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千年,“古南岳”回龙山换新颜

版次:A04    作者:来源:    2023年09月05日

        即将完工的悬崖民宿(徐金平 摄)


        改造后的回龙山广场(段建斌 摄)


        7月1日拍摄的回龙山旅游公路(朱孝荣 摄)


□ 通讯员 朱孝荣 李李 胡永波

9月1日清晨,资兴市回龙山景区又出现了云海日出的壮美景观,游客们纷纷拿出手机拍照留念,定格这美好瞬间。封闭施工几个月的回龙山景区完成了华丽蝶变,以全新姿态迎接第二届湖南旅发大会的到来。

人文美景 交织千年

回龙山是资兴“古八景”之一,位于资兴市东北部的回龙山瑶族乡境内,属南岭罗霄山脉分支,海拔1480米,总面积20.2平方公里。清光绪元年乙亥重修的《兴宁县志》载:“城北十里许,倚羊角山后,有山龙一枝,纡回蜿蜒,故名曰‘回龙’。邑脉实发源于此。”

回龙山四季美景如画,春可观杜鹃花海,夏可避暑休闲,秋可赏日出云海,冬可品雾凇雪景。回龙山还有独特的人文宝藏,这里融2000多年的宗教历史文化、祈福文化和瑶族文化、农耕文化于一身,在当地流传着一个个神奇的故事。

在远古时期,回龙山被称为南廷岭。相传玉帝特派天宫里两位仙人出宫到凡间巡查,他们发现神州的南方有一片峻美山岭,便趁机到该山岭游玩了一番。两位仙人被此处美景所迷,错过回天宫时辰。为回天宫好向玉帝交差,两位仙人便想以此山美景耽误行程为由作为答复,但不知此山山名,便取名为南廷岭,回到天宫后禀告了玉帝。玉帝听说后,临空巡视了南廷岭,也被这里美丽风光所吸引,不但没有责怪神仙,还褒奖了一番,并时不时和其他神仙一起到南廷岭游玩,品茗纵论世间大事。

而回龙山之名则相传源自南海龙王蔡子良,当时玉帝指派南廷岭为蔡子良的居所,但他对南廷岭这个山名不满意,求玉帝重赐一个山名。玉帝便说:“南廷岭群山起伏,绵绵不断,首尾相顾,浩气广远,且山首有回返观望之势,你蔡子良身为南海龙王,就将南廷岭叫回龙山吧!”从此,南海龙王身居回龙山,白天游山巡岭,累了就到鲤鱼江洗个澡,晚上就住回龙山下的十龙洞,和龙子龙孙嬉戏团聚,乐得悠然自在,回龙山焕发出勃勃生机。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时代的变迁,回龙山又因是南岳宗教文化的发源地,被誉为“古南岳”。

在回龙山山腰有个名刹古寺——回龙仙寺,建于公元190年。东汉时期因佛教的传入,回龙仙寺成为集佛、道、儒三教于一体的寺庙,时有僧、道、儒士500余人。因山高水乏,渐渐无法容纳太多僧众生活,到西晋年间便分了部分僧、道在衡山寻得福地而另建庙宇。唐代高僧“无量寿佛”释全真少年时在回龙仙寺悟道成佛后,开始云游四方讲经传法,流传“欲往南岳朝圣帝,且来回龙谒寿佛”等偈句,故古籍记载回龙仙寺为“古南岳”。

之所以言“古”,清乾隆年间贡生李元禄在《兴宁县志·游杂山记》中认为,“或非唐虞以下之古也”“乃五帝以上之古”。而可供考证的是,寺庙出土的“面然大士”人面狮子头,在佛教中被视为观音菩萨的化身,至今仍保存完好。据文物专家鉴定,这是东汉时期的物件,已有1800余年历史,足以证明回龙仙寺历史悠久,也更进一步证实了回龙山之所以被称为“古南岳”。

回龙山山巅有古老神秘的仙顶——祭天台,也是传说中炎帝祭天的原址。相传炎帝南巡,登回龙山,举目四望,祥云缭绕,群峰逶迤,宛如神龙,遂凿石垒建祭天台,定于每年六月初六设坛祭天,护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兴宁县志》亦记载:“峰顶有望日台,鸡鸣往观,日从海出,大如车轮,红赤晃目,漭漾不定。一跃即升,其日必晴,数跃而升其日必翳。盖无殊泰山之观焉。”清“端士”郭启悊著有《回龙望日记》留存,并作诗《回龙望日》:“身寄回龙寺,鸡鸣顶上行。光从天外起,日向海东生。潮浪有高下,云旗互隐明。卓哉须一跃,万里尽晶莹。”自古迄今,此顶为民众祈福圣地,闻名遐迩。

