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嫦娟
嘉禾县是我省有名的劳动力输出大县,农村剩余劳动力多前往广东、江浙一带打工,他们的孩子大多成为留守儿童。据统计,留守儿童占全县农村在校生总人数近70%。由于父母教育和关爱的缺失,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感化、促进他们健康成长是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班主任的一项艰巨任务。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一是缺乏自信,过度怕羞。由于父母常年不在身旁,他们感觉自己没有父母的保护,没有依靠,很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二是逆反心理严重。很多留守儿童常常缺少安全感,很容易与他人发生摩擦,与人相处充满警惕甚至敌意。三是有厌学心理。留守儿童缺乏父母关爱,对家庭、亲情比较淡漠,容易产生一些心理问题,经常处于不良情绪中,对学习提不起兴趣。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成因
一是家庭教育的缺位,亲情关爱的缺失。留守儿童长时间缺少亲情的抚慰和关爱,许多孩子存在着焦虑和紧张等情绪。二是农村教育条件的局限性。农村学校对留守儿童关注不够,加上办学条件制约、师资力量不足、硬件设备不齐全,导致教育方法缺乏针对性。三是社会环境的影响。留守儿童大部分缺少自我保护意识,受到伤害的案件时有发生。还有一些麻将馆、网吧等场所为了赚钱不拒绝未成年人入内赌博、上网玩游戏,这对留守儿童的成长极其不利。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一是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要足够重视。要在学习和生活上关爱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大人要关注学生心理变化及情感需要。要制定相关政策,把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的教育联系起来,共同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二是充分发挥家长的教育作用。父母应该经常与孩子联系,关心孩子的生活、身体及学习情况,让孩子能够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护。家长要特别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以便更好地与孩子沟通。
三是善于抓住孩子的闪光点。“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大人要多关注留守儿童的情感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善于寻找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多夸孩子,帮助孩子建立自信,激发学习热情。
四是教师要加强学习。教师要学习教育心理学,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以及不同阶段学生面临的心理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懂得他们在想什么,才能做到有效地沟通教育。
五是给留守儿童一点“偏爱”。作为班主任老师,我对留守儿童总会特别“偏心”一点,比如:天冷或天热的时候,我会看看学生们衣服穿得是否合适,早上是否吃了早餐,生病时送他们前往医务室,多鼓励他们等,让留守儿童感觉到他们并不孤独,老师是关心、爱护他们的,从而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
总之,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要以对每一个孩子认真负责的态度,给这些心灵脆弱的孩子更多关爱和呵护,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作者单位:嘉禾县坦坪镇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