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

信心如磐石 郴州展宏卷 版次:A03  作者:  2025年04月19日

□ 邓美琴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宛如一幅以信心为笔、精心绘就的壮丽长卷,承载着无数可歌可泣的奋斗篇章。在这波澜壮阔的百年征程里,那些闪耀的瞬间,如同璀璨星辰,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为我们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而郴州这座千年古城,始终秉持湖湘子弟“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信心,在百年波澜壮阔、气壮山河的党史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华彩篇章。

信心,是照亮郴州百年征程的火炬。1925年,中国共产党宜章县地方执行委员会成立。1928年,朱德、陈毅等老一辈革命家在郴州点燃了革命的火种,带领郴州人民开展武装斗争。在物资极度匮乏、武器极为简陋的艰苦环境下,大家坚信革命必将胜利,展现出卓越军事智慧,取得了智取宜章、岩泉—坪石大捷等辉煌战绩,缴获了大量武器弹药,壮大了革命队伍,将星星之火燃成燎原之势。正是这份坚定的信心,为井冈山胜利会师奠定了坚实基础,黄克诚、萧克、邓华等开国将领从这里走出;也正是这份信念,支撑着郴州儿女鏖战抗日疆场、决胜解放前线,取得一次又一次胜利。

也正是靠着这份信念,在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郴州人民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满怀信心地完成了土地改革等一系列工作,同时兴建了瑶岗仙钨矿、鲤鱼江电厂、欧阳海灌区等重大项目和基础设施,有力推动了国民经济发展,为工农业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人民群众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卢天保、欧阳海等模范人物,正是那个时代的精神写照。改革开放春潮涌动,郴州人民依旧凭借这份信心,披荆斩棘、奋勇向前,依托毗邻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缘优势,积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建成东江水电站、石面坦电站、高铁站等重大工程,创建多个国家级园区,城乡居民收入显著增加,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进入新时代,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郴州人将从红色基因中淬炼出的信心力量,转化为各个领域的蓬勃发展动力。

信心破局,探索转型之路。曾经,郴州也面临着传统矿业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严峻问题。面对资源型城市的转型阵痛,郴州人并未退缩,而是凭借坚定的转型信心,以壮士断腕的决心积极探索绿色发展之路,通过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新能源等绿色产业,上演了“矿业整治—资源整合—综合治污”的绿色蝶变。临武县三十六湾矿区,曾经千疮百孔的山体重披绿装,工矿遗址变身生态公园,如今已成为网红打卡地;柿竹园多金属矿“吃干榨净”的技术革命,让“世界有色金属博物馆”焕发新机;东江湖大数据产业园获评国家绿色数据中心,用“冷数据”赋能“热经济”,年减碳量27.7万吨;宜章县黄沙镇将污染蛙场复垦为金色稻田、荒山蜕变为脐橙基地,实现了生态与民生双赢。

信心富民,激活乡村振兴密码。过去,郴州不少乡村贫困落后,村民生活困苦。汝城县沙洲村,这个因“半条被子”的故事而闻名的地方,曾经也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然而,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政策的引领下,沙洲村村民朱小红继承奶奶徐解秀的遗志,坚定信心,不等不靠,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带领乡亲发展红色旅游和黄金柰李种植,短短几年,户均年收入从不足3000元跃升至6万余元。该村创新“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打造“初心客栈”“幸福食堂”等特色项目,让红色记忆转化为致富密码。资兴市清江镇通过矿山生态修复,将废弃矿坑改造成柑橘产业园,年产值突破3.8亿元,户均年收入达8万元,村民从靠山吃山的“老矿工”转型成为勤劳致富的“新果农”。这些蜕变,正是“半条被子”精神在新时代的生动诠释。

信心兴业,赋能文旅新篇。为了让更多人了解郴州、走进郴州,郴州文旅部门和从业者们坚定信心,持续加大宣传推广力度,不断提升旅游服务质量。通过举办湖南旅发大会等各类文化旅游活动,打造“水月北湖”等文旅品牌,郴州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慕名而来。

在郴州各界人士的身上,也处处彰显着坚定信心、克服困难、实现自我超越的精神。许多年轻人在学习和工作中,以革命先辈为榜样,不畏艰难,勇于拼搏。谢志强四次手术仍坚定信心、坚守诚信经营,创办的强华纸业成为残疾人就业基地;“90后”邓少林,用“柴火羊肉”打造网红农庄,带动村民增收致富。这些平凡人的不凡故事,正是“半条被子”精神的时代延续,在新时代长征路上续写荣光。

今日郴州,信心之河奔涌不息。从红色课堂到绿色工厂,从数字高地到文旅胜地,信心如基因般融入郴州人的血脉。站在新的历史方位,郴州正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用实干之笔续写乡村振兴的丰收图景、文旅融合的华章。

(作者单位:郴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湘ICP备10203546号
 湘公网安备 431003020001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19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