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郴州日报·今日郴州客户端全媒体记者 段王洁
把土地“搬”进超市,供企业线上挑选,看中即可下单……11月4日,郴州“土地超市”平台正式上线,作为全省首家智能化“土地超市”,在其上线的第三天,便迎来了首位顾客——郴州锦隆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通过“土地超市”平台,取得了位于苏仙区良田镇6.759亩中高层商品住房建设用地,成交价493万元。
“更快捷、更方便、更顺利,在短期内我们就将这块土地拿到了。”郴州锦隆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玉海十分满意这次在“土地超市”上的交易。
郴州“土地超市”的上线与运营是我市探索推进存量土地盘活工作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我市牢记粮食安全这个“国之大者”,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按照“减少存量、控制增量、提升容量、提高质量”总体要求,全面发力、综合施策,依法依规、科学有序盘活存量土地,努力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近3年,全市累计处置批而未供土地4.52万亩,盘活处置闲置土地1.08万亩,节约用地成本141.5亿元。郴州市连续3年获得省政府自然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真抓实干督查激励,苏仙区、桂阳县、永兴县荣获国家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区。
提升土地利用效能
世贸铜业有限公司的176亩土地长期处于“僵而不用”的状态,自贸区郴州片区、郴州高新区把该土地分割盘活,先后引入汇印电子、亨冠、海利微、置佳工业地产4家企业进驻,既保障新招商引资项目及时落地,也依法妥善解决了多年闲置低效用地问题,节约土地开发成本约6160万元。
嘉禾县创新和拓宽市场运作渠道,由国企铸都集团对全县闲置土地进行整合包装、整体开发,与企业采取股权转让方式合作开发闲置土地,切实提升国有企业“造血”功能,实现闲置土地增值1.2亿元。
自贸区郴州片区、郴州高新区和嘉禾县的案例均是我市扎实推进存量土地盘活工作的生动实例。
郴州属于南方山丘区,山多田少、人多地少是基本市情。近年来,随着产业转型升级、城市品质提升工程等加速推进,各类项目工程落地开工,全市的用地需求不断增长。但由于过去粗放开发等原因,各地均出现一定数量的存量土地,因此,盘活利用闲置土地,对于拓展发展空间具有重要意义。
我市根据《自然资源部关于健全建设用地“增存挂钩”机制的通知》精神,依托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系统,对全市批而未供土地进行摸排清底,开展“净地”攻坚,优先利用存量建设用地进行定向招商,采取划拨一批、出让一批、撤销调整一批等方式,扎实推进批而未供土地去库存。全市批而未供土地从2020年最高峰的4.53万亩,下降到目前的1.09万亩。
同时,我市依据《闲置土地处置办法》有关规定,开展“执法”攻坚行动,对存量闲置土地和即将闲置的土地实行巡查全覆盖、提醒全到位,并按照闲置原因,综合采取督促动工、协议置换、协商收回、无偿收回等方式分类处置,全市存量闲置土地从2020年的1.27万亩,下降到目前的3376亩。
除此之外,我市还通过腾笼换鸟的方式,提升土地的利用效能。按照《湖南省产业园区批而未供土地、闲置土地、低效(空闲)用地清理整改工作方案》,采取督促动工、增容扩建、分割转让、收回再出让、兼并重组、司法重整等方式,推进园区闲置低效用地清理整治。2022年完成园区低效用地处置5300亩、处置率60%,为园区节省新增建设用地报批费用约13.25亿元。
激发乡村内生动力
桂阳县正和镇和谐村通过“市场主体+村集体+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开发了24栋具有湘南民居风格的老屋,其中,9栋被打造成“梦回老屋非遗研学基地”项目,建成湘昆传承馆、国学经典馆、古法造纸体验馆等;15栋老屋打造“梦回老屋·湘台文化坊”农文旅融合项目。同时,引进台湾观光农业新业态,建设姜黄手工研学体验馆,展示姜黄系列产品生产、加工过程及产品特性、用途等,带动形成姜黄种植、加工、销售、观光、体验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每年可为村集体收入增加20余万元。
