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文: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看好病

版次:A03    作者:来源:    2023年06月08日

        张建文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胃肠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教授,学科带头人,硕士研究生导师。湖南省医学会胃肠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医学会结直肠外科学组、腹腔镜与内镜外科学组委员,湖南省抗癌协会胃癌、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湖南省普外腹腔镜技术联盟第一届联盟理事会常务理事,湖南省腹腔镜微创胃肠道肿瘤外科协作组成员。从事胃肠外科医教研工作30余年,对普外科疝与腹壁外科疾病,胃肠道良、恶性肿瘤诊断和微创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胃肠道疑难、危重病例有较深的研究。目前主要带领团队倡导和实践胃肠道肿瘤的规范化和个体化相结合的治疗模式,主攻胃肠肿瘤的腹腔镜微创治疗,对腹腔镜技术有较深的造诣。先后发表多篇中华核心期刊论文,主持开展多项卫生部、省级科研课题。


        张建文(左二)带领团队开展微创手术


□ 郴州日报·今日郴州客户端全媒体记者 唐丽

人才是第一资源。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现民族复兴伟业,必须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人才引领驱动”。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卫健委的坚强领导下,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大力实施“培养名医、创建名科、打造名院”品牌建设工程,一大批惠爱敬业、求实争先的名医脱颖而出,他们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创新医疗技术,引领学科发展,书写出当代“一医人”护佑百姓健康的时代华章。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重点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以此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看好病。而这,正是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市一医院)胃肠外科主任张建文始终铭记的从医初心。自从成为一名医生以来,他苦练自身技术本领,率先开展微创规范诊疗,带动学科全面发展,并以开设培训班、建立医联体、实施一体化建设等多种形式推动区域基层医疗技术全面提高。30余年走来,青葱少年换了华发,腹腔微创技术也已实现全区域覆盖,老百姓在家门口看好病的朴素心愿基本实现。

掌握硬本领 微创腹腔技术全面覆盖

现年83岁的刘奶奶,因患直肠癌入住市一医院胃肠外科。在对她进行全面检查沟通后,张建文确定了为老人实施腹腔镜手术的治疗方案。手术不到三个小时,刘奶奶的癌变肠管全部被切除,同时,病灶周边淋巴结也得到了彻底清除,实现了完全根治的目的。更令刘奶奶及其家人满意的是,整个手术过程出血少、创伤小。手术第二天,刘奶奶就可以下床活动了。

这不是个例,如今入住市一医院胃肠外科的患者,基本上都可以通过微创手术得到彻底而快速的治愈。从曾经只能开放手术且最少都需要住院半个月,到微小精准的微创手术,短短一周即能康复出院的诊疗转型,凝聚的正是张建文多年的艰辛努力。

让老百姓看好病,首先就要练好自身内功,掌握硬本领。2003年,张建文在全省率先尝试引进甲状腺微创美容手术方式,通过腔镜经胸通道治疗甲状腺肿瘤,从此让甲状腺肿瘤患者告别了难看的颈部手术疤痕。此后,他将微创腔镜手术瞄准胃肠疾病。一方面积极与广州、上海、北京等国内以及国际专家交流学习,取长补短;另一方面实践摸索,总结经验,在手术室、病房、研究室度过无数个深夜和黎明后,他总结出一套可重复、可推广的规范化胃肠疾病的微创治疗模式。针对低位直肠癌可能需要切除肛门的情况,他在微创基础上,引进了捆绑式低位吻合和改良Bacon术式以及日本盛行的侧方淋巴清扫技术,一举解决保肛、吻合口瘘、腹部无切口经自然腔取标本术式等制约保肛的瓶颈问题,建立了胃肠外科自己的“低位直肠癌保肛体系”。胃肠疾病患者不仅只需在腹部腹壁上开几个约1-0.5厘米长的小口子就可解除疾病的困扰,第二天便可以下床走动进入康复期。如今的市一医院胃肠外科,在张建文的带领下,腔镜手术不仅实现了科室所有手术项目的全覆盖,多项腹腔镜技术还填补了全市空白。

