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建湘
8月5日,笔者与市教育基金会工作人员及媒体记者一行来到重点资助对象的大学新生所在地嘉禾县。在这神农教耕之地,大家情不自禁地融入了该县教育基金会在坦坪镇田心村教学点开展的大学生志愿者爱心传承支教活动中。
田心村被誉为“爱心村”,久有尊老爱幼优良传统,村委办的老有所乐活动站,是老年朋友每天必到的打卡地,也称“村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该村自古有尊孔崇文传统,郴州本土文豪李沥青便生长于此,并有他“灌园施雨润物无声”名言留予后人。
田心村非常重视教育,成立了村级教育专项基金领导小组,村支书任组长。该村每年都开展爱心捐资助学,去年募集资金就达68万元。村支两委提出的口号是“为把我村建设成为人才摇篮而共同奋斗。”嘉禾县教育基金会选择在这样重教兴村的环境里开展爱心传承活动,为大学生志愿者们提供了一个把好事做好的社会实践平台。其特点主要体现在:首先是参与组织活动的范围大了。该县教育基金会联合村支两委和村民自治组织参加活动,以党的十八大以来该村脱贫摘帽、扶贫致富的典型事例为教材,引导教育大学生志愿者们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奋力新征程,喜迎二十大。其次是志愿者队伍的组织管理更方便了。志愿者队伍由社会公开招募改为以本地大学生为主体,志愿者在家食宿,队伍组织较易。三是志愿者的热情更高了。他们在展示自己学识才华的同时,更能为家乡的青少年成才培养做点实事而自豪。四是活动内容更丰富了。根据家长的要求和青少年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切合本地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形式活、内容多、效果好,如防溺水教育、学生体能训练,学科查漏补缺、美术书法技能培养等。五是志愿者与学生、村民一举多赢、各得其所。志愿者们能把心植入故土、把情注入乡村。一方面能在父母膝下尽孝心;另一方面能拉近与父老乡亲的感情;大学生的家长们看到自己的孩子能在家乡锻炼成长,更是喜笑颜开。本地大学生志愿者用自己的辛勤劳动,为村民解决了中小学生假期无人管的问题,深得群众欢迎。
嘉禾县教育基金会理事长李峰表示,这种充分调动本地大学生积极开展爱心传承活动的方式,是在总结过去开展这项活动经验基础上采用的更便于组织管理的形式。今年仅在少数几个乡镇学校开展,待取得成效和经验之后,再在全县范围内推广,使爱心传承活动这个特色项目真正成为学校和当地组织自觉参与、学生受益、家长欢迎、协力做好的亮点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