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面山新事

版次:A01    作者:来源:    2023年03月18日

□ 郴州日报·今日郴州客户端全媒体记者 谭志文 邓智华

3月8日,资兴市八面山瑶族乡红色文化广场上,数十名身着瑶族服装的妇女在欢声笑语中,一起跳竹竿舞,参加乒乓球投篮、顶气球等游戏,奏响瑶汉一家亲的和美乐章。

“组织庆祝建党100周年、庆祝丰收节、闹元宵、欢庆妇女节等系列大型活动,是我们服务内容之一。”八面山瑶族乡“民生服务综合体”老年服务中心主任曹忠南说。

和谐的民风,浓郁的情谊,来自当地因地制宜的治理创新。去年开始,八面山瑶族乡推动“民生服务综合体”建设,以“五老”等志愿者群体为主体,聚焦民生服务的痛点难点问题,积极探索群众自治的方式方法。这一做法入选湖南省第二批基层治理创新典型案例。

阵地整合零死角

位于乡政府旁的“民生服务综合体”,是几间不大的房子,有桌椅、有电视、有书本,陈设简朴,内容却很丰富。村民来这里喝茶、聊天,很是自在。

“每次赶圩,我都会来这里坐坐。”住在附近的黎阿姨说,和熟人聊聊天,喝点茶水,就像串门走亲戚一样。

八面山瑶族乡是南竹产地,近年年均产值超过1.2亿元,交易非常活跃,吸引不少村民搬到乡政府驻地附近居住。全乡16000多人,8000多人在这里安家。

随之而来的是民生服务供给与群众需求不匹配。“最好的治理就是村民自治,借助各方力量,发挥志愿者群体作用,帮助村民自己管理自己,共建共治共享。”乡党委书记袁鑫说。

2022年12月,乡政府投入25万元,对位于该乡政府驻地旁黄金街四间共400平方米的门面进行装修,添置设施设备,采购办公用品。通过整合村民活动室、新时代文明实践讲堂、24小时图书馆、留守儿童之家、家长学校、市民学校、老年学校等阵地资源,让这里成了村民常来的地方。

“来这里借书的小朋友很多。我们也不用登记,借书的时候拍个照,还书的时候再拍个照就行了。”曹忠南拿出自己的智能手机,翻看着当天借书的情况。

今年77岁的曹忠南是乡老年协会的会长,也是这里的实际负责人。他说,在这里,可以见到很多老朋友,也给了老年人发挥余热之地,算是“老有所为”。现在,“民生服务综合体”日均村民到访量超100人次。

力量整合零缺位

“这个‘民生服务综合体’比较受村民的欢迎,主要是因为以曹忠南为主的这群热心志愿服务的老同志具有较高的威望。”青腰村党支部书记、主任黄红华说。

去年,村里受了灾,一位侨胞特意委托综合体负责人代她慰问村民,并直接把2万元慰问金打在了曹忠南的个人账户上。曹忠南带着几名志愿者,顶风冒雪,一一把慰问金发放到29个慰问对象手中,一直忙到腊月廿八,让这位侨胞深受感动。

“民生综合服务体”目前共有老年服务中心、留守儿童之家、志愿者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四支队伍。骨干成员来自老年服务中心,共有28名成员,年纪稍小的55岁,年纪大的80岁。

最让人称道的是,这里有“一支笔”曹忠南、“一张嘴”李宇明、“一台摄像机”龙仲云、“一把算盘”刘小平四名骨干,分别负责行文、宣传、记录和财务工作。2022年12月,“民生服务综合体”整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五老”“巾帼”志愿服务者等自治队伍,对1235名注册志愿者,实行“支部+社团+村民”自治管理模式,“1+1>2”的效应凸现。

在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民生服务综合体”自发成立了“五老”志愿调解团,累计化解矛盾纠纷175起,构建起集预防、调解、稳控于一体的“大调解”工作格局。

“趁着还有体力和精力,不做一点事,感觉心里空空的。”李宇明道出大家共同的心声。

民情直通零距离

“青腰村有丰富的革命历史文化,村里想建一个红色文化广场,但拆除旧房工作很难做。后来,在‘民生服务综合体’老将们的帮助下,这个面积3600平方米的广场终于建成了。”黄红华介绍说,2021年12月广场动工,2022年8月建成,先后举行了建党100周年庆祝活动、庆丰收等大型活动,村民健身也有了场所,群众反映非常好。

“我要告状!”去年年底,一位村民找到曹忠南求助。告状?曹忠南很疑惑。经过了解,原来是这位村民对建房政策不清楚。在曹忠南耐心地政策宣讲后,这位村民心平气和地回家了。

“村民信任我们,经常有老人、小孩来请我们帮忙写材料。”曹忠南告诉记者,“还有人找我们写申诉材料和反映问题的材料。小到一盏路灯,大到一起诉讼、纠纷,我们都及时将这些情况反映给村或乡党委、政府,以便在最短的时间解决问题、化解矛盾。”

“民生服务综合体”还组建了“手拉手”社情收集队伍,建立“需求”“民情”“资源”三张清单,能解决的交由志愿服务队解决,解决不了的每周集中向乡党委、政府反映,累计收集并集中向党委、政府反映社情民意超过700多条。

看到“民生服务综合体”如此受欢迎,乡党委特意在这里设置了便民服务平台,搭设“面对面”坐班接访平台,落实乡领导坐班接访制度,2022年共接访42次,解决民生实事85件,实现了群众需求精准接收、高效受理。同时,推行“老百姓点单、综合体派单、志愿者接单、诉求人评单”工作流程,“接单”100余件次,让村民事有人说、难有人帮、怨有人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