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仙中学393班 朱杰聪
古寺里的银杏树静静地生长着,每一圈的年轮都记录着风雨的痕迹。生命的成长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奇迹,而是岁月沉淀的坚持。那些执着向前的脚步,终会在时光里刻下最深的印记。
李时珍背着竹篓踏遍三山五岳时,江南的梅雨正浸透他的草鞋。二十七载春秋里,他攀过云雾缭绕的武当山,蹚过瘴气弥漫的南岭溪涧,尝过三百余种未知草木,在南京药王庙昏黄的烛光下,他笔下《本草纲目》的字迹渐渐晕染成五十二卷的墨香。当他制作标本时,那些被露水打湿的清晨,被荆棘划破的衣袖,都化作了药典里永不褪色的注脚。
屠呦呦实验室的灯光在深夜里始终明亮,像暗海上不灭的灯塔。三百八十次提取的失败,并没有让她放下手中的试管。当她偶然翻阅葛洪的《肘后备急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的古法如闪电划破迷雾般,在第一百九十一次实验中,低温乙醚萃取的灵光乍现,让青蒿素终于在显微镜下绽放出淡黄色的晶体。这份跨越千年的坚持,让数百万生命重获曙光。
敦煌莫高窟的壁画虽历经千年风沙,但依然保持着最初的绚丽。那些无名画工日复一日地研磨着矿石,在幽暗的洞窟中一笔一画地勾勒出飞天衣袂。当氧化铅逐渐变成深褐色,朱砂依旧在墙壁上流淌着盛唐不灭的霞光。时光教会我们,真正的坚持不是单纯固执的守旧,而是像三危山的溪水那样,既懂得在岩缝中曲折前行,也保持着奔流入海的初心和使命。
站在校园的老槐树下,我轻轻抚摸它皴裂的树皮,仿佛触碰着了光阴的纹路。坚持不是苦行僧式的自我感动,而是让每个当下都成为滋养生命的土壤。当我们把“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刻进年轮时,终会在某个清晨的瞬间发现,自己早已长成了那个能够遮蔽风雨,顶天立地的模样。
点评:本文以银杏树、李时珍、屠呦呦、敦煌壁画等意象串联,诠释“坚持”的深刻内涵。作者善用细节描写,语言诗化,结尾升华自然,将“坚持”回归个体成长,引发共鸣。全文形散神聚,以文化基因诠释坚持的价值,既有哲思深度,又有情感温度。
(指导老师:王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