回龙山所在的回龙山瑶族乡,有2400余名瑶族同胞居住于此,“还盘王愿”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每年农历十月十六,瑶族同胞欢聚在一起,举行“还盘王愿”仪式,唱瑶歌、跳瑶舞、品瑶宴,欢庆盘王节,尽显民族风情。

重塑地标 破圈新生

回龙山的名气越来越大,逐步成为休闲旅游的重要景点,特别是近年来露营旅游兴起后,回龙山更是成了露营胜地。但问题也日益显现,交通不便利、基础设施差、景区管理缺位等弊端成为槽点。

市民和游客们纷纷通过网络、电话等方式提出建议,表示回龙山是一座有着2000多年历史文化底蕴的名山,是资兴人民最引以为傲的地标名片,推动回龙山景区开发提质十分必要。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资兴市历届党委、政府多次召开民意恳谈会,就回龙山景区开发提质问题,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等各方面代表实地考察,对回龙山改造提质规划设计方案反复论证和完善。过去去往回龙山,只能从资兴市原团结乡途经回峰公路,公路坡度大、路面窄,客流量大时经常堵车,且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该市最终明确,第一件事就是要修好公路。

2022年6月,资兴市启动东江湖至回龙山旅游公路建设。该项目全长20.89公里,其中新建路段6.76公里,提质改造14.13公里,总投资6500万元。新建路段项目采用四级公路技术标准,按路基宽7米、路面宽6米的标准建设,双车道,沥青混凝土路面;提质改造段完全利用老路面,通过换板、加铺沥青混凝土路面,增设水沟、挡土墙、生命安全防护设施等进行改造。新建段共完成挖土方6.5万立方米、石方31.5万立方米。

2023年8月1日,这条旅游公路正式竣工通车,真正将东江湖与回龙山串联起来。“新建路段穿越峭壁峡谷,地形条件复杂,常年云雾缭绕,施工路段多为临崖路段,危险重重。”资兴市交通运输局总工程师肖华凌介绍,项目施工环境极其恶劣、施工难度异常之大,但该项目是回龙山景区未来发展的关键,郴州市、资兴市两级都高度重视,主要领导多次到建设现场调度,各参建单位挂图作战,抢抓工期,确保项目如期保质保量完工。

同时,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理念,资兴市2022年引入湖南康达文旅公司整体开发回龙山。项目计划投资近2亿元,分三期进行,第一期投资近5000万元,包括云居酒店、炎帝祭天台、悬崖民宿、露营基地、回龙山广场等,完善水、电、通信等基础配套设施。

第二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落户郴州以来,资兴市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郴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把办好旅发大会作为一号工程。2023年3月,回龙山景区开发项目正式启动。

“回龙山改造提质的规划设计注重与历史文化相结合,我们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既要打造重磅性的标志标杆,让人耳目一新、过目不忘,更要深度挖掘历史文化内涵,体现文化元素,让游客感受到岁月和文化的积淀。”回龙山景区开发项目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资兴市上下同心,全力打造“日游东江湖,夜宿回龙山”旅游品牌。

道路建设、景区提质如火如荼,水、电、通信等配套设施建设也随之提上改造日程。

回龙山景区旅游配套引水工程是第二届湖南旅发大会子项目,位于海拔806米至1460米的悬崖边,全程2100米,施工难度很大。资兴市市政公司工程管理员焦俊豪总是“钉”在回龙山的峭壁上。近半年来,这位被晒得黝黑的“90后”和施工人员吃住一起,定路线、铺管道,大家相互配合,不惧环境艰苦,克服高温“烤”验,引水工程最终在8月12日正式通水。

“通水的那一刻,眼泪都要出来了。”看着山顶的水池慢慢蓄满,26岁的焦俊豪欣慰地说。随着景区的生活用水得到保障,回龙山“山高水乏”终成为历史。

同样的奋斗场景在回龙山上不断上演。由于回龙山海拔高、地势险,常年大风大雾大雨,施工方实际施工时间仅有4个月,且悬崖民宿等项目都是沿悬崖峭壁施工。时间紧、任务重、施工难度大,为抢抓进度,项目施工过程中,500余名施工人员驻守在山上、吃住在工地,克服高海拔、高强度、高空作业等困难,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坚持安全至上,进度服从质量,“车到不了用马驮,马到不了用人扛”,以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完成了景区提质改造,水、电、通信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也随之完工。

