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

魅力郴州 版次:A02  作者:  2022年02月21日  

郴州市城区

东江湾

沙洲游客服务中心

□ 郴州日报·今日郴州客户端全媒体记者 黄婧雯

95.97万、8.87亿。

按2021年文化和旅游部统一核算方法,2022年春节长假郴州市共接待国内游客95.97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8.87亿元,按同口径同比分别增长6.80%、5.53%,接待人次和旅游收入均排名全省第二位。

广东游客陈友兰,就是其中之一。

“莽山的云雾每次来都有不一样的感觉,运气好的话,还可以看冰挂。”陈友兰高兴地展示着手机里春节期间拍摄的莽山云海照片。

她与家人,是郴州的常客。“冬天可以到莽山看冰挂、热水泡温泉,夏天我们家人喜欢去桂东或者仰天湖,凉快,空气好。”她说,在一家人眼里,郴州四季都有不同的玩法、不同的美景。

这样的游客还有很多,且越来越多。2021年,全市接待游客6000余万人次,旅游收入超过580亿元,稳居全省第一方阵,并获评2021中国·广东旅游总评榜年度最受欢迎国内旅游目的地,是唯一一座广东省外的获奖城市。

郴州旅游,来势正好。

创响“湘南红” 做好“红绿+”文章

郴州旅游最亮丽的底色是什么?相信很多人会回答——红色。

这里,红色革命的浪潮曾风起云涌。湘南起义爆发、第一军规颁布、红军长征突破第二道与第三道封锁线……郴城大地上,涌现了一批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时光荏苒,红色历史与英雄初心永不褪色。如今,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瑶族村“半条被子”的故事仍然感人至深。1934年11月,3名女红军借宿郴州汝城沙洲村徐解秀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条被子剪下一半给她留下。

“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邓华故居、黄克诚故居、第一军规广场、湘南起义纪念馆……遍数郴城,全市拥有161处红色旅游资源。其中,“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被中宣部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今年春节期间,仅汝城县沙洲红色旅游区,就接待游客约0.85万人次。

红色旅游火了,当地居民的日子更有滋味了。以沙洲瑶族村为例,“半条被子”的精神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村民摆摊开店种水果,每天都忙得不亦乐乎,村干部、志愿者也与村民一道,共同将沙洲村发展得越来越好。朱新亮开了农家乐,一年的流水达到100万元;广东媳妇朱晓英扎根沙洲,开起奶茶店,还兴致勃勃地做起了土特产销售,攒下一千多位回头客;朱小红的土菜馆生意还是那么红火,一年的收入达到了30万元,一家人的生活大大改善……2021年,沙洲村的人均收入达到17000多元。

除了红色旅游持续升温,郴州的大好山水,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

爱看山?这里有莽山、王仙岭生态公园、九龙江国家森林公园、西瑶绿谷等“天然氧吧”;

爱看水?东江湖面积达到160平方公里、蓄水量81.2亿立方米,汝城温泉最高水温达到98℃、被誉为华南温泉之王;

爱丹霞地貌?国家地质公园飞天山有“丹霞奇境,寿山佛地”之美誉,被徐霞客称赞“无寸土不丽,无一山不奇”;

爱草原?仰天湖大草原海拔超过1300米,合理布局了休闲观光、骑马射箭、露营民宿、摄影写生、森林康养等功能区;

爱溶洞?万华岩发育的母岩为距今3.55亿年前的晚古生代石炭纪,被称为“世界溶洞奇观”;

爱古建筑?永兴板梁古村、桂阳阳山古村与汝城古祠堂,可全景展示湘南民俗民居特色……

郴州的美景,一时半会儿可数不完。

在郴州,我们正全力创响“湘南红”红色文旅品牌,做好“红绿+”文章,全力建设红色与绿色相映成画福地郴州。我市发布了“湘南红”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在全省率先出台《全域旅游促进暂行办法》,率先制定《郴州市红色旅游发展规划(2020—2030年)》《湘南红世界级红色旅游景区走廊概念性策划》等红色文旅规划,并在全省率先建成“乐游郴州”本地智慧文旅平台。

