
李细娥在照顾近90岁老母亲和两个残疾、生活不能自理的儿子的同时,还坚持将孙子培养成才。2014年家里发生变故的时候,正在上高一的孙子想要缀学,外出务工以补贴家用,帮助奶奶减轻负担。李细娥坚决不同意,苦口婆心地做工作,最终孙子考入武汉地质大学。另外,李细娥还有一个孙女,现在上小学六年级,她经常跟邻居说,只要还干得动,就会一直坚持把家里人照顾好,把小孙女也培养成大学生。
李细娥的两个儿子都是低保户,按评定标准,李细娥也符合贫困户标准,可是她不等不靠,自力更生,主动退出贫困户评议,提出自己通过劳动能够维持生活,应该将指标让给更需要的困难群众。在她的带动下,大家你追我赶、埋头苦干,形成了良好的脱贫攻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