经过5个月的紧张施工,8月1日回龙山景区正式对外试营业。

融“旧”建“新” 千年之变

踏入宽敞的回龙山广场,一块雄伟浑厚的华山石上,“回龙山”3个毛体大字赫然醒目。“我们考虑再三,最终决定用毛体字来书写山名,因为毛体字遒劲刚健,纵逸奔放,大气磅礴,更能体现出回龙山的巍峨挺拔与悠久历史。”资兴市回龙山旅游投资建设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宋杰华介绍,因为这3个字,回龙山广场已成为网红打卡点。

最为巧妙的是,两棵400多年树龄的古树屹立在旁,形成了天然的景区山门。水池边有一条步道,在古树的掩映下,弯弯曲曲通向远处的寺庙。这里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达到了每立方厘米4万多个,深吸一口气,空气的清新和草木的香气相互交融,让人心旷神怡。

穿越广场,沿着古道拾级而上,映入眼帘的是一座有着1700多年历史的静谧古朴建筑——回龙仙寺。一块“回龙仙寺”标志石置于此,采用的是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七世孙——隋朝著名书法家永禅师的字迹。沿着长120米、205个台阶的登山步道,继续攀爬,便到达回龙山最高峰,传说中炎帝祭天的原址——炎帝祭天台,步道旁有高2米多的景名刻石,刻有颜体“炎帝祭天台”。之所以采用永禅师和颜真卿的字体,是因为2人均为书法大家,其字体遒劲雅致、干净利落、清晰明了,更能体现回龙仙寺和祭天台的厚重文化、雄伟大气。

驻足山顶,山水画卷在这里立体呈现。不仅可以鸟瞰烟波浩渺的东江湖,还可以远眺资兴、永兴和郴州城区,山色苍翠,烟岚叠嶂,可以感受“一览众山小”的豪迈、“把酒问青天”的洒脱。

改造前的登山步道由山上原石砌成,尺寸不一,大小各异,加上风吹日晒,磨损严重,导致游客登山十分不便。改造后,两边用草皮复绿,留足空间,游客走上步道,便更加宽敞、舒适。祭天台旁立有一块青石板,回龙山传说刻于板上,一字一句诵读间,恰似跨越千年,感受亘古遗韵。

不搞大拆大建,做到应保尽保,坚持与自然融为一体,回龙山景区项目坚持这三个原则进行开发,最能体现建筑与自然有机融合的便是悬崖别墅。

42栋悬崖别墅依山崖而建,占地8000多平方米。在保持原有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采用更加环保的航空铝材建造,并以仿木纹作为装饰,使屋子和山体融为一色。每一栋悬崖别墅都是精心选址,躺在床上就可以看到云海日出。

“整个建设过程中,我们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一边开足马力进行建设,一边全力修复生态环境,加强沿线环境整治,确保目之所及,满目青山、满目苍翠。”宋杰华说。

作为露营圣地的回龙山,在整个景区大大小小共规划了4处露营基地,一共6000多平方米,可同时容纳200顶帐篷,并坚持“原生态”,在原地复育植被。营地整体风格简约、时尚,在蓝天白云下,绿水青山间,游客们搭起帐篷,支起烤架,一边观日出日落一边聊天,好不惬意。

“整个回龙山景区开发项目完成后,可将水世界、东江湖、回龙山等景区有机串联,立体呈现山水画卷。”宋杰华说,试营业后,整个景区日接待量达到三四千人,日均夜宿有300多人。

历经千年风雨的“古南岳”回龙山,如今依然屹立在那里,但随着景区项目陆续从蓝图变为现实,每一个去过那里的人仿佛穿越到了历史的长河,都沉浸于厚重的文化当中。

“走新路上的山,路很宽敞。昨天上午看了东江湖,晚上慕名来到回龙山,在山上守了一夜,终于等到了云海日出,好兴奋。这里,便是我追寻的诗和远方!”清晨,站在改造一新的回龙山祭天台,来自深圳的游客王霞激动地说。

经历千年的变迁,回龙山这座资兴老百姓心中的圣山重新焕发新生,它的美景、传说将继续飘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