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湖实验学校 罗一淳
窗外梧桐叶沙沙作响,书桌上的台灯在作业本上投下温暖的光晕。我轻轻合上最后一本练习册,望着墙上的挂钟——八点一刻。这样的场景,在“双减”政策落地前,简直像天方夜谭。
记得刚升入初中时,我的书包总是鼓得像塞满石块的登山包。放学后要赶三个补习班,周末被试卷填满,连呼吸都带着油墨的味道。那时的努力像被推着前行的齿轮,转得再快也找不到方向。直到“双减”的春风吹散作业的积雪,我才真正明白:教育的减法不是减去理想的重量,而是给心灵插上自律的翅膀。
现在的课桌抽屉里躺着一本淡蓝色的计划本。每天清晨六点半,当晨光刚刚爬上窗棂,我会在“待办清单”上工整地写下:背诵《桃花源记》段落、整理数学错题本、预习物理电路图。课间十分钟不再是打闹的时光,而是默写英语单词的黄金时刻。这些细碎的时间像散落的珍珠,被自律的丝线串成璀璨的项链。就像陶渊明笔下“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勤勉,我们也在自主耕耘中收获成长的芬芳。
上周五放学后,我和几个同学自发成立了“星空学习小组”。图书馆的玻璃穹顶下,我们分享着各自整理的文言文笔记,争论着函数图像的走向。当小林的“抛物线比喻人生轨迹”引发满堂喝彩时,我看见每个人眼里的星光比穹顶的玻璃更明亮。这种发自内心的求知欲,比任何补习班的灌输都更有力量。
书桌上的绿萝悄悄抽出新芽,在台灯的光晕里舒展着嫩叶。我抚摸着练习册上渐渐变薄的页脚,忽然懂得自律不是苦行僧的枷锁,而是破茧成蝶的蜕变。就像古人“三更灯火五更鸡”的勤勉是等待黎明时振翅高飞。
合上计划本时,月光正漫过窗台的绿萝。那些被自律重新排列的时光碎片,在夜色中泛着珍珠般的光泽。原来“双减”剪断的是拴住风筝的绳索,而我们早已在自我规划的天空里,长出了属于自己的翅膀。
点评:文章通过对比“双减”前后的学习状态,深刻阐述了自律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作者巧妙运用比喻,如“细碎的时间像散落的珍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同时,文中对于星空学习小组的描述,展现了同学间互助学习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凸显了自律与主动学习的积极效果。整篇文章结构清晰,语言流畅,既体现了作者对“双减”政策的深刻理解,也展现了其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和自律精神。(指导老师:侯入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