2021年,我市还突出抓好湖南(沙洲)红色文旅特色产业园建设,革命人物故居的修缮维护及复原展陈工作进展顺利;仅用46天时间,就完成了中国女排竹棚馆重修建设;核工业711功勋铀矿旧址被工信部公布为全国第五批工业遗产,文明瑶族乡被评为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乡),沙洲文旅小镇更获评湖南省文化和旅游特色产业小镇……

用活文旅资源 提升郴城魅力

稻草灰水粽,于2018年获批成为桂阳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桂阳县流峰镇泉金村的“90后”张海平,曾带领村民们共同传承这一老手艺,让古老的灰水粽重新焕发生机,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各地,还带动18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在郴州,“非遗”是“活”的。

昆曲,是我国的古老剧种之一,至今已有500多岁“高龄”。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昆曲为世界首批“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这一古老的艺术,如今,在郴州仍焕发着勃勃生机。如2021年底,湘昆走进市十二完小,掀起了校园里的“昆曲热”,让湘昆涨了一批“小粉丝”;湖南省昆剧团结合“半条被子”的感人故事,创排现代昆剧《半条被子》,首次公演并圆满亮相第八届中国昆剧艺术节,即获得满堂喝彩;第七届湖南艺术节上,现代昆剧《半条被子》又荣获湖南艺术节“田汉新创剧目奖”,主演刘婕、张璐妍荣获“田汉表演奖”。

板梁古村有周礼古宴的乡俗文化,保存较为完整并流传至今,已成为附近居民与远方来客共同期盼的盛大活动。

例子还有很多。资兴瑶族盘王节(还盘王愿)现场总是热闹非常,大布江拼布绣走进了特殊教育学校,让师生共同体验起拼布绣之美;我市举办了“红色沙洲多彩非遗”湘赣边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展演活动和非遗过大年等系列活动;郴州市银饰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高聪文拥抱新技术,将精美的银饰带上直播平台,让月销售额增加到300万元……

近年来,我市的嘉禾伴嫁歌等3个项目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而银饰锻制技艺、传统宗祠营造技艺、湘南木雕、嘉禾倒缸酒酿造技艺、桂阳太平窑陶瓷烧制技艺、嘉禾菜刀锻造技艺、黄氏丹灸罐熨疗法、临武夜故事被省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此外,郴州的民间文化艺术同样“活”得有声有色。它们积极融入现代生活,多形式开展活动,拥抱更多的年轻人与新技术,越来越有活力。汝城县土桥镇(汝城香火龙)、宜章县玉溪镇(抬阁·宜章夜故事)、嘉禾县(嘉禾伴嫁歌)、临武县(临武傩戏)、北湖区(郴阳花灯小调)、宜章县(莽山瑶族盘王节)被评为“湖南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在郴州,历史文化街区也是“活”的。位于市城区的裕后街,始于秦汉,至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自古就是商贾贸易繁华之地。如今的裕后街,既保留了湘南民居的传统风貌,又成为城市里新的“打卡点”。街区里发展起新业态,集合了一批广受市民欢迎的“网红店”,年轻的身影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这里。这条集文娱、商业、休闲、居住于一体的历史文化街区,如今“越夜越美丽”。

当前,我市正稳步推进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建设。裕后街、首家、刘家、桂阳县十字街、桂阳县七里街、桂阳县盐行街、汝城县中大街—半边街—上黄门街、汝城县津江村入选湖南省历史文化街区。裕后街历史文化街区入选省级旅游休闲街区和首批湖南省示范步行街,入围TRUE文旅超级评价榜2020中国最佳文旅项目名单。

我们还成功举办(承办)了2021年湖南省(夏季)乡村文化旅游节、“起飞新郴州”郴州(北京)产业招商暨文旅推介会、“红色沙洲、多彩非遗”湘赣边非遗展演、郴州市“传承红色基因推进绿色发展”文创(旅游商品)设计大赛、郴州市趣味运动会、苏炳添郴州健康跑等文化旅游节会和体育赛事活动;在2021年湖南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商品大赛上夺得2金2银5铜的优异成绩;大力推进郴州西河风光带和郴江滨水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建设,推动爱莲湖濂溪书院修缮利用和市群众文化活动中心改造,开展“郴江夜话·文旅漫谈”活动,打造“郴州八点半,夜空最闪亮”文化地标……

