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A03 作者:来源: 2025年04月26日
□ 卿定文
创新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传播,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方式和必然要求。2021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就强调:“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和研究布局,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因此,从传播主体、传播途径、传播对象、传播话语等多方面进行创新,是广大理论研究者和宣传思想文化部门要着力解决的一个新场域。
优化传播主体,锻造优良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传播方面,打造新型媒体集团,优化海外传播媒介布局也是重要的选择,在亚非拉美、欧美等地建立新的传播平台,壮大海外传播力量。同时,努力培养涵盖党校、高校、军队系统和社会科学研究者、新闻从业者的“五路大军”队伍,挖掘和打造一支有社会影响力、有党性的自媒体传播队伍,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传播提供人才保证。
创新传播途径,丰富传播方式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要适应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的新情况,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当前创新习近平文化思想传播途径非常重要,传播方式也亟须多样化,以增强传播的吸引力与感召力。趣味漫画、趣味动画加短评、创意公益广告宣传、主题展览和主题歌曲等方式都可采用。适时制作一批高品质的短视频作品,通过各类大众平台进行传播。通过各种类型的影视节、艺术展览、传统节庆活动等节会活动和海内外文化交流活动,形成新的传播格局。
细分传播对象,进行分众传播
在新媒体快速发展背景下,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传播,要根据传播对象的差异性特征,适当细分传播对象,使传播内容更好地体现受众的特征和偏好,进行分众传播,有利于受众对传播内容的关注、认同与接受,也能体现和适应当前社会信息分众化、差异化的趋势,加快形成新的传播方式。如面向党政机关干部、科学研究人员的传播,面向新闻媒体、广电行业等的传播,面向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从业者等的传播,面向普通社会大众的传播,都要根据受众特征,进行精准而有差异的分众化传播,以提高传播的效能。
改变叙事风格,变更传播话语
近年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与传播语态经历了从“讲话”语态到“说话”语态,再到“对话”语态的转变有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理论创新‘飞入寻常百姓家’。”他在诸多场合的讲话中,善于讲故事、用典故、举事例,善用聊天式、谈心式娓娓道来的语言风格,对青年人的吸收力很大。在传播习近平文化思想时,改变叙事风格,使用网络流行词、通俗俚语、历史典故,注意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增加语言的吸引力和趣味性,以情感共鸣促推大众的思想接受,影响力和传播力也将得到提升。
(作者系湘南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