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城县做实“茶文章”壮大“茶产业” 临武县栽下“绿叶子”收获“金叶子”

版次:A03    作者:来源:    2024年04月17日

郴州日报·今日郴州客户端讯(通讯员 唐聪 胡建波)“今年的白毛茶芽头收购价是每斤110元到130元,比去年上涨了10%至30%。”汝城县九龙瑶族村党支部书记、主任刘开良对未来充满信心。

九龙江国家森林公园是汝城白毛茶的原产地,也是白毛茶产业发展的核心区,白毛茶作为我国的一个珍贵茶树资源,是湖南四大茶树地方群体资源之一,其芽头硕壮、茸毛满披,品质优良,适制白茶、红茶、绿茶,内包含多种功能物质,可生津解渴、醒脑提神、消食开胃、降火消炎、清热解毒,陈茶加适量食盐煮饮,对急性肠胃炎有顿止功效,对伤风感冒有良好效果。

嫩芽发,茶农忙。在汝城县九龙江国家森林公园九龙瑶族村的茶园里,一排排白毛茶树开始吐露新芽,散发出幽幽茶香。数十名茶农穿梭在茶垅间,手指翻飞,将翠绿的芽头摘入篓中,随着今年的茶叶价格见涨,茶农们脸上尽是喜悦。在山下的欧老坑千亩白毛茶高标准茶园的建设现场,茶农们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垦地翻整、挖坑、栽苗,一株株茶苗顺利在茶园里“安家落户”。

壮大茶产业,离不开做好“茶文章”,九龙江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联合优质企业共同建设白毛茶加工厂,从品种选育、育苗培育、茶园建设、采购现代化加工设备等方面全方位推动白毛茶产业发展,提升白毛茶加工品质和标准化生产条件,延伸茶产业链条,先后建成白毛茶育苗基地标准化大棚2048平方米和欧老坑30亩母本园进行茶树品种选育,提升茶叶品质。该管理处还通过自筹资金和招商引资等方式,带动农户种植高标准茶园3000亩,让“好茶叶”变成“好茶业”。

郴州日报·今日郴州客户端讯(通讯员 何城基 胡懿)春茶是一年中品质最好的茶叶,清明节前后也是茶农们最忙碌的时节。临武县舜峰镇金盆村委农林村茶园现在正是采茶时节,一片片绿叶开启了美丽乡村“茶经济”。

一芽一叶一抹香,一人一篓采茶忙。走进临武县舜峰镇金盆村委农林村茶园,开春后的及时雨让茶树出芽率更高,一垄垄茶树在春雨的滋养下冒出了翠绿的嫩芽,茶农穿梭在茶垄之间忙着采摘第一批春茶。

茶农黄松九说:“现在我在家门口就能上班了,每天都能采摘六七公斤的茶叶,这样就可以拿到200多元一天。”

农林村地处南岭山脉支脉,背靠天堂岭,海拔830米。这里山脉起伏延绵,四季云雾缭绕,属富硒土壤,适宜茶叶的生长。这段时间,茶农们天刚亮就上山采摘,采摘工作要持续45天左右。春茶采摘是一年中最关键的时节,基地负责人胡甫武这段时间每天都在茶园忙碌。

基地负责人胡甫武介绍:“茶园里刚采摘下来的叶子叫茶青,清明节前的茶又称明前茶,多数为一芽一叶,叶片鲜嫩紧实、油润光亮,由于积累了大量养分,口感更加淡雅清甜。”

农林村是湘粤省级边界村。过去,由于产业结构单一,贫困人口较多。依托政策支持,胡甫武于2017年承包了300亩山林开始种植茶叶。经过7年的发展,他不仅还清了所有债务,还帮助村里30余户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山上茶农“采茶忙”,山下茶厂“茶飘香”。一场美丽乡村的“茶经济”已在农林村开启。在舜峰镇南冲村的制茶车间里,浓郁的茶香扑鼻而来。刚摘下的鲜叶在这里经过摊青、杀青、揉捻、晒干,这片片绿叶就成了企业和村民增收致富的“金叶子”。

不仅如此,当地还将茶园发展成研学基地,并依托自然禀赋优势发展起了高山黄桃、香芋、黄牛等特色产业。随着村里基础设施的改善,现在,村里的外地游客、研学的学生也多了起来。发展民宿经济既可以让村里人气旺起来,还可以填补茶叶的采摘期过后村民的务工空档,提高村民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