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市残联转作风、促发展工作纪实
版次:A11 作者:来源: 2021年07月22日
为民办实事
汲取前行力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市委书记刘志仁参加助残日活动
市委常委、副市长徐怀好到残疾人服务机构慰问
“坐”游莽山
扎实开展爱心助残携手同行活动
签约仪式
□ 郴州日报·今日郴州客户端全媒体记者 谭洁
“让广大残疾人安居乐业、衣食无忧,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体现,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题记
破除居家障碍 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
每天太阳刚刚升起,60岁的唐壬才便自行前往离家半里路的门店营生。坐着电动轮椅的他,喜欢把头发往后梳理得一丝不苟,把衣服洗熨得干干净净。
22岁那年,因为一场车祸,原本身材魁梧的他双腿不幸被高位截肢,从此“半身”闯江湖,历经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苦。凭借修手表的手艺,他摆摊营生、娶妻生子,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2007年,女儿争气,考上武汉大学药剂专业,毕业后又毅然选择回郴成家立业孝顺父母。 2015年,在市、区残联的帮助下,唐壬才的手摇轮椅换成了现代化自动轮椅,简易地摊也换成了零租金的门面,家里全面完成家庭无障碍改造……生活越来越好,一步步奔向小康。
“这些年,残联就是我们残疾人的娘家,有什么困难和需要,打电话找他们,准没错!”唐壬才停下手中的活,爽朗地笑起来。他告诉记者,自从残联对他的家进行无障碍改造(修灶台、换电动晾衣架、卫生间铺防滑瓷砖、更换坐便器)后,即便妻子不在家,他一个人也能把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
“真心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残联的关心与呵护!”家住磨心塘的陈小娥年幼时发生意外致整条右腿残缺,自2014年家门口的七八层台阶被改造成陡坡并加装不锈钢护栏后,坐轮椅已整整50年的她,终于可以在爱人的陪伴下,时常到郴江河边散散步吹吹风,感受郴城家园的变化,陈小娥一度抑郁萎靡的精神状态有了极大的改观。
像唐壬才和陈小娥这样因为党的好政策和残联无微不至的呵护,最终走出生活阴霾、过上幸福生活的残疾人,郴州还有许多。
“带上残疾人开启幸福门”被在苏仙区残联工作了14年的陈俊伟定为自己肩负的初心和使命。“健全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和设施,改善残疾人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命质量,让这个群体感受到被关注与关爱,重燃对生活的希望,我们任重道远!”
残疾人工作是民生工作,民生就是最大的政治。据了解,近年来,市残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践行初心使命,用心用情着力解决残疾人居家障碍问题,提供康复服务,不断提升残疾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仅2020年,便投入资金632万元,为1322户建档立卡困难残疾人家庭实施了无障碍改造,方便残疾人生活,助力残疾人脱贫,主要做法和工作成效走在了全省前列。2020年,为1082名智障、孤独症、肢体、听力残疾儿童提供康复训练7440月,完成省任务的206.67%、市任务的165.33%,家长培训率100%、康复有效率100%、康复满意率100%。为12333名残疾人提供了基本康复服务,服务率89.32%;为6641名残疾人适配了各类辅助器具,服务率94.08%;投入102.146万元,共适配假肢236例、矫形器56例,超额完成中省下达的目标任务。为1238户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基本实现了全市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清零目标。
3月10日,在湖南省残联工作会议上,郴州市作典型发言,向全省推介“实施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
“2021年,我们要进一步提高站位,坚持为残疾人办实事,在完成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再为1100户困难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残疾人共享社会文明进步的红利。”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李典龙满怀信心地说。
拓宽就业渠道 实现残疾人共享小康红利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
于脱贫而言,就业乃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于残疾人而言,就业蕴含着更加特殊的意义,它不仅是提升经济社会地位、提高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的根本途径,也是实现残疾人融入社会生活、实现生命价值的根本途径,更是实现“平等,参与,共享”权利的基本途径。
“如果油茶旁边的杂草不铲除,土壤里的水分就会流失,油茶树就会干枯,我们每年都要做一次除草……”正在讲授除草技术的人叫邓丁宝,今年53岁,是栖凤渡镇新民村建档立卡贫困户。9岁那年,邓丁宝因不明原因耳膜感染导致听力四级残疾。只有小学文化的他,既没有学识,又不懂技术,外出务工处处碰壁。2015年,在市、区残联的帮助下他回乡积极参与市、区两级残联组织的残疾人培训,刻苦钻研学习种养殖技术。
“对贫困残疾人发展种植、养殖、开门店达到一定规模的,政策给予2000元至10000元基金扶持。”苏仙区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曹勇介绍,在市、区残联的帮助下,自强不息的邓丁宝历经创业初期的茫然和失败后,终于迎来油茶种植事业的发展。“目前,他共种植油茶树1000余亩,并成立了油茶专业种植合作社,并安排了16名贫困残疾人在油茶基地就业。”
