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色闪耀”,共绘美景图

版次:A03    作者:来源:    2024年01月05日

        学生在沙洲村研学(曹高林 摄)


        资兴黄草(欧阳常海 摄)


        裕后街人潮涌动(曹高林 摄)


        湖南格瑞普新能源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陈哲君 摄)


□ 郴州日报·今日郴州客户端全媒体记者 唐思思

新年,在五光十色中开启。

回顾郴州的2023年,那些鲜艳的色彩,构成一幅幅画卷,讲述一个个故事,呈现一次次精彩。

红色故事传播更广,绿水青山答卷更佳,夜间经济势头更盛,产业发展前景更好。

立于这片土地上,我们以实干让四色闪耀,让画卷更加动人。

红色故事最养心

郴州是一片红色热土,毛泽东、朱德、陈毅等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经在此浴血奋战,是“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湘南起义策源地、“三大纪律六项注意”颁布地,有主要红色旅游资源161处。

千山万水挡不住铿锵步履,寒冷严冬阻挡不了温暖延续。

2023年11月,汝城县“半条被子”故事宣讲团走进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著名高校,为莘莘学子倾情讲述红色故事。

2023年11月30日下午,清华大学第二教学楼401会议室暖意融融,来自马克思主义学院、电子系、水利系等院系和专业的同学聆听了来自湘南红色热土的故事。

徐解秀老人的曾孙女朱淑华依托生动形象的多元课件展示,声情并茂娓娓道来,从故事的发生、传承和亲切关怀、巨大鼓舞等方面作了讲述。情到深处哽咽声起,令人情不自禁热泪盈眶。

2023级硕士研究生、清华马院理论报告团副团长毛仲山深有感触地说,“一条被子也要分半条给老百姓,这才是真正的共产党人。故事把共产党人的初心表达得淋漓尽致,触及心灵。”

次日,马不停蹄转场北大,这是宣讲团继2023年7月份后第二次走进北京大学。敞亮的医学部科技楼报告厅座无虚席,来自公共卫生学院的2022级本科生和入党积极分子170多人济济一堂共同聆听,让会场弥漫着浓浓温情。

2023年,宣讲团走进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央政府驻澳门联络办公室、中铁广州工程局等机关单位及国企外,也走进了中南大学、湖南农大等高校,足迹已覆盖全国近三分之一的省市,实现了受众从10万人到20多万人的攀升,共情共鸣的效果也愈发彰显。

其中,宣讲员朱淑华在央视录制的《经典咏流传》栏目,阅读量达到1.7亿人次。

时光向前,红色的底色越发鲜艳。

2023年,711矿蝶变重生,再次走入世人眼中。

711矿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第一颗氢弹升空、第一艘核潜艇下水作出巨大贡献,被誉为“中国核工业第一功勋铀矿”。

2023年,我市抢抓承办第二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重大机遇,711“功勋矿”实现蜕变重启,打造了集红色教育、温泉康养、工业旅游、科学普及、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文旅小镇,正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了一张集文化工程、民生工程和文化旅游工程于一体的闪亮名片。

711矿全国工业文化实践教学基地也迎来一批批研学团队前来打卡。

该基地采用声光电技术、仿真假山等形式,再现了711功勋铀矿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以及矿工们在恶劣环境下艰苦开采矿石的工作场景。

在基地二楼,一堂“不朽的功勋——从金银寨到金银滩”音乐思政课正在举行。随着宣讲人的娓娓道来,一段段历史生动再现,一个个感人故事徐徐展开。

2023年年初,苏仙区通过与中核集团等企业合作,启动711时光小镇项目建设,实施10多个项目的改扩建,仅用了9个月时间,就让这座功勋卓著的铀矿重获新生,实现了一个工业“老面孔”变身郴州文旅“新地标”的精彩蝶变,沉睡多年的老矿山焕发出新的生机。

绿水青山最多情

山水画卷,郴州相见。

2023年9月16日这个在郴州历史上重要而特别的日子,郴州人以无数日夜的奋斗作答。

飞天山的奇山秀水、仰天湖的南国草原、东江湖的烟波浩渺……郴州的绿水青山令人回味悠长。

办一次会,兴一座城。承办第二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带给郴州的变化,巨大而深刻。

2023年8月,苏仙岭景区对外免费开放,吸引众多市民和游客来此登山赏景,感受满目青翠。

“人民群众的笑脸就是最美的‘山水画卷’。”市委、市政府经过前期深入调研,决定免费开放苏仙岭景区,这也是郴州筹办第二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兑现“旅发惠民”承诺的重要举措。

