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中夏对创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贡献

版次:A03    作者:来源:    2025年06月21日

□ 孙佑民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邓中夏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工人运动领袖。他率先传播马克思主义,参与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创建和中共一大筹备,是在建党思想引领、阶级力量凝聚、组织体系构建与理论路径探索等方面,极具实践深度与理论前瞻性的重要开拓者。

坚定信仰、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坚持不懈为建立马克思主义政党做思想准备。1917年7月邓中夏以“邓康”之名考入北京大学国文门(中文系)。在文化新风的感染下,积极学习新知识、研究新思想,开始思考救国救民的道理。在李大钊影响下,邓中夏开始密切关注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1919年5月4日,邓中夏等人带领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演讲、散发传单、抗议示威,火烧赵家楼。在五四运动的酝酿、爆发、发展等每个阶段始终站在斗争最前列,为伟大的爱国运动取得胜利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实现从对马克思主义热情关注者到坚定信仰者的蜕变。1919年8月,邓中夏和一批进步学生在北京租了一个四合院,取名“曦园”,在这里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在胡适与李大钊关于“问题与主义”的论战中,邓中夏初步认定了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上开始转向接受马克思主义。1920年3月,在李大钊倡导下,邓中夏等于北大秘密发起成立中国最早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20年10月,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共产党小组”在北京大学图书馆李大钊办公室成立,邓中夏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忠实拥护者。1927年大革命失败的危急关头,受中央派遣赴江西九江,与叶挺、聂荣臻等正确分析形势,建议中央立即采取独立军事行动,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1928年3月赴莫斯科出席赤色职工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任中华全国总工会驻该组织代表。1933年5月,邓中夏在上海工作时由于叛徒告密被捕,以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和共产党员的钢铁意志,面对严刑拷打,坚贞不屈,拒绝敌人的高官厚禄诱惑,临刑前高呼:“请告诉大家,就是把邓中夏的骨头烧成灰,邓中夏还是共产党员。”

邓中夏是中国工人运动的杰出领袖,开创中国早期工人运动的成功道路,为创建无产阶级政党打下坚实的组织基础。1920年冬,邓中夏深入长辛店铁路工厂的工人中宣讲革命道理,从此长辛店作为联合产业工人的长期驻点,成为中国现代职工运动的起点。1921年初,邓中夏发起创办长辛店铁路工人劳动补习学校,成立“长辛店工人俱乐部”(工会)。1922年,邓中夏多次到长辛店组织党员骨干制定罢工方案,起草《京汉铁路长辛店工人俱乐部罢工宣言》。1922年8月24日,长辛店3000余名铁路工人罢工致南北铁路瘫痪,带动北方京奉、正太、津浦等铁路工人相继罢工并取得胜利,显著提升了产业工人思想觉悟,有力推动了工人运动发展。1923年2月4日,邓中夏组织京汉铁路两万余工人大罢工,吴佩孚调动两万军警镇压,制造了骇人听闻的“二七惨案”。随后紧急成立“铁路工人罢工后援会”,声援京汉工人铁路大罢工。此次罢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顶点,虽以失败告终,却彰显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巨大力量,扩大了党在全国的影响,标志着中国职工运动从改良生活的经济斗争转向争取自由的政治斗争新阶段。

邓中夏是建党实践的积极参与者,也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在早期组织建设、党的纲领制定、付诸革命实践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的核心成员之一。1920年10月,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初名“共产党小组”)成立,李大钊任书记,邓中夏为最早成员之一,奠定北方党组织发展基础。1921年,邓中夏作为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成员,深度参与中共一大的前期联络与筹备工作。同年6月28日,邓中夏向先期抵达上海的代表介绍北方建党经验,并正式递交《北京共产主义组织给中共一大的报告》,全程参与大会文件修订工作。1922年7月,邓中夏以正式代表的身份参加“二大”,并参与党的纲领的制定。邓中夏在讨论中强调工人阶级必须团结农民和小资产阶级,才能形成革命的联合力量。这个观点被写入大会决议,成为党的统一战线思想的早期雏形。此次大会上,邓中夏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并被任命为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主任,成为党领导工人运动的最高负责人。

从党的三大到六大,邓中夏始终以核心领导人的身份参与党的重大决策。在中国共产党三大,当选中央候补执行委员。面对国共合作问题,邓中夏主张保持党的独立性,同时积极发动工农群众,反对右倾妥协。中共四大,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明确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中共五大,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在蒋介石进行“四一二”大屠杀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的危险时刻,邓中夏坚决支持毛泽东的土地革命主张,批判陈独秀右倾错误。在莫斯科召开的中共六大上,邓中夏当选为中央委员,并任中央军事部部长(后改任中央党报委员会主任),作为中国工人运动的代表,向共产国际介绍中国革命经验。

邓中夏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理论家。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到中国工人运动的实践中,不断在复杂的革命斗争中总结经验、提升理论。在白色恐怖中笔耕不止,撰写了大量的理论文章,编纂了《中国职工运动简史》,成为第一部系统总结中国工人运动的理论专著,丰富了国际工运历史,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重要贡献。邓中夏的工运理论,总结了在资本主义工业发展不充分、产业工人力量薄弱的中国开展工运的斗争经验。在邓中夏等中国共产党人的领导下,中国工人阶级从分散走向团结,中国工人运动从自发走向自觉,探索出中国工人运动的成功实践的道路。1922年,邓中夏作为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总部主任,带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积极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创办发行《劳动周刊》,指导中国工人运动。1922年1月至1923年2月的13个月时间里,全国工人罢工逾百次,参加总人数在30万人以上,形成中国第一次罢工高潮。同时,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打垮帝国主义国家的联合阵线。邓中夏总结上海五卅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无产阶级的孤立,无产阶级没有取得广大农民与城市贫民的支持。随后,又撰写大量的文章,反复阐述“工农联合”“工农兵联合”的重要性。1925年5月,在领导省港大罢工中,邓中夏开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办《工人之路》刊物,积极推动组织农民协会和自卫军。省港大罢工坚持16个月后宣布罢工结束,在经济上、政治上给英帝国主义者以沉重打击,充分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实行工农联合的首次成功实践,也是邓中夏将丰富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工运理论指导中国革命实践的成功范例。

(作者系中共郴州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