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A03 作者:来源: 2025年02月08日
□ 徐杨
我工作在郴江畔,下了班喜欢去苏仙路上的“老同志茶楼”喝茶。那地方古朴雅致,环境幽静,确实是闹市中的小桃源。
一个秋日的傍晚,我下了班进茶厅休憩,厨师老邓戴着法式白色高帽,拿着一沓报纸走过来,笑嘻嘻地坐在我对面,竟说要拜我为师,学习书法。我吃惊不小,说不会不会,莫开玩笑。
老邓就把报纸摊开在案桌上,让我看他临写《兰亭序》的墨迹。那字歪歪扭扭,显然是刚学不久。老邓说,这是你每天丢在茶楼的废报纸,宣纸太贵,我每天晚上炒完菜,就在报纸上练毛笔字,你帮我看看,指点指点。我坚持说不会写毛笔字,指导不了他。老邓争辩说,你随手写在报纸上的字,蛮好看,虽不是毛笔写的,但你一定会写,一定懂得。
我朝报纸上一看,那些空白处确实有我写东西时信手涂抹的字迹,没想到老邓竟然这么认可,心里就有些感动了。我拿起老邓的报纸习作,尽自己略知一二的书法知识,给老邓的《兰亭序》临帖逐字作了点评,告诫他一定要遵循法度,苦心临摹,力求写出古意、古韵。
老邓说,他现在突然爱上了书法,已将茶楼挂的十几幅书法作品用手机照了相,有空就研究,照着写。我劝他还是先临古人帖,收效会更好。他说谢谢我,会照我说的去练。我听毕略感惭愧,自己是个半桶水,竟也麻起胆子给人开讲书法要诀了。
过了几个月,春节到了,初三上午茶楼一开门,我就上去喝茶。刚坐下,就见老邓一身西装走了过来,显得蛮精神。他叫坐台美女端一盘瓜子花生,一盘糖果,一盘点心水果摆在我面前,说要感谢我,他请客。我说还是我来买单,可他口气坚决,说一定要请,要感谢我几个月来的热心指导。
老邓喝了一盏茶,面带喜色说,刚才端盘子过来的美女是他大女儿,过些日子就要嫁人了。我一惊,不由抬起头,看向柜台里穿着红色旗袍的窈窕美女,其实我们蛮熟,我还多次看过她娴雅优美的茶艺表演,只是不知道她是老邓的爱女。我说,你有次喝醉了,骂哭了她,原来是你的女仔,你以后不要再凶她了呵。老邓说,女是好女,只是担心她以后吃苦,唉,女大不中留,嫁得好我就安心了。我安慰老邓说,放心,她很优秀能干呵!
夏天,老邓的女儿出了嫁,没来上班了。又不久,由于茶楼的生意日趋冷落,他承包的伙房也难以支撑下去,便辞了职,到街上的一家餐馆炒菜去了。
转眼又是冬天。这天晚上,老邓抱着十几幅写在毛边纸上的书法来茶馆找我。他身上散发出一股酒气,说他们村里一位老人去世了,他帮忙布置好灵堂,又被主家请去写挽联什么的,办完丧事,主家封了两百元钱给他作酬劳。老邓说,现在他在乡下已小有名气,村民办红白喜事时,常请他去写字兼掌大勺炒菜。我真为他高兴,鼓励他说,拿锅铲的手是可以舞好毛笔的,你是有天赋的人,以后我介绍书法家协会的行家指导你吧,我水平不高,没办法提升你了。老邓说,哪里的话,我相信你。我说我不是谦虚,你相信我是盲目相信,你没见过我写的毛笔字呀!我给你找一个正规的老师来,这是为你好,我们还是朋友嘛。
老邓朴实而天真地笑了,说,我听你的。
这年春节前,我打苏仙岭福地广场路过,看到市书法家协会的朋友又在给市民们免费写春联了,再一细瞧,发现老邓也站在桌子后兴高采烈地挥毫泼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