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江湖(肖志忠 摄)

汤溪高山黄桃

水产良种场

公祠和路灯均已建好的白廊村竹小山组

白廊美景(朱孝荣 摄)
□ 郴州日报·今日郴州客户端全媒体记者 侯慧玲 肖佩珊 通讯员 侯传保 图/文
人间天上一湖水,万千景象在其中。这就是资兴,名副其实的“山水洲城、梦里水乡”。
上个世纪80年代,一坝锁东江,高峡出平湖。随着东江大坝关闸蓄水,淹没了资兴曾经最富庶的农业区。面对山水纵横的地理环境,有限而零星分散的“一亩三分地”,乡村要振兴、农业要发展、农民要增收,资兴该如何破题?
时代出考卷,自有破题人。近年来,资兴市依托独特的地理条件、交通优势和自然资源优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创新发展体制机制,坚持以实干促振兴,既取势更取实,形成了东江湖“鱼、果、茶、菜”等四大主导产业,探索出了一条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三农”发展之路。产业“接二连三”,乡村振兴步伐加快,资兴“三农”工作翻开了“山水洲城、梦里水乡”的新篇章。
今日资兴,水缠绕着山,山环抱着水,山水相遇处,一江碧水映山色,水清鱼跃唱欢歌,万顷茶园碧波翠,果蔬飘香绿意浓,田野乡村美如画……
产业支撑 打好特色优势牌
七月下旬,艳阳高照。资兴市汤溪镇坪子村的黄桃已进入采摘期,精心管护的果树生长茂盛,树上缀满黄澄澄的果实。蓝天白云下,果农挎着篮子在果园间来回穿梭忙碌,游客采摘时的嬉闹声阵阵传来,勾绘出一幅和谐的生态乡村新画卷。
汤溪镇坪子村地处罗霄山脉西麓,背靠海拔1200多米的盘古仙,黄桃种植环境好,无污染、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少有虫害,种植过程中采用绿色、无公害、生态种植模式,成熟后的黄桃具有“个大果圆、色泽金黄、果肉紧致、果香馥郁、香甜可口”等特点,果品质量还荣选为CCTV央视国货优品。
黄桃熟了,果农乐了。“今年产值过千万,明年将达到两千万。”坪子村支部农场党支部书记王爱卿眼中,这一筐筐黄桃,正如金灿灿的黄金,将逐步带领一度陷入发展滞后的坪子村走上小康路。
黄桃,是资兴在“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之间架起的甜蜜桥梁。对资兴农业发展来说,生态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如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农民收入?
近年来,资兴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大力发展生态、高效现代农业,狠抓“六大强农”和“三品一标”产业提质行动,确定东江湖“鱼、果、茶、菜”等为主要产业,并结合地域特色,进行科学布局,明确蓼江镇、回龙山瑶族乡等北部乡镇,重点发展优质稻、油菜、蔬菜等;汤溪镇、州门司镇等东部乡镇,重点发展优质水果、茶叶等;清江镇、黄草镇等南部乡镇,重点发展水果等。
谋篇布局、绘出蓝图后,资兴市还把东江湖“鱼、果、茶、菜”产业纳入重点扶持项目,每年投入1亿元以上扶持资金用于基地建设、品牌打造、产业园项目和龙头企业建设。
此外,该市还出台《资兴市市长质量奖管理办法》《关于支持产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资兴市农产品“三品一标”奖励办法》等一系列激励措施,对新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地理性标志保护产品、中国名牌产品的,创建“三品一标”的农业龙头企业予以一次性奖励。
目前,资兴市东江湖“鱼、果、茶、菜”四大品牌产业发展迅速,综合总产值达48.1亿元,创建了东江鱼、东江湖蜜桔、狗脑贡茶、神农绿达蔬菜等标准生产示范基地26个、面积75万亩。
生态转型 走绿色发展之路
“我在东江湖畔等您,让您来了还想来,来了想常来。醉美资兴,一见倾心。”
一江碧水的邀约,正合游客心意。盛夏,东江湖上波光潋滟,碧蓝如洗,水天一色。岸上,游人如织、打卡拍照;湖上,船来舟往,三两只白鹭正在欢快地觅食,曾经渔舟穿梭、撒网捕鱼的繁忙景象已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如今游客云集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东江湖,在上个世纪90年代,网箱养鱼才是主打产业。为了尽快稳定6万名东江移民,当时资兴重点扶持网箱养鱼,曾出现了“万口网箱下东江”的壮观景象。经过多年的发展,网箱养鱼、大库捕捞铺就了东江库区群众的发家致富路,但大面积的网箱养殖也对东江湖水质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为确保一江清水东流,一库净水北送,资兴使命特殊,责任如山,禁捕退捕势在必行。
江上无渔船,岸上风光好。禁捕退捕,绝不是简单地一禁了之。“转身”上岸,对于曾经的渔民而言,是一次生产生活方式的巨变,渔民们的新出路在哪里?东江湖畔白廊镇境内的资兴市水产良种场给出了一个答案——变网箱养殖为工厂化循环水养殖,以科技引领渔业高质量发展。
走进资兴市水产良种场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车间,一个个养殖池里,密密麻麻的乌鲤、加州鲈鱼、条纹二须鲃等正在快活地循环游动,它们时而浮出水面,时而潜入池底,整个水池充满着生机和乐趣。
