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日报·今日郴州客户端讯(通讯员 唐琳莎 樊鑫宇)近日,北湖区华塘镇雷笋基地为雷笋穿上冬季“保暖装”(如图),将昔日秸秆“废料”转化为农林结合新载体,实现雷笋高产、优质、绿色生长。
这段时间,户外阴冷天气影响雷笋生长,基地工人忙着给雷笋“添衣保暖”。从招旅、三合、华塘等村回收的秸秆,成为给雷笋升温的材料。秸秆搭配麦麸、谷壳使用,热量更高、更持久。这一举措让原本只有春笋、冬笋供应的基地,秋季也能错峰上市。
笔者在基地看到,林子底下已完成四层覆盖:第一层是有机肥,第二层是稻草秸秆,第三层还是有机肥,第四层是谷壳农糠。室外温度13摄氏度,手探进覆盖层,能明显感觉到温度在23到26摄氏度之间。湖南省三村竹夫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曹文章介绍,笋芽在20多摄氏度环境中生长快,所以基地每天都有挖不完的笋。
今年初以来,北湖区大力推广低茬收割技术,健全“秸秆离田+集中储存”模式。这一模式有效破解了秸秆处理“散、乱、难”问题,在大气污染防治和农户经济效益等方面成效明显。
种粮户周光波深有感触,他说:“这增加了我们的额外收入,我也不用担心焚烧秸秆问题了。在环保上支持政策,对我们农民今后耕地,机械设备下田更方便,耕地效率提高不少。”
目前处于冬笋“空窗期”,曹文章的竹笋基地因保温措施有效,秋笋产量颇高,每天约产出750公斤新鲜秋笋,市场批发价约60元/公斤。秸秆综合利用让曹文章尝到林下产业提质、增产、增效的甜头。他表示,来年希望带动更多种粮户创造秸秆变废为宝的“绿色财富”。
曹文章透露,基地现有秸秆储备约650吨,秸秆回收价格700元/吨,目前储量无法满足需求,明年会加大秸秆采购和储备力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