技术实力提升了,学科发展紧跟而来。2017年,张建文在胃肠外科专业领域里开设了结直肠外科、胃外科和疝外科三大亚专科,力求通过专科专病专治的模式为患者提供最专业的医疗技术服务。以疝外科为例,虽然疝只是一个小病种,但是发病率极高,就诊人群众多,该亚专科就以日间手术的方式,为适应症患者,提供24—48小时的快速诊疗模式,此举既节省了医疗资源,又做到了在符合国家医保政策的基础上满足大众需求。2019年,针对肥胖患者日益增多的现状,张建文推广开展微创下减重手术,最多的一次为一名重达100公斤患者减重30公斤,患者术后仅仅只有70公斤,不仅身材恢复,血糖、血压、血脂等各项生理指标趋向正常。2021年,在积累了丰富诊疗经验的基础上,郴州首家减重与代谢外科作为市一医院胃肠外科的另一亚专科也开设起来了,前来就诊者众多,直赞市一医院安全解决了他们的“重”要难题。

用足真功夫 区域医疗技术全面提升

5月30日晚上9时,桂东县人民医院急诊科医生发来一张急腹痛患者CT片,紧急求救如何处理;

5月28日晚上7时,汝城县人民医院普外科医生发来一份74岁老人CT视频片,询问是否应该手术治疗;

4月7日上午11时,江华人民医院普外科医生发来一份73岁乙状结肠癌考虑子宫受侵患者报告单,请求手术支持;

……

翻开张建文的手机,像这样的求助信息,他几乎每天都会收到,而每一次,他都是第一时间回复,遇上手术急救,哪怕是凌晨,他也都是立即赶往帮扶。然而,一个人再优秀,一个科室再强大,能够救治的患者数量也是有限的。为了让更多患者在自家门口就能看好病,张建文开始了另一项费时费力的工作——技术传承。

——做好传帮带。2005年,刚满37岁的张建文成为南华大学最年轻的硕士研究生导师之一。对于学生,他倾囊相授自己积攒了多年的丰富临床经验,每一台手术手把手传授,每一篇论文逐字斟酌推敲,有任何疑问处,他都是带着学生共同探究。如今他培养出的大批优秀研究生,散布全国各地。2020年,张建文所在的胃肠外科被国家卫生健康委授予“基层医院外科专项能力培训基地”,他个人也被聘为“基层医院外科专项能力培训特聘专家”。国家级培训师的桂冠,既是对张建文雄厚技术实力的肯定,更为其做好传帮带打造出了更高平台。

——开办培训班。自2014年开始,他举科室之力为全市基层医院开办微创胃肠外科治疗技术培训班。培训班通过手术现场实况转播的方式,将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基层同行。对于汝城、桂东等偏远地区,他抽取周末时间送技术下乡,常常是早上六点开车出发,做完培训后又赶紧开车返回。截至今年,培训班已经连续开办了9届,受益学员近2000人次。我市县市区基层医院,甚至包括江永、宁远等周边省市的基层医院均已规范化开展起了胃肠疾病的微创治疗技术。

——建立医联体。不仅如此,针对消化道穿孔、化脓性腹膜炎、肠梗阻等急危重疑难疾病,张建文又组织建立专科联盟、专科医联体,通过休息时间下基层讲课、危急时刻实时视频指导、建立微信群学习最新技术、组织基层医生上专题培训等多种方式,全力助推县市区胃肠急诊的疑难救治能力提升。

——设立一体化中心。自今年开始,张建文又给自己多增加了一项工作。由他牵头出面,抽调医院胃肠外科、消化内科、内镜中心、肛肠外科专家组织建设消化道疾病一体化中心。中心不定期组织专家下到全市各县市区开展消化道疾病的学术交流、培训,旨在将消化道疾病最先进前沿的诊治理念、最适用全面的诊疗技术推广下去,全面提高全区域消化道疾病的诊疗能力。

如今,只要不做手术,张建文就带着这支专科队伍行进在广袤的乡村大地上。

从全力提升自身救治能力,到全面提高区域救治能力,这条路,张建文已经走了30多年。“这条路怎么走来的,我就怎么走下去,只要能让老百姓治好病,再苦再累,都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