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阳朔
春天,不但有光风霁月,还有绿油油的野菜。山芽菜、荠菜、香椿、春笋……刹那间,齐刷刷冒出地面,摇头晃脑地问:“咦,春雷呢?青蛙呢?乌龟呢?快来露个脸吧!”
江南的神奇,就在于赏春之余,还可以吃到野菜。说到野菜,昔有《救荒本草》,而今我作当春野菜,时代不同,旨趣大异,感春纪物则一耳。
香椿芽
香椿与煎蛋是绝配,清清爽爽,气味郁馥。韭菜煎蛋和茶叶煎蛋也好吃,但是,前者是大路货,后者又太贵。我更偏爱香椿煎蛋。
我生在僻远农村,少年顽劣,什么野菜都敢往嘴里丢,嚼吧嚼吧,咽下去,抵挡一下饥饿。不合适的,皱着眉头吐了。家父多次警告:“小心中毒!”我命大,没中过毒。
我村里没有香椿,一棵也没有。隔壁村有啊,村前屋后,有那么几棵,而且棵棵有主,并非见者有份。成年之前,香椿于我只知其名,不识其味。
四十多年前,我第一次吃到香椿煎蛋。东家好厨艺,香椿焯了水,切得很匀称;蛋饼煎得薄,不老不嫩。当时我正好饿了,狼吞虎咽,吃相有点难看。东家笑问:“这位客官,好吃吧?过了这几天,想吃也冇得了!”
土香椿属于乔木嫩芽,非春不发,可遇不可求,现在却是易得之货。有好事者从四川引进了一个新品种,叫红油香椿,一年四季皆产嫩芽,可煎蛋,可清炒,还可凉拌腌制,烹饪花样也翻新了。对干饭人来说,这不失为一件快事。
野藠头
说起野藠头,我就流口水,那可是我家的“金不换”啊。
野藠头,像葱,像蒜,更像藠头,但又不是藠头。藠头是百合科葱属多年生鳞茎植物,家家种,单产高,不值钱。野藠头比藠头个子小,香味浓,关键是不花钱,遍地皆生,随手可摘,用它来炒腊肉,炒泥鳅,煎蛋饼,风味独特,妙不可言!
家父爱掌勺,且有见地。比如野藠头,人人都说:“野藠头,野藠头,就是野生藠头嘛!”他却说:“也叫胡葱,又叫薤白。薤白是一味中药,性冷湿滑,治肺病,疗火伤,同黄柏煮服之,可解毒。”后来我翻《本草图经》,看见薤白的药性与配伍,果然如此。
四十年前,大家都穷,买肉买糖都要票。我家格外悲催,有票时没钱,有钱时没票,吃肉不易,多亏四哥会盘泥鳅,补充一点荤菜。收过晚稻,荒田里半干半湿,正好盘泥鳅。四哥边走边瞧,发现椭圆形小孔,就用一根食指插进去,翻腕一掏,一条活蹦乱跳的泥鳅,乖乖地溜进了竹篓。出门半天,篓子里总有惊喜,不是泥鳅,就是小鱼仔、螃蟹、小虾米。回到屋里,家父就会烧红铁锅,洒上几滴茶油,把泥鳅煎得外焦内嫩,再盖上一把野藠头、一调羹剁辣椒和几片紫苏,添一瓢水,煮沸,再把泥鳅带汤翻过来,立等片刻,起锅,一道香喷喷的荤菜就上桌了。
那年头真寒酸,一碗野藠头炒泥鳅,也能让人吃得津津有味!三十多年过后,物是人非,再也吃不出那个味道了。
山芽菜
蕨菜,方言叫山芽菜。春暖晴柔,向阳山坡,往往冒出一大片嫩芽,有绿色的,也有红色的,样子像婴儿握固,因此又叫拳头菜。要不了几天,这拳头就会撑开,长成一把绿伞,我老家叫“鲁几”。
鲁几命贱,不择地,绿油油,密匝匝,漫山遍野。一脚踩过去,能遮住半个身子。跌一跤也没事,软绵绵的,就像跌倒在棉被上。在我老家,有山的地方,就有鲁几。有鲁几的地方,就有山芽菜。有山芽菜的地方,就有春味。
城里人爱吃山芽菜。我所在的郴州城,山芽菜刚上市,三块钱一小把,还要打抢咧。就算大帮山芽菜上市,也要两块钱一斤。我也爱吃山芽菜,碰到了就买,偶尔也去后山采摘。每年春天,哥哥姐姐都会捎几把山芽菜进城,让我尝尝家乡的味道。
煮山芽菜有个诀窍,要先焯水,或用冷水浸泡,去掉苦涩,再进入烹饪环节。山芽菜虽然鲜美,却也性凉,有微毒,然食用得当,有通便利尿之功。
清炒山芽菜,要加一勺鲜红的剁辣椒,吃起来嗦嗦响,有嚼头,清清爽爽。山芽菜炒海带丝,半荤半素,算得上山珍海味。山芽菜炒腊肉,咸鲜互补,再添一勺朝天椒,好看又好吃。山芽菜炒腌凤菜,一酸一鲜,相得益彰。在我老家,凤菜是大路货,在城里却是稀罕物。想吃到正宗凤菜,还得常回老家,才能真正倒瘾!
野艾草
郴州城郊遍地艾草。艾草有两种:大艾和小艾。其中,小艾又有尖叶和圆叶之别。大艾瘦而高,又叫端午艾。凡艾草,外形相似,但功用不同。
小艾野生,一般在田埂地角,一丛一丛的,嫩而香,可入馔。烹饪之前,先用碱焯水,去其苦味,再掺入糯米粉,也可掺杂少许面粉或粘米粉,揉成丸子,拍扁蒸熟,就是艾叶粑粑。我家常做艾叶粑粑,有放馅的,有没馅的;有咸的,有甜的。一旦出锅,香气扑鼻。吃在嘴里,齿颊生香,令人终生难忘。
大艾长在盛夏,绿油油的,如箭如戟,挤满山边荒土。放眼望去,令人神往。大艾嫩叶,也可入馔,但不如小艾好吃。端午节,很多人取其枝叶,用于洗浴,或者晒干捣碎,制成艾条,用于艾灸。艾有温经、去湿、散寒、止咳、安胎之效,于产妇有大益。
大艾小艾名声很好。世人昵称萧艾、艾安、少艾、保艾、艾虎、艾酒、艾人等,寓意吉祥而美好。但凡看见艾草,我就会想起《诗经》名句:“或哲或谋,或肃或艾”,而且,时常遐想:“所有野菜当中,艾草会不会是老祖宗救荒之首选?或许吧!”
在我老家,艾草与菖蒲齐名。菖蒲是文房清供,艾草是驱邪吉物。我养过几年菖蒲和苔藓,又贪吃艾叶粑粑,目之食之,感慨良多,受教匪浅。每逢端午节,左邻右舍都会买艾插门,我家也不例外。
有草如此,且又易得,这难道不是江南人的福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