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郴州日报·今日郴州客户端全媒体记者 陈卫
“两盒降压药自付零元,在家门口就能报销!”近日,在嘉禾县广发镇红鹰村卫生室,村民李苏娟拿着药品,看着结算单上的数字满脸欣喜。这样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正随着郴州门诊统筹综合改革的深入推进,惠及越来越多城乡居民。“小病不出村、看病少花钱、服务送到家”,逐渐成为当地群众可感可及的现实。
针对基层医疗资源不均衡、群众就医不便等问题,我市自2023年7月起率先在6个区县开展门诊按人头付费改革试点,逐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一二三”改革模式——“一张待遇清单”推动参保群众在家门口报好账;“二个办法”明确结算和评估办法,门诊实行“人头包干,结余留用”,更好支持基层医疗机构发展;“三个改革包”创新推出,统筹医保普通门诊统筹和基本公共卫生资金、政策和服务形成“资金包”“政策包”“服务包”。
近两年,试点区县群众看病就医呈现“两升两降三提高”的新变化,与改革前相比基层医疗机构年门诊人次增长77.61%,村卫生室门诊基金支出占比从0.47%跃升至14.47%;“两病”门诊报销个人自负比例从42.3%降至22.97%,基层门诊次均费用从88.9元降至67.61元;群众满意度、家庭医生签约依从性、参保率同步提高。
从开展试点到全面推开,2025年9月,郴州在全省率先全域启动基层门诊统筹综合改革,让改革红利惠及更多群众。
改革全面推进,政策支持更加到位。如今,我市基础人头费标准提高至85元/人/年,特定药品清单药品由23种扩大至46种,参保居民普通门诊年度最高可报销540元,报销比例最高达90%。
改革全面推进,支付方式更加科学。通过区分签约与非签约居民,实施差异化结算,引导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的有序就医格局。评估机制同步完善,将特定清单药品配备率、个人负担比例、基层就诊率等关键指标纳入绩效评估,结果与医保支付直接挂钩,推动医疗机构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
为了让群众看病更方便、负担更轻、体验更舒心,我市持续强化签约服务和用药保障。参保居民签约一家基层医疗机构,即可享受涵盖门诊用药、健康管理以及重点人群个性化服务的“基础服务包+增值服务包”。全市所有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均纳入改革范围,常用药品配备齐全,真正实现“小病不出村”。此外,通过建立村级数据公示机制,每季度公开参保缴费、医疗支出及报销情况,晒出“明白账”,增强政策透明度。
以门诊改革为牵引,我市还统筹推进医保支付和管理服务模式创新。推行紧密型医共体打包付费,促进县域医疗资源整合与优化;探索门诊和住院打包付费,引导基层医疗机构更加注重健康管理;依托“专病管理、专药保障、专家下沉、专群服务、专项倾斜”的“五专”模式,推动实现“慢病管理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开展日间治疗病种付费,有效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和费用……通过一系列扎实举措,郴州医保改革在守护全民健康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