资兴市小东江景区,宛如玉带的薄雾在青山绿水间飘舞,沿江步道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拍照打卡。东江湾畔,郴州“水世界”开门迎客。

2023年9月14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绿色发展(国际)论坛在郴州召开,与会的国际组织、外籍学者、院士专家等200多名各界代表,齐聚郴州,共赏山水画卷、共叙深厚情谊、共商生态大计。2023年9月16日,在第二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开幕式上,正式发布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绿色发展《东江湖宣言》。

宣言发布后,郴州作为全国唯一地级市参加第18届世界水资源大会并作典型推介,生态文明建设经验获国务院督查激励并在全国推介。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东江湖宣言》的发布,为实现全球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绿色发展贡献郴州之力。

守护绿水青山,书写精彩答卷。

2023年,郴州市生态示范创建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桂东县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资兴市获评“湖南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这意味着郴州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征程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截至目前,全市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1个,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2个,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4个。

桂东获批全国第七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安仁、临武、桂阳成功创建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东江湖入选国家美丽河湖优秀案例,舂陵江入选“国际重要湿地”。

绿色转型加速推进。

2023年,我市建成绿色矿山112座,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超过6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2000家。

全市万元 GDP能耗下降3.3%,获评国家低碳试点优良城市。苏仙、桂阳、永兴入选全国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

夜色烟火最幸福

一湖清水,一轮明月,这里是郴州中心城区最动人的水域。

北湖水月美名在外,串联起和平夜市、友阿国际广场、步步高新天地等商业业态,共同组成了“郴州八点半·北湖不夜天”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

2023年12月22日,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发布公示,拟确定郴州市北湖文旅商圈为第三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夜色撩人,助推夜间经济蓬勃兴旺。

老街焕新,裕后街灯光璀璨,游人江边旅拍,市民休闲漫步,或饮食,或打卡,或沉迷夜色,此起彼伏的吆喝声、热闹的欢呼声充溢绚烂街区。“夜食、夜游、夜娱、夜宿”主题,打造湖湘夜经济名片。

2023年6月2日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文化节目《非遗里的中国·湖南篇》在我市举行启动仪式。录制地点郴州长卷迅速成为郴州夜间游玩的宠儿。

非遗加码,这里更显独特。

2023年9月15日晚,第二届湖南非遗博览会盛大启幕,非遗项目的沉浸式展演和精品展览加上富有时代感的场景布置让郴州长卷成了一条古韵悠长、烟火气浓郁的非遗街市。

滩头年画、栖凤渡鱼粉制作技艺、桂阳瑶歌、桑植民歌、渔鼓、浏阳夏布、花瑶挑花、银饰锻造技艺、土家族摆手舞等国家级、省级代表性项目进行沉浸式展演。

“一步一景致 一馆一世界”,除了非遗展演惊艳绝伦,以湘绣、湘茶、湘瓷、湘菜、湘戏为重点打造的非遗主题馆同样一步一景不容错过。橘井泉香(中医馆)、湖南米粉馆、染坊、手工坊、银饰铺、茶馆、蜡染馆、灵芝馆、陶馆、绣馆、伞布馆、瓷器馆、酒馆等13个非遗主题展馆,以及来自大湾区兄弟省区市的特色馆,让人目不暇接。

2023年9月15日—17日,150余个非遗项目、近1000名非遗传承人及演职人员在郴州长卷为大家献上非遗盛宴。

“过境更想过夜,打卡更想刷卡”。

随着北湖不夜天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等的提质改造完成后,北湖公园商圈人流如织,变成市民、游客夜宴、夜游、夜读的新地标。接待游客人次、营业收入等,均实现大幅增长。资兴市依托东江湾省级旅游度假区倾心打造的夜间文旅消费产品东江花月夜,成为资兴夜经济的新增长点。

在如潮游客带动下,郴州城区夜游经济异军突起。苏仙区裕后街历史文化街区举办系列活动,每晚人潮涌动,游客摩肩接踵,仅去年三季度,累计接待游客同比增长4倍以上。

金色律动最耀眼

从“有色金属之乡”到“电池产业之都”,郴州的产业发展闪耀着金属光泽。

积极开辟新赛道,郴州正搭乘新能源革命东风,“链”接未来。

围绕打造“电池之都”目标,临武县发挥自身优势提前布局。

临武县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全县已探明固体矿种46种,中大型及以上矿产3处,锂矿资源保有量大、分布广。据初步勘查,潜在氧化锂储量达500万吨以上。