“一般池塘养鱼所用的水是‘死水’,水不流动,而循环水养殖系统里的水始终处于‘活水’状态。”该场的生产主管樊锋介绍,循环水养殖是工厂化养殖的模式之一,而实现水的循环利用,秘密就是池内这套高科技设备。
鱼在生长过程中会产生粪便等排泄物,再加上残饵的污染,要保持水体洁净,需要不断将污水和鱼儿的排泄物经管道抽出。车间鱼池里的水被抽出后,经过机器过滤,再进行杀菌、增氧等工序,最后又会流回鱼池,形成闭环。
向科技借力,偌大的“鱼工厂”,平时只需要一位到两位技术工人就能够管理。而传统养殖模式,一个人最多只能管理20亩水面的鱼塘不说,还要面对“看天吃饭”的困境。
“循环水养殖占地面积少,养殖密度大,鱼儿的存活率高,鱼儿的生长周期也短。”该场相关负责人熊鼎说,循环水养殖是今后水产养殖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
“以前养鱼干的都是苦力活,现在养鱼不仅轻松还效益好!”樊锋曾经就是东江湖上的渔民,受过风吹日晒的辛苦,随着“退捕上岸”政策令下,他“转身上岸”吃上了技术饭。在他看来,工厂化养殖可以连续生产高密度、高品质、高经济价值、绿色有机的生态水产品,真正实现了他“渔民时代”水产业养殖规模化和优质化生产的梦想。
高密度、高产能、高效益,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示范带动了70多户东江湖“网箱退水上岸”渔民和郴州市“退捕禁捕”渔民发展工厂化设施渔业,优化了资兴渔业产业结构,走上生态农业道路,越来越多的东江鱼“游”上了全国各地的餐桌,成为资兴的一块“金字招牌”,带富了一方百姓。
农旅融合 美丽乡村有“钱景”
资兴,因水而兴、因湖闻名,一湖东江水,赢得“南国明珠”的美誉。
白廊村就位于资兴市5A级景区、美丽的东江湖畔西北岸线。环湖公路贯穿全村,村内岛屿众多,依山傍水,山清水秀。时下正值暑假,众多家长带着孩子来此休闲度假。
在这里,清晨漫步亲水长廊赏湖光山色,傍晚湖边休闲漫谈,微风拂面,无不悠然自在。
“别看现在我们村这么美,以前到处都是养猪的,一到夏天蚊子苍蝇到处飞,走到哪里都能闻到猪屎臭。”对于过去的苦日子,老一辈的村民依然记忆犹新。
曾经,白廊村依托优质山水资源养殖生猪,在增收的同时,也带来了当地生态环境之殇。为保护东江湖,资兴市从2014年开始,对东江湖沿岸500米范围内的549家生猪规模养殖场逐步实施关停退出。同时,资兴市还以农村生活垃圾、厕所革命、危旧房整拆整建、村容村貌提升等为重点,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不断提高当地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一个个村庄环境美了,人气自然也旺了,游客纷至沓来。资兴市委、市政府借此推进民宿经济发展的战略决策,将旅游民宿与休闲旅游相互结合,大力培育发展旅游民宿业。东江湖周边村民嗅到“钱景”,也审时度势纷纷转型,红红火火地搞起了旅游,目前,光白廊村精品民宿、休闲农庄就达到40余家。
从绿中寻商机,向青山要收益。
白廊镇有着独特的库区小气候,盛产小水果,近年来,白廊村的村干部和乡亲们因地制宜开启了水果产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模式,发展精品果园2600亩,枇杷、奈李、黄桃等特优水果四季不断。农旅融合,在原有的基础上,又铺就出一条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发展之路。
“大家这边请,吃完饭后,还可以采摘果子,欣赏乡村美景。”在白廊村友平果园休闲农庄,老板蒋江苗正热情地招呼来客。自家果园种的新鲜西瓜、奈李、鹰嘴桃、黄桃摆满桌面,远道而来的朋友们,一口咬下的是资兴夏天专属的鲜甜。
“我们农庄集吃、住、玩多方位一体,让来的游客不是到这看了就走,而是看了之后能够住下来,赏赏东江水、品品东江鱼、吃吃东江果,真正体验到资兴各个景点的美,也体验到我们白廊的特色。”蒋江苗介绍道。
白廊村的蝶变,是资兴市全域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生动剪影。
美丽乡村建设要百花齐放。资兴依托生态底色、坚持久久为功,逐步形成“原生态、有特色”的乡村建设理念,一时之间各村各美其美——
黄草镇黄草村积极打造精品民宿,发展农家旅游,积极带动当地柑橘、枇杷、杨梅、鱼干等农副产品的销售,有效提高了村民收入。
州门司镇塘家湾村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村庄布局,突出环境整治,规范农村建房,弘扬乡村文化,发展特色产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显著。
汤溪镇汤边村大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打造以茶叶、林业、蔬菜、黄桃、温泉、旅游为主导产业,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提升。
……
新希望播种在广袤田野,新动能孕育在美丽村落。一个个宜居、宜业、宜游的乡村日新月异、竞相媲美,不仅扮靓了资兴大地,也稳稳地托起了农民的幸福梦,绘就出家门口的“诗与远方”。
新起点,新使命。山水洲城正为新时代“三农”发展注入新活力,一首清脆动听的乡村振兴新曲,正在梦里水乡奏鸣、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