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龙梅:梅花香自“为民”来
谢龙梅,北湖区燕泉街道振兴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扎根社区十余年,以社区为家,视居民为亲人,用青春和责任践行一名社区干部的使命担当。向上争资300余万元,提质改造香樟雅苑等老旧小区,打造“党群议事厅”“香樟时光隧道”等特色服务品牌;推动成立“刘英妈妈谈心室”,组织200余名志愿者,结对帮扶孤寡老人和重管人员,帮助吸毒人员成功戒毒并就业;成立民乐协会和春晖艺术团,以趣缘凝聚民心、用活动丰富生活,社区“家”文化氛围日渐浓厚。
罗改革:锐意进取谋振兴
罗改革,苏仙区许家洞镇钟家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勇于实干担当,以“支书带头干、党员跟着干、群众一起干”,仅用2个月拆除涌水澜组危房杂房96栋、2万余平方米;多方筹集资金200余万元,建成村小广场、停车坪,修缮屋场党小组活动阵地,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村庄“旧貌”换“新颜”。敢于求新求变,面对钟家村面积小、经济基础薄弱现实,结合实际,建设光伏发电站,采取保底分红模式,投资蔬菜基地和龙虾基地,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46万元,大力推进乡村振兴。
王爱卿:闯出偏远山区致富路
王爱卿,资兴市汤溪镇坪子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致富不忘本,在外经商多年,2014年毅然响应组织号召,回村任支书。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带领村民摆脱“靠山吃山”路径依赖,在全市率先提出“支部农场”,成功探索“公司+支部农场+农户”发展模式,带动全村种植黄桃1000余亩,所创“盘古仙”黄桃品牌入选央视购物国货优品,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稳定在10万元以上,果农户均增收3万余元,使坪子村从一个偏远山区的小山村发展为远近闻名的“明星村”。
黄凯:“凯”辟和谐发展新路子
黄凯,桂阳县正和镇和谐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退伍不褪色、换装不换心,上任以来,以敢想敢干、敢拼敢闯的军人作风,强治理,创新推行“法治组团服务”“德治积分银行”“云端群众自治”乡村治理模式,和谐村获评全省乡村治理示范村;兴产业,创办“支部农场”,推行“烟稻轮种”“荷蟹共生”“蔬果连作”发展模式,发展乡村旅游,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预计突破100万元。现在的和谐村,可漫步花海行道,欣赏白鹭曼舞,可“打卡”彩虹桥、鹭山恋、星空露营游乐园,成为人们向往的“诗和远方”。
黄远兵:以文化人画好乡村振兴同心圆
黄远兵,宜章县浆水乡锁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坚持在外是“致富能手”、回村是“强村能人”,坚持以文化引领,探索出“教育兴村、文化育人、抓两头促中间”的治理模式,每年举办中秋农民运动会、春节七天乐、文艺汇演等活动,用公心树立威信、用民生凝聚民心、用正气化解戾气,找到了乡村治理的“金钥匙”。担任村支书三年来,通过党员带领社员强产业、青年带动老年正风气、文化带来变化促和谐,推动锁石村实现“从弱到强、从乱到治、从脏到美,从穷到富”蝶变。
黄付平:富民强村领路人
黄付平,永兴县湘阴渡街道堡口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发挥懂经营、善管理,肯吃亏、肯奉献的本能,大力实施千亩烤烟、千亩冰糖橙“双千计划”,打造乡村振兴样板。用脚步丈量民情,挨家挨户做工作,换来群众“5年不收土地流转金”承诺。用苦干赢得民心,带领党员干部群众开荒山、造良田,修水泵、通水渠,整理土地180亩,治理土地抛荒500多亩,流转土地1100余亩。用奉献换得尊重,为保障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先后垫资100多万元。在他的带领下,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50万元,2023年预计可突破100万元。
李柏华:实干赢得乡村振兴满堂彩
李柏华,嘉禾县坦坪镇满堂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怀揣“改变家乡”的信念,从“矿长”转型为“村长”,开启“二次创业”。思路清晰,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主攻方向,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流转山林460亩种植红心柚;采用村集体经营方式,流转耕地260余亩进行“烟稻轮作”。冲锋在前,从农产品采摘、分拣到装运,都带头干。2022年烤烟种植为村民带来20余万元劳务收入,全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67万元,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产业强村”好路子。
欧爱国:初心坚守四十年
欧爱国,临武县南强镇两广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扎根农村四十多年,战天斗地拔穷根,带领党员群众修路通车、挖沟通渠、修引水利、筑坝发电,打出封山育林造金山、外出务工活经济、引入产业促就业“组合拳”,解决群众出行难、用水用电难、产业发展难等实际问题。如今,全村70%农户在城里买了商品房,60%的农户开起了小轿车,一个曾经交通闭塞、经济落后的穷山村变成了“生态美、交通畅、产业兴、群众富”的幸福家园。先后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中国好人等荣誉。
张小雄:移民的主心骨
张小雄,汝城县濠头乡上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懂经验、善管理,创办了两家农牧业公司,2017年回村任职后,把企业的管理经验用到村务管理中来,创新推行的“党员联户承包”做法,获全县推广。发展农业产业,用足用好移民帮扶政策,带领党员群众拆除危旧房复垦良田100多亩,新建蔬菜大棚3万平方米、村级光伏发电基地900千瓦,支持村集体和村民到自家公司入股分红,推动村集体经济收入由2017年的负债4.2万元,到2022年40余万元、固定资产达800万元,为村民增收近300万元。
张乾勇:畲族群众的“领头羊”
张乾勇,桂东县清泉镇中坑畲族民族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善于攻坚克难,立足地处偏远山区实际,团结带领村两委班子,积极筹集资金,整修通村公路13.2千米,完善茶叶产业便道、泄洪渠、茶园小水渠等基础设施,因地制宜发展茶叶、南竹、粽叶等特色产业2800余亩。敢抓善管,面对违规建房、成规陋习敢于说“不”,深入开展党群连心“五个到户”工作,帮助解决群众困难,加快建设畲族民族文化展览馆和畲族文化长廊,中坑村获评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
谭根女:敢拼敢闯的乡村“铁娘子”
谭根女,安仁县金紫仙镇源田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柔肩担重任、拼搏为民生,为发展好村里100亩辣椒等蔬菜产业,带头找销路、跑市场;为发展村集体经济,积极探索“村社合营”模式,开发小水果基地240余亩,兴建350千瓦光伏电站1座,2022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突破100万元,经验做法入选《湖南集体经济百村案例》;为破解乡村治理难题,创新推行“驾照式积分制”村规民约,构建村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源田模式”,入选《湖南基层改革探索100例》。