穿上洁净服,戴好口罩和手套,工人进入生产车间,在湘粤(临武)电池产业集聚区,湖南久森新能源锂电池生产的一道重要工序将在这里完成。

作为重点招商引资企业和集聚区龙头企业,湖南久森新能源一二期已经建成投产。待三期建成投产后,年产值有望突破30亿元。

作为广东省电池行业协会执行会长单位的久森新能源,入驻临武后,沃尔顿科技、锂新时代、龙腾新能源、森林风等一大批产业链骨干企业纷纷跟进。

风口面前,分秒必争。

目前,在已落地的项目中,安能旗胜除采选、碳酸锂项目正在加紧施工中,电池项目也已开工建设;科力远120万吨/年选矿生产线试运行生产;威领碳酸锂项目已完成基础工程量的50%。大中赫矿业矿山股权变更、探转采和碳酸锂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临武电池产业链、供应链日趋完善,洼地效应日益彰显,打造“电池产业之都”顺“锂”成章。

无独有偶,桂阳县也正积极培育以新能源、新材料为代表的新兴产业。不仅建设起从原矿采选、碳酸锂生产、新能源车制造到尾矿回收利用的全产业链,还引进了大为股份、汉尧锂业2个锂电项目,目前均已开工。预计2024年10月,“桂阳制造”的碳酸锂就能面世。

这边新能源赛道竞速前进,一记铁拳打天下的嘉禾县火花四溅。

2023年,随着20家铸造企业正式签订入园协议并完成厂房交接,嘉禾绿色智能铸造产业园一期7.9万m^2标准厂房顺利完工交付,为“中国精铸小镇”——嘉禾县的铸锻造产业转型升级注入了发展新活力。

铸锻造企业是嘉禾特色产业、传统产业。目前,规模以上企业达到99家,年铸件产量突破200万吨,约占全省总量的40%。

该园区一期标准厂房完工交付,正在进行厂房平面设计图和生产设备安装规划图设计等前期工作,预计2024年3月底可投产达效。

2023年年底,永兴经开区柏林工业园内,一车车废弃电路板从全国各地运来,在这里迎来蜕变。

“废电路板里含有锡、铜、铁、铝等有价元素,有的还含有金、银、铂等稀贵金属。”2023年12月18日,在永兴鹏琨环保有限公司,记者随公司总经理助理曹永忠走进生产车间,只见废电路板经过热解、熔炼、提纯等处理工序,先生成铜粉,再制成铜合金。

永兴并无原矿,企业生产所用原料都是从工业“三废”中回收而来。每年,永兴处理来自全国各地的有色金属冶炼废物和工业固废120多万吨,综合回收金、银、铂、铅、铋、碲等有价金属20余种,为高新技术、新材料等关键领域需求提供有力保障。

“永兴铋、碲产量几乎占全球总产量的一半,铂、钯、铟等金属产量居全国前列,走出一条稀贵金属产业特色发展之路。”永兴县稀贵金属产业集群发展促进中心主任刘启辉自豪地说。

经初步测算,与原矿生产等量金属相比,永兴一年减少废渣产生量20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60万吨,节水9500万吨。

瞄准千亿产值目标,永兴正全力打造世界级稀贵金属产业集群“永兴样本”。

2023年上半年,永兴县白银、碲、铋产量居全国第一,铂、钯、钌、铱、锗、镓、铟、钽、锆等产量也居全国前列,综合回收生产各种有价金属超10万吨,这相当于减少2000万吨原矿开采,减排废渣500万吨以上,永兴县也由此入选全国“十大区域循环经济模式”。

产业加速集群,产业之光闪耀。

2023年,我市百德金、康泽环保、华信稀贵等有色企业竣工投产,金贵银业重大资产重组事项顺利通过深交所重组委审核,有色金属产业营收达到1100亿元,增长10%左右。郴州高新区先进有色金属新材料入选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稀贵金属产业“永兴样板”全国推介。

顺“锂”成章,产业链、供应链逐步成型,洼地效应日益彰显。

2023年,中蓝新材料六氟磷酸锂、中化氟源三氟氯乙烯联产、志存锂业氟化锂等氟化工项目达产达效,锂电新能源产业列入全省创建国家级产业集群范围,7个联合体项目全部启动建设,75个锂电新能源项目完成投资42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