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兴市公安局构建生态警务模式纪实
版次:A03 作者:来源: 2024年08月31日
民警在小东江景区开展野生动物保护巡查
□ 通讯员 陈倩琳
资兴市拥有森林面积320万亩、种子植物178科2031种、野生动物244种。拥有蓄水量81.2亿立方米、水质常年保持地表水一类标准的“绿色宝库”——东江湖,是全省首个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级荣誉的县(市、区)。
近年来,资兴市公安局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提出的“真正把生态系统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保护好”“守护好一江碧水”等重要指示精神,执绿为笔,以“警察蓝”厚植“碧水情”,以“平安色”绘就“绚丽图”。2023年,该局共办理涉渔、涉野、涉环境案件70余起,挽回经济损失3000余万元。
“我们通过在全域构建‘以生态警长制为统领、联动共治为抓手、全民护绿为目标’的生态警务模式,大力提升了新质生态警务战斗力,绘就了绿水青山‘绚丽图’。”资兴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周文伟介绍。
生态警长制 构建“三级六域”体系
青山绿水,鹭鸟纷飞。站在东江湖畔放眼望去,成群结队的鹭鸟悠然自得,时而展翅翱翔,时而游弋碧水,生态美景尽收眼底。
近年来,资兴市公安局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生态警务工作中,结合辖区实际,将该市按照“水域、林区、矿区、景区、园区、田区”等六大生态领域划分生态网格,搭建了“局领导靠前抓、派出所所长负责抓、社区民警具体抓”三级生态警长责任架构,形成了以“警察蓝”为辨识度的基层生态警务全域覆盖的护航体系。
如今,该局的64名生态警长、15支生态巡逻队伍的队员们穿梭在青山绿水之中,肩负着保护自然生态资源的重任,常态化打击破坏生态环境违法犯罪。
2023年12月,生态警长姚瑞江和生态巡逻队在新民村附近巡逻时,发现2只受伤的幼鸟,立即送往野保站救治。经鉴定,确认这2只幼鸟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猴面鹰。截至2024年4月底,资兴市生态警长队伍已救治野生动物40余只,其中,国家级保护动物28只,破获涉野生动物违法犯罪案件41起,挽回经济损失1000余万元。
联动共治 实现“警景”同频共振
“人间天上一湖水,万千景象在其中。”东江湖是耒水的源头之一,湖面面积160平方公里,被列为湖南省最大的饮用水水源地和长株潭城市群战略水源地,也是市民休闲、休憩的热门区域。
“东江湖大坝景区深夜有人活动,存在非法捕捞嫌疑,请你们及时排查。”4月份,东江水上派出所生态警长袁嘉霓接到资兴市公安局大数据实战中心的信息推送。
“深夜村子里怎么会有人活动呢?”异常情况引起袁嘉霓的注意。随后,袁嘉霓在湖岸线蹲点守候,当船只陆续靠岸后,袁嘉霓和同事当场抓获非法捕捞嫌疑人李某等3人,通过与资兴市农业农村局、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等单位联动,该案被快侦快诉。
资兴市公安局还联动市林业局等7个部门,构建了情报互通、重大案件会商、线索双向移送、协同治理的闭环处置机制,强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衔接,畅通生态类案件快办快处“绿色通道”,提升生态综合治理能力。2023年以来,该局对东江湖水源保护区开展巡查21次、联合执法12次,共破获非法捕捞、非法采矿等案件16起,办案效率提升16%,平均缩短办案时长13天。
全民护绿 绘就生态共护蓝图
“警察同志,我在谷洞村看到了一股浓烟。”2023年11月,1名热心群众在路过该村时,发现了山林中冒出浓烟。经核实,该村村民曹某在户外务农时,不慎点燃田边的杂草,所幸路过村民及时发现,没有造成严重后果。据统计,自去年以来,资兴市通过警民协作,有效阻止森林火情共12起。
为确保林区森林火灾“零发生”,2023年以来,资兴市公安局采取“1名民警+乡镇工作人员、巡河员、护林员”的“1+N”模式组建了森林防火巡逻宣传小分队,紧盯主干道、山塘边、家门口、手机端等“阵地”,开展“沉浸式”“环绕式”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2.6万份,安装张贴宣传横幅、警示牌108条(块),召开群众会48场次3380人。
同时,资兴市公安局依托大数据实战中心和智慧公安警务云平台,集成GPS定位巡护、无人机巡飞和视频监控巡查等,共联合开展排查整治23次,制止侵占山林乱砍滥伐2次,全面提升了林区的监测预警、治安管理和资源保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