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A01 作者:来源: 2024年04月18日
□ 郴州日报·今日郴州客户端全媒体记者 陈红军
3月29日,宜章县杨梅山镇平和洞片区,蓝天白云,群山环抱,千亩油菜花纵情绽放,铺成一片金色的海洋。
“2024年宜章县平和洞油菜花节正式开幕!”一声宣布之后,平和洞热闹万分,游人赏花,花海醉人。
邂逅平和花海,邂逅杨梅山的最美春天。
“我们融农耕文化、红色文化、工矿文化于一体,有力促进了乡村振兴和群众致富。”宜章县杨梅山镇党委书记吴海龙欣然而言。
地里生金
当天,平和洞,已经翻耕的大田里,58岁的杨丁花领着10多个姐妹正在栽种玉米。“种了油菜再种玉米,种了玉米再种蔬菜,这些地一年都没闲。”她说。
“平和洞的甜玉米,不愁销!”45岁的曾家组村民曾京飞说,像栽玉米、摘蔬菜,每年都有20多个人帮他做事,一年下来村民的工钱要130多万元。
2016年,在外打拼的曾京飞毅然返乡创业,流转平和洞800亩耕地,成立宜章县平和启飞种养专业合作社,发展甜玉米、水稻制种等特色农业。2023年,合作社营业额达200万元。
“没有土地,就没有饭吃!”月梅村村支书、村委会主任杨香宾不禁感慨。
在月梅村,村民依山建房,不占用耕地。同时,利用边边角角的土地种红薯,再加工红薯粉,每年红薯粉的产量达1万公斤,产值达50万元。
依托平坦的地势、连片的良田,杨梅山镇大力发展水稻制种、油菜种植、红薯种植加工等特色农业产业,使连片的“农闲田”成为群众增收的“致富田”。2023年,全镇水稻制种、红薯种植加工产值分别达1000万元。
2021年以来,杨梅山镇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农业休闲样板区建设,将平和村、月梅村、城头村、土桥村等四村连点成线、串联成珠、集片成带,着力打造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八好乡村”。
平和的油菜花,月梅的红薯粉,水落岱的橡子豆腐。
2016年5月以来,水落岱村村民曾易路返乡创办湖南绿橡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流转炉背岭3024亩土地种植橡子树,生产加工橡子豆腐干、橡子淀粉系列产品。2023年,公司加工橡子果200吨,生产橡子淀粉系列产品40吨,其“橡子豆腐制作技艺”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乡风文明
乡村兴,乡风新。
“以前,这个地方各家各户都有地,有的还有羊舍。为了建戏台,村民们二话不说、主动腾地,把羊舍都拆了。”丰收大戏台前,平和村村支书、村委会主任杨艳兰记忆犹新。
说起平和村村民共富促进会,杨艳兰更是自豪不已。“通过组织乡贤、好人典型、驻村干部、村干部,我们成立了村民共富促进会,开展了走访慰问、志愿帮扶、应急救援,更好地推动了村级事业发展。”她说。
对村里的事,村民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2023年,全镇拆危拆旧8万多平方米,村民却没要一分钱补偿。
在杨梅山镇,“五会治村”“屋场恳谈会”“村民共富促进会”构建起了治理新格局,凝聚了致富新力量。2023年,“村民共富促进会”成功入选湖南省民政厅2023年全省基层治理创新实验单位名单。
老矿新生
杨梅山镇,一度是产煤大镇,境内的原杨梅山镇煤矿名气不小。
老矿能否新生?
在湖南嵘通环保建材有限公司,从湖南瑶岗仙矿业有限责任公司运来的废石料变身为机制砂,随后被装运上火车,送往粤港澳大湾区。
作为湘商回归企业,嵘通环保在落户杨梅山镇后投资2.5亿元建设环保建材项目。该项目可年产机制砂100万吨、特级道砟90万吨,可实现产值1亿元以上、利税达1200万元。
“之前,这里有个特种水泥厂,但已经倒闭多年,厂房和设备处于闲置状态。通过招商引资,企业收购了特种水泥厂。同时,通过循环利用,对矿山废石料再利用,真正实现了变废为宝,也极大缓解了矿山尾库填埋的压力。”嵘通环保总经理颜江山说。
该镇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招商引资,大力扶持湖南嵘通环保建材有限公司、宜章县杨梅山镇闽达建材有限公司、宜章县香花萤石球加工厂等企业的发展。目前,已引进4个超亿元项目在镇内落地实施。
红色茶园
香花村茶园,当地村民有句顺口溜:“郴州到宜章,茶园三个庄,山清又水秀,是个好地方。”
“我之前是贫困户,通过党和政府的帮助,种生姜、油茶,现在脱了贫,致了富。”45岁的村民余小元说。
杨梅山镇积极争取文旅部门的支持,先后投入资金160余万元,加固改造了白零嫒故居、余经邦故居等地,同时引导当地群众发展产业,推动红绿融合发展。
春风又绿杨梅山。
杨梅山镇,一个生机勃发的乡镇,一个和谐富美的乡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