政策决定方向。近年来,我市各级残联积极落实我国涉及到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政府采购、自主就业创业、辅助性就业、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服务规范等一系列文件精神,不断提高残疾人就业能力和残疾人就业服务能力,积极拓展残疾人多元就业渠道,探索就业新模式,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为残疾人求职者提供用工需求服务。截至目前,全市共举办残疾人线下专场招聘会15场,现场应聘2250名,网上应聘776名,与用工企业达成就职意向1025名。2021年,全市将投入2500万元,培训各类残疾人4485人,扶持创业残疾人800人,扶持残疾人创业就业示范基地60家。
虽然,我市“十三五”残疾人脱贫攻坚已取得显著成就,但“因残致贫”的长期性和复杂性以及解决“因残致贫”问题面临的挑战依然艰巨。
在就业创业上,全市各级残联积极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要求,始终给予残疾人特殊关照。比如依法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残保金征收,积极开展“阳光增收”计划,实施“点亮万家灯火”托底帮扶残疾人就业行动,大力扶持残疾人发展生产,深入开展“联村联户、四帮四促”活动,强化分类精准帮扶,对易返贫致贫对象开展动态监测,确保残疾人收入稳定。
“市精准扶贫领导小组出台文件,明确今年5月为全市残疾人就业援助月,对全市就业年龄段内有就业需求的残疾人,特别是已经脱贫的原建档立卡残疾人实现就业帮扶全覆盖。通过摸底,目前已有32家爱心企业拟接受1032名残疾人就业。”李典龙对今年市残联的重点工作了然于胸。
公共服务显关怀 用心用情解难题
生长在宜章的何先生,自2012年受伤坐上轮椅后,再也没有到过他向往的莽山。2020年10月10日,得知莽山五指峰景区的全程无障碍通道,在国庆期间正式建成开通后,他迫不及待地和两个好朋友相约,来到景区一饱莽山之美,感受大自然的馈赠。
“这里的景色太壮美了,空气也非常好。”何先生坐着轮椅,刚体验完一把云端漫步的惊险与刺激,兴奋之情溢于言表。“真的是如履平地,像在家门口公园散步。”何先生说,这都得益于景区莽山五指峰景区的无障碍游,把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在景区建设的每一个细节之中。“一进入景区便有无障碍电梯、索道、无障碍栈道、扶梯、提升机、爬楼机等暖心设施,处处体现着对出行不便人士的关怀与体贴。”
今年6月5日、6日,全国人大常委、中国残联副主席吕世明率调研组来郴调研残疾人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在宜章县莽山五指峰景区,了解了莽山全程无障碍旅游景区建设情况及宜章县残疾人工作开展情况后,他充分肯定了我市残疾人事业发展取得的成绩。
这是市残联始终以残疾人利益为导向,用心、用情、用力为残疾人办实事、解难题的生动缩影。
2021年伊始,全国、全省残联工作会议相继召开,全面部署了新征程中的残联工作。如何做到真正关心关注残疾人群体、保障和改善残疾人民生、巩固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3月19日,我市召开了“爱心助残·携手同行”主题活动动员部署会,会议围绕如何落实惠残助残“四个一”(进行一次谈心走访,送上一个暖心礼包,购买一份商业保险,解决一个民生难题)进行周密部署和激情动员。截至5月,市残联联合志愿服务组织、社会各爱心团体共走访困难重度残疾人9598户,送上暖心礼包1598个,购买商业保险17638人,解决残疾人生活难题1200多个,1012名智障、孤独症、肢体、听力残疾儿童进入定点康复机构训练实施康复救助,对1200户困难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
自党史学习教育以来,市残联深入开展为残疾人办实事,纵深推进“爱心助残·携手同行”主题活动,切实解决好残疾人朋友的“急难愁盼”问题,认真落实惠残助残政策,认真贯彻《残疾人保障法》,加强对残疾人教育培训和残疾人家庭子女学生资助,强化核心价值观教育和文化建设,不断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
为妥善解决重度残疾人办证出行难问题,2020年,市残联在全省首创“春雨行动”(上门评残办证),2021年在总结去年“春雨行动”成功经验基础上,市残联以市政府残工委名义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建立健全定期上门评残长效机制的通知》,集中时间,组织128名医生专家团队,深入残疾人家庭,对全市疑似重度残疾人(行动极为不便者)进行上门评残办证,目前已上门评残服务3057人、办证2710人。
在全国助残日期间,市残联举行规格高、活动丰富、涉及面广、残疾人得实惠多的全国助残日主题活动,5月12日至16日,全市11个县(市、区)均开展了丰富实惠的主题活动, 共为残疾人发放辅助器具 13000 件(套)、募捐助残资金 2000 万元、结对帮扶残疾人 30000人,发放助学金20万元。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千年追寻,圆梦今朝。“十三五”期间,我市残疾人事业实现了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残疾人社会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残疾人就业帮扶迈出坚实步伐,残疾人的康复和教育得到了充分的保障和发展,33万残疾人正在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丰硕成果。
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残疾人社会保障和发展规划》开局之年,是残疾人全面脱贫,共享全面小康成果,实现乡村振兴的起步之年。“残疾人事业是文明进步事业,也是底线事业。”李典龙言语铿锵,为新时代新征程的残联工作把脉定向,“我们打赢了42369名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的硬仗,如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对接,是残疾人工作者的思考和担当。认真贯彻落实郴州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残疾人事业谋福祉,让残疾人共享全面小康社会成果,是市残联的责任和担当,也是市残联的道义和情怀。 全市残联系统将团结协作、锐意进取,携手前行,大力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