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里的郴州 ——临武大头罗汉舞

版次:A01    作者:来源:    2023年11月05日

       


大头罗汉舞是一种面具舞,模仿自然、社会场景,以杂技、打拳、耍棒的形式呈现,表演内容有逗大头罗汉、挂狗肉、堆宝塔、过拱桥、骑马、老鹰照日、老虎背猪等。演出人员以7—12岁的小孩为主,人数少则6人,多则20余人。其表演活泼可爱、滑稽可笑,既具有喜剧性,又具有舞蹈的可观性,还具有民间武艺的传承性。

大头罗汉舞相传起源于商朝纣王时代,流传于临武、宜章、蓝山、连州一带。据说,古时有一僧人头部长得出奇之大,世人都叫他“大头罗汉”。一日大头罗汉下山出游,因疲困休息打盹,巧遇两猴,被两猴追打,与之嬉戏玩闹。民间艺人见此情景,将之改编成节目,由小孩们扮演大头罗汉和两只猴子,演变出搭拱桥、背罗汉、堆宝塔、雄鹰展翅、撑肚皮等武术节目,深受人们的喜爱。从此,大头罗汉舞便成为人们欢度新春佳节不可缺少的优秀节目,在各地上演。

2012年,临武大头罗汉舞被列入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