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前三季度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质增效
版次:A03 作者:来源: 2025年10月24日
□ 郴州日报·今日郴州客户端全媒体记者 谢韬 通讯员 武娜
10月23日召开的郴州市“六大新行动”2025年三季度观摩暨产业链建设推进会上,通报了今年1—9月全市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情况。
今年年初以来,我市紧紧围绕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目标,推动产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质效双升的良好态势,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三大产业协同发力,经济运行稳中向好
农业基础持续巩固。1—9月,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393.91亿元,同比增长3.8%,粮食、蔬菜、畜牧、渔业等行业均保持稳定增长,展现出较强的产业韧性。
工业“压舱石”作用更加凸显。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2%,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四。北湖区、苏仙区、桂阳县等8个县市区增速超过10%,显示出区域工业经济的强劲活力。
服务业发展稳中有升。1—8月,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达137.8亿元,同比增长8.6%,增速较1—7月提高1.1个百分点。纳入GDP核算的十大行业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达77.4亿元,整体呈现持续向好态势。
重点产业链加速成长,集群效应日益显现
全市11条重点产业链(不含旅游消费)实现总产值3586.8亿元,其中7条产业链增速超过10%。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产值达1183.3亿元,同比增长29.4%;锂电和新能源产业产值达612.76亿元,增长15.8%;旅游总花费达669.5亿元,增长9.7%,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产业集群建设取得新突破。工业领域,郴州市稀贵金属新材料产业集群成功获批省级产业集群,嘉禾县钻攻机床、资兴市硅基新材料成为省级培育对象。农业方面,郴州生猪、湘南“供粤港澳”蔬菜、安仁中药材、永兴柑橘、临武家禽等一批省级产业集群项目成功申报,区域特色农业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
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有效投资支撑有力
招商引资成果显著。全市新引进投资额2亿元以上重大招商项目271个,完成年度任务的112.92%,总投资额1442.37亿元。其中,11条重点产业链项目228个,投资额1240.33亿元,占比85.99%。截至9月底,项目履约率93.36%,开工率87.08%,到位资金385.94亿元。
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全市137个重点调度投资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完成投资229.47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02.97%。新能源动力和储能产业基地项目作为省十大产业项目之一,其3个子项目今年计划投资24.56亿元,1—9月已完成投资25.47亿元,进度达103.7%,展现出高效推进态势。
市场主体培育壮大,创新能力持续增强
农业领域,新增74家市级龙头企业,安仁县生平米业“大米加工5G数智化产业项目”荣获2025年全国农村创业项目大赛二等奖。工业方面,新增2家国家级链主企业、6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2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家省级智能工厂,培育智能制造企业33家、车间56个、工位343个,超额完成年度目标。
文旅融合亮点纷呈。苏仙区裕后街获评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乌米香姐非遗工坊”入选全国“非遗工坊典型案例”。桂阳县入选全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和谐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汝城县、桂东县、资兴市等地在康养旅游、文旅项目方面屡获殊荣,全域旅游格局加快形成。
产业合作深入推进,开放平台能级提升
截至9月底,全市累计开展“供需对接”活动27场、“金融对接”活动20场、“校企对接”活动26场、“内外对接”活动 29场,有效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
园区建设量质齐升。全市园区通过深化改革,发展效能显著提升。1—8月,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2.9%,高于全省平均3.9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一;工业投资增速10.0%,高于全省3.0个百分点;外商直接投资总额1.46亿美元,同样位居全省首位。
创新驱动成效显著,政策服务精准高效
全市新增发明专利“破零”企业22家,授权发明专利30件,培育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23家、创新平台22家。郴江实验室实体化运行,聘请湖南大学教授黄守道担任主任,推动组建实验室专家委员会和科技创新联盟。“科技服务超市”促成交易195项,相关经验入选科技部全国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典型案例。
政策支撑体系持续完善。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各县市区及园区相继出台一系列支持制造业、科技创新、营商环境优化的政策措施,安排产业引导资金,提供知识产权信用贷款支持,为企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
服务保障提质增效。全市2397名企业服务专员和项目服务专员全覆盖联系2949家“四上企业”和945个项目,累计摸排并解决企业诉求1747个,问题解决率94.1%。通过系列降本增效举措,累计为企业降低成本18.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