发挥郴州优势 打好发展“特色牌”

“郴州各个景区之间的距离比较远。”打开某旅游点评网站,不少攻略中都提到了这样的话。

的确,郴州11个县(市、区)有不同的“看点”与特色,但从“点”到“点”,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或需要经过长长的山路,对驾驶技巧有一定要求。如从市区前往莽山,驾车需要近两个小时;从市区前往仰天湖,也需要近一个半小时的车程。

但在郴州,“散装景区”却成了一大发展优势——我市紧邻粤港澳大湾区,交通便利,京港澳高速、厦蓉高速、平汝高速、许广高速、宜凤高速、107国道等穿境而过,发展自驾游产业有基础、有优势。

我市在全国率先完成自驾旅游新业态的服务类标准体系建设,打造了一批特色文旅小镇、特色乡村休闲体验线路和景点,编制建设了不同路径的自驾游网格化精品线路10余条,并被评为“中国优秀自驾游目的地”。

郴仰公路就是其中之一。在这条全长50多公里的公路上,公共厕所、景观平台、便捷加油通道等基础设施完善,有效串联起沿线景观与产业,有力带动农产品销售、助推乡村振兴。

这样的旅游公路,在郴州还有不少。宜章县燕子岩风景区,邻近莽山,黄莽高级旅游公路穿境而过。近年来,得益于这样的交通区位优势,燕子岩乡村旅游发展势头强劲。全村累计投资6000多万元,打造起桃花园、高空滑索、高山彩虹滑道等备受游客欢迎的新项目。仅2021年春节期间,这里就接待了游客近10万人;2021年,燕子岩旅游产业带动村民年人均增收超过5000元。

除了自然美景与游乐项目,如今的郴州,民宿也成了吸引游客驻足的亮点之一。在东江湖附近,东江湖环湖公路就串起了不少优质民宿与农家乐。每到节假日,这附近的民宿总是供不应求。

喜言·湖隐松间、那山那水云溪居、东江湖小镇云雾山、依朵云……实际上,遍观全城,星级民宿不少。2015年开始,我市各县(市、区)相继出台精品民宿发展专项规划,如今已根据各地的自然景观、人文环境等,形成了东江湖山水主题、汝城温泉主题、仰天湖高山草原主题等特色民宿群。

同时,我市实行统一授牌挂牌、评星定级,走“精品化”民宿发展之路。东江湖民宿协会、郴州市旅游民宿协会等陆续组建,并很快肩负起推动民宿行业健康持续发展的责任——通过组织培训活动,邀请民宿从业者交流经验,分享民宿设计、运营管理、活动策划等实用课程,进行技能比武,不断提升服务质量。目前,全市拥有旅游民宿600多家,年接待游客70多万人次,直接或间接帮助1万多群众增收就业。

聚焦特色、扩大优势,总是助推文旅产业发展的应有之义。下一步,我市将着力打造“一核一环三带(区)四板块”总体布局,聚焦“一极六区”建设,深入推进千亿文化旅游产业创优发展,推动区域合作交流,全面创响“湘南红”红色文旅品牌。

我们将深入实施《郴州市打造传承红色基因推进绿色发展示范区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加强红色资源保护,实施重点红色文物提质改造工程,突出抓好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湖南段)纪念馆、湖南(沙洲)红色文旅特色产业园建设,做好“红绿+”文章,支持莽山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深入实施千亿文化旅游产业创优发展工程,建设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推动沙洲—莽山—东江湖—飞天山—仰天湖区域串珠成链,提质壮大旅游民宿产业,并开展大型民族歌剧《陈家大屋》、大型昆剧《半条被子》等红色精品剧目展演,整合开发夜赏、夜游、夜宴、夜娱、夜宿系列产品,助推夜间经济发展;精心策划“红色+绿色”“红色+暖色”“红色+古色”“红色+有色”等特色旅游精品线路,全面提升郴州文旅知名度和美誉度,强化大湘南、湘赣边、红三角等区域联动发展,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深度合作,把“湘南红”打造成为郴州文旅开放合作的“最亮色”,全力建设红色与绿色相映成画福地郴州。

湘ICP备4310030200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