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A03 作者:来源: 2023年10月07日
□ 段飞鹏
郴州多山,林木葱郁,古称“林邑”。东有罗霄山脉,南有九峰山脉,西有五岭山脉,北有衡山山脉。高山有好水,水汇成江河。郴州却无大江大河。高山之水流哪里去了?水往低处流。郴州特殊的地理环境,无数溪河东流江西赣江、南流广东曲江、西流永州潇湘。只有北流之水汇入耒水、注入湘江后到洞庭湖。
郴州这条北流之河,发源于汝城县乌龙白骑山,称之浙水。浙水流经沙洲进入资兴黄草,与桂东沤江汇合后注入东江湖。水出东江湖大坝后,一路奔腾到翠江、程江、便江,并与郴江、西河,于永兴塘门口汇合,统称为耒水。耒水全长453公里,郴州段300公里,是郴州境内最长的一条河。
水是万物之母,河是水的载体。有人说,郴州这条流量最大、水质最好、里程最长的河,是野性之河。不是没有道理。从汝城县浙水,到永兴塘门口,水量不断加大,落差近千米。如果没有东江大坝束缚,水如脱缰野马,势不可当、一泻千里。东江湖未修建之前,沿河数万山民借助水的力量放木排,利用的正是河水的野性。
江河的野,是一种自然美。长江、黄河、怒江、金沙江、雅鲁藏布江……华夏万千江河,都有粗犷、野性、桀骜不驯的一面。郴州这条由浙水、沤江、东江、翠江、郴江、西河、便江、耒水构成的河,相对而言要温驯得多了。
水流不复。然而,河里的故事水知道。站在历史长河仰望郴州这条最长的河,千峰万壑郁郁葱葱,蓝天白云日出东方,它是一幅偌大山水画卷;峰峦之上烟村镶嵌,江河两岸阡陌交织,它又是一首山林呼啸、乡野炊歌的壮丽诗。
放慢脚步,沿着浙水顺流而下,则会看到、听到不一样的河水故事。
浙水从沙洲流过,您会聆听到“半条被子”的故事。那一年,三名红军女战士完成休整,临走时,她们留下半条被子,满怀感激送给一名叫徐解秀的嫂子;然后跨过浙水石板桥,踏上西行二万五千里长征路。如果用心、用情,会见到红军战士精神抖擞、披霜露宿西征的影子。浙水汇入东江湖,便退出了河流的姿态,犹如江河融入大海,转换成碧波荡漾中的一朵浪花。
东江湖,湖南南方的“洞庭湖”。而“雾漫小东江”已然成了湖南的一张旅游名片。然而,除了资兴人,很少人知道东江湖下的故事。它淹没了资兴近三分之二的农耕文明、历史文脉、红色故事、万户家园……那一年,我在东江湖岸的一个农庄住宿,晚上做了一个梦:村里炊烟袅袅,阡陌田园风光,顽童在古枫树下追逐。突然,天空乌云密布,暴雨倾盆而下。我急着避雨,在古枫树坎下踩空,重重摔倒,醒来方知一场梦。吃早餐时,将梦中情景说与农庄老板。他笑了笑,说:“以前我们村叫枫树坪,确实有片古枫树林,现在沉在湖底了。”
“雾漫小东江”的雾,东江湖没蓄水之前并没有。拦坝蓄水后,水从百米深的闸口泄出,水在空气冷暖交替作用下形成雾。风卷水雾,雾随风飘,依山傍水,精美绝伦。
东江湖是人类工程奇迹,资兴人为此付出了巨大牺牲。当地老人说,东江大坝以前叫龙头岗,是东江河落差最大、水流最湍急的一段。水是流变的,要靠人类智慧去驾驭、驯服。洪荒时,大禹治水的典故,至今仍在传唱。而将东江湖大坝建在龙头岗,牢牢锁住了亿万方清水,造福人类,同样功德无量!民国著名女作家白微的故乡,淹没在东江湖底下,心里总感觉有一丝隐隐作痛。
沿小东江顺流而下游弋翠江,看山、看水、看人世间繁华的同时,更要用心去感悟这里的厚重人文历史风光。
翠江的主要元素是蓝天、鹰隼,丹岩、秀水,奇峰、翠山,悬棺、静寺,扁舟、鹭鸶,阡陌、小村。是的,翠江里有玲珑美、有江南烟雨、有小桥流水、有九曲十八弯的妩媚、有江舟渔歌唱晚、有远离城市喧嚣的静谧……自古以来,翠江就是文人墨客、达官贵人、云游人士游览胜地。徐霞客游走翠江山水时,留下“无寸土不丽,无一山不奇”的千古名句。
风物里的翠江很美,翠江的历史文化同样厚重。郴州被称为“天下第十八福地”,不知道是否与无量寿佛有关。无量寿佛法名全真,俗名为周宗惠,家就在翠江边的周源山。他一生著有《牧牛歌》《遗教经》《湘山百问》等著作,唐咸通八年(公元867年)圆寂,享年138岁。全真德懋寿高,远近都尊称其为“无量寿佛”“寿佛老爷”,在江南、港澳台、东南亚一带享有盛名。
飞天山翠江与安陵书院便江,连山连水、连襟连袍,实为一河,只是百姓称谓不同。这或许就是地图标识将东江、翠江、程江、便江,统称为耒水的缘故吧。永兴县境内的便江,静水流深亿万年。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愈,公元803年被贬任广东阳山县令时,途经便江侍郎坦,写下“昌黎经此”。
便江,素有“赛漓江”之美誉。一线天、象鼻山、土匪寨、千年古樟、江渚渔舟、岩坦人家等。最著名的当然属千年古刹观音岩。观音岩寺始建于盛唐,庙宇镶嵌于悬崖陡壁之上,前临深潭,后依石峰屏障,两侧岩石峥嵘,峰群巍峨挺拔。观音岩河中有一岩石突出水面,宛若雄狮回头望月。观音岩寺大门有一对联,上联为:“观听四方岩到此如临东海”;下联为:“音容千古在何须别问西天”,生动形象定位了观音岩寺庙的妙处。
《徐霞客游记·楚游日记》载:“岩在江北岸,西南下瞰江中,有石岩腾空,上覆下裂,直滨江流。初倚其足,叠阁两层。覆顶之下,中嵌一龛,观世音像在焉。岩下江心有石狮,横卧中流,昂首向岩,种种绝异。”徐霞客不端详,写不出这样的神来之笔。
郴州这条湍流不息的河,是生命之河、灵秀之河,是农耕文明之河、历史人文之河,更是鱼米满仓、瓜果飘香之河……河里的故事实在是太多。只有走进这条河、亲近这条河,才能感知她的活泼与厚重、深邃与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