“今年村里四小园建设热火朝天,既擦亮了乡土底色,又扮靓了乡村颜值。”永兴县湘阴渡街道松柏村村民彭若珍高兴地说。今年以来,松柏村结合乡村振兴,拆除老旧空心房和旱厕520余间7500平方米,彩绘墙壁2000余平方米,新建小菜园20个21亩,新建小花园4个;投资50万元,完成了山背岭集中建房点粪污达标排放提质改造项目,硬化道路4条3公里,不仅盘活了村里的存量土地,也改善了当地的村容村貌。
在郴州,像桂阳县正和镇和谐村、永兴县湘阴渡街道松柏村这样通过“唤醒老屋”、拆除老旧空心房等方式进行土地综合整治,激发乡村内生动力的例子并不在少数。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也是保护耕地、提高土地使用效率、落实耕地占补平衡的有力举措。为此,我市根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等政策文件,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以承办第二届湖南旅发大会为契机,全域推进城乡风貌提质,今年初以来,我市共拆除农村违建房、危房、旧房等面积1143万平方米,腾出土地912万平方米。结合实施增减挂钩项目39个,近3年全市共新增耕地指标(旱土)6903.75亩,新增水田指标5576.55亩,预估经济价值约17亿元。
同时,我市还根据《农业农村部关于积极稳妥开展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工作的通知》等政策文件,综合运用保护、修复、整治等措施,开展“唤醒老屋”行动,共唤醒农村老屋1186栋,打造乡村旅游新业态。
构建土地利用新格局
苏仙区按照全面清理、依法依规、分类处置的思路,将两处闲置低效的“不毛之地”分别打造成具有“千年烟火气、郴州十二坊”之称的瓦窑坪历史文化古村以及“磨心塘夜市”经济名片,年游客量达50万人次,年旅游消费总产值超亿元。
曾因放牧无序,草原沙化、水土流失严重的仰天湖大草原,近年来通过引入深圳金展集团运营,打通“两山”转化路径,修复退化草原4000余亩、治理风电裸露地10万余平方米、修复湿地8公顷,草原综合植被盖度从2019年的64%提高至如今的94%,不仅让“南方的呼伦贝尔”重焕绿色生机,还将其打造成国家4A级景区、全国自驾车旅居车5C级营地。
以上这些案例都是我市利用存量土地盘活工作构建用地新格局的体现。
在突出“亩均效益”导向,提升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的同时,积极回应群众关切,提升土地利用的社会效益同样重要。我市根据中省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等政策,研究制定郴州市棚户区改造实施办法,结合实施“强中心城区”战略,组织编制市中心城区十大片区开发规划和棚户区改造规划,推进存量土地内涵挖潜,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形象。全市近5年完成实施棚改、旧城改造项目148个,带动投资约260亿元,产生税收等收益约50亿元,利用旧改棚改地块新建或打通断头路道路36千米、建设学校18个、医院5个、公园5.3万平方米,整体带活1个历史文化街区,实现城区用地存量升级。
我市还将盘活存量土地作为践行“两山”理念的具体体现,牢牢守住生态保护红线,加大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力度,把打造绿不断线、四季有花、层次分明的幸福宜居环境作为自身追求的目标。针对林区闲置低效的土地和资产,我市根据国办发《关于科学绿化的指导意见》和省政府《关于科学绿化的实施意见》精神,大力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重点修复退化林、残次林15.74万亩,并积极利用优质林草资源发展森林旅游康养等文旅产业。
如今,得益于一项项盘活利用闲置土地、存量土地的“硬举措”,许多停滞项目“活”了起来,闲置资源用了起来,郴州节约集约用地政策体系越来越完善,国土空间格局更加优化,土地利用效率更高,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环境也变得更好,“沉睡”的土地焕发了新生机